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凤鸣九宵听心宠妃的五宝乾坤 > 第154章 安邦变法 商贸繁荣

时序轮转,齐安邦监国已近两年。这两年间,他不仅将日常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更在潜移默化中,将母亲林清玥早年播撒下的“重实务、兴工商”的种子,小心翼翼地培育、催生。他深知,母后当年以奇巧之物充盈内帑、设立军工司革新军备,其背后蕴含的,正是一条与传统“重农抑商”截然不同的强国之路。

这一日,东宫书房内,烛火彻夜未熄。齐安邦伏案疾书,身旁堆满了从皇家图书馆调阅的、由林清玥“默写”或指点编撰的各类书籍,涉及数学、物理、简易经济学,甚至还有一些海外舆图与风物志。他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与坚定的光芒。

翌日小朝会,众臣发现太子殿下并未如往常般先处理日常奏报,而是命内侍抬上了一块巨大的木板,上面以工整的楷书写满了条款。

齐安邦立于板前,目光扫过在场的内阁辅臣、六部堂官,声音清越而沉稳:“诸卿,近日朕翻阅典籍,体察民情,深感欲使我大齐国力再上层楼,府库更为充盈,百姓安居乐业,仅在田亩赋税上精打细算,已显不足。农为国之本,固不可废,然工、商亦为活水,可通血脉,富民生,强国家。今日,朕欲提出一系列新政,名曰《振兴工商疏》,与诸卿共议。”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细微的骚动。不少老成持重的官员面露疑虑,毕竟“重农抑商”乃千年国策,轻易动摇,恐生祸端。

齐安邦不待质疑声起,便指向木板上的第一条:“其一,调整商税,规范征收。即日起,取消各地关卡滥设之私税、厘金,统一由朝廷户部制定税则。年营业额千两以下之小商小贩,免征商税;千两至万两者,课以五税一;万两至十万两者,课以十税三;十万两以上者,课以十税四。另,对海外贸易、奢侈品、盐铁专卖等,另设专项税则。旨在减轻小商负担,鼓励经营,同时确保大宗贸易为国库贡献应有之利。”

户部尚书首先出列,他虽觉新奇,但太子提出的分级税率显然经过深思熟虑,既能涵养税源,又能避免竭泽而渔,更重要的是,统一税则能极大打击地方官吏中饱私囊,他沉吟片刻,躬身道:“殿下思虑周详,此法若行,商贾必感念朝廷恩德,踊跃经营,长远看,税基扩大,国库收入未必减少,臣附议。”

齐安邦点点头,指向第二条:“其二,设立市舶司,规范市场。于广州、泉州、明州、登州等沿海要地,重设或加强市舶司,统一管理海外贸易,保护合法海商,打击走私。同时,于各大州府,由工部、户部协同,规划设立‘官督商办’之集中市集,统一度量衡,严惩欺行霸市、以次充好之行径,营造公平交易之环境。”

这一条触及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尤其是那些与地方豪强、走私集团有牵连的官员,脸色微变。但太子监国以来权威日重,且此举利国利民,反对之声一时难以出口。

“其三,亦是重中之重,”齐安邦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引导未来的热切,“鼓励工匠创新,保护技艺专利。即日起,由工部牵头,设立‘大齐工匠院’,广招天下能工巧匠。凡有改进工具、创新工艺、研制新品者,经工匠院核定,可视其价值,给予银钱奖励,或授予‘专利文书’,准其独家经营一定年限。其所创之新式机械、优良产品,可由朝廷优先采购,或助其推广!”

这一条,彻底点燃了殿内部分年轻官员和务实派臣子的热情。他们仿佛看到了一股蓬勃的生机即将喷涌而出。

“殿下圣明!”工部侍郎激动出列,“此策若行,天下工匠必尽心竭力,我大齐工艺必将突飞猛进!”

《振兴工商疏》在经过一番激烈的朝议后,大部分条款在齐安邦的坚持和部分重臣的支持下,得以颁布天下。诏书一出,天下震动。

首先做出反应的,是嗅觉最为灵敏的商贾。税负的明确与减轻,尤其是对小商贩的免税政策,极大地激发了民间经商的热情。原本在乡间徘徊的货郎担子挺直了腰板,城镇中沿街的摊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而大商贾们,虽然最高税率有所提高,但消除了层层盘剥和不确定的苛捐杂税,计算下来,实际负担未必增加,且经营环境更为稳定,他们也乐于扩大经营。

受到“专利”政策的激励,以及日渐活跃的市场需求刺激,各地的作坊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不仅原有的纺织、陶瓷、造纸、冶炼等传统作坊纷纷扩大规模,改进技术,一些专注于新式器械、精密工具、甚至化妆品、玻璃制品的新型作坊也开始出现。工匠的社会地位悄然提升,钻研技术之风日盛。

商贸的繁荣直接推动了城镇的扩张。为了便于原料采购、货物集散和销售,大量的作坊和商铺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城镇及周边,吸引了农村富余劳力前来务工。城镇人口急剧增加,房屋、道路、餐饮、娱乐等配套设施需求大增,城镇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

京城西市,如今已扩建了数倍,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来自天南海北的货物在此汇聚,甚至还能看到高鼻深目的西域胡商和皮肤黝黑的南洋海客,用生硬的官话讨价还价。码头上,停泊着悬挂各异旗帜的海船,装卸着精美的瓷器、丝绸、茶叶,运回来的则是香料、宝石、珍稀木料。

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新型的棉纺织工坊内,水力驱动的大纺车隆隆作响,效率数十倍于人工。得益于稳定的市场和政策支持,工坊主敢于投入巨资改进设备,扩大生产。

景德镇的窑火日夜不熄,工匠们试验着新的釉彩配方,烧制出的瓷器愈发精美,不仅畅销国内,更通过市舶司源不断地运往海外,换回巨额白银。

一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画卷,正在大齐王朝的疆域上迅速铺展开来。资本主义的萌芽,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以前所未有的势头,蓬勃生长。

齐安邦立于东宫高阁,遥望远处西市的万家灯火,耳中仿佛能听到那代表着生机与财富的喧嚣。他知道,这条路并不平坦,旧有观念的阻力、利益重新分配带来的阵痛、乃至因快速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都会接踵而至。但,这是母后曾向他描绘过的盛景,也是他坚信能使大齐走向更加富强的必由之路。

他年轻的脸庞上,露出了坚定而又充满期待的笑容。变法伊始,商贸方兴,这只是一个辉煌时代的开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