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九点,曜阳城的情绪被人按在桌面上,强行掰开给所有人看。
几乎同时,所有主流门户的头条都换成了一句话:
——《曜核系统涉嫌城市级数据垄断,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配图是剪辑过的视频,画面里是昨晚港务大楼控制层的碎玻璃、倒地的人、警灯的反光,还有一段被放大处理的顾星阑的侧脸,角度很刻意,像是在说:这个人危险。
电视台滚字幕,评论员一脸中立地说“不会针对个人,只是要守住城市安全底线”;几位议员在镜头前皱眉,说“任何绕过监管的系统,都可能成为新型黑网”;社交媒体的水军号一拥而上,复制粘贴同一套词——“曜核=私人治安=无法无天”。
赵家出的口号,陆家放大的声量。
他们像两只老狐狸,一左一右,拿着“安全”两个字当盾,把真正的目的藏在后面。
辰光大厦,顶层。
落地窗外是曜阳的主干道。车流还在走,可行人明显在看手机,有人停在路边爆粗:“操,真的假的啊,这玩意儿真能监控全市账流?”也有人在骂:“议会这帮人装什么圣母,谁不知道他们自己拿了多少回扣。”
民意被搅了。
顾星阑站在窗前,看了十几秒,没开口。
陈易“嘭”地把一叠情报摔在桌上,像是昨夜没睡,眼珠子还是亮的:“顾哥,他们不是玩舆论这么简单。赵家那边已经拉了三名议员出来,准备提一个所谓的‘临时监督议案’。如果过了,曜核有一半的接口必须下线,理由是‘未经授权接触公共账网’。”
他吸了口气,压着骂声:“说白了,就是要当场给你阉了。”
林安雨靠在沙发扶手,手里端着热茶,指腹轻轻护着杯沿,像是在给自己手心一点温度:“他们这波配合得很干净。先用恐慌把人心往‘安全’上推,再把‘安全’重新定义成‘别碰我们的账’,然后拿议案当刀。看起来是监管,其实是家族护食。”
“嗯。”顾星阑应了一声,嗓音平静,“他们怕的不是我,是曜核。”
他转身,拿起桌上的终端,手指敲了两下,给陈易发过去一句话。
“今天,”他道,“把他们的账链,卡在他们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这句话落下的时候,辰光大厦的主控层已经在动了。
——
经济线先走。
不是正面撕,而是把对方的“吃饭碗”轻轻往旁边挪半寸。
曜核的账流模块开始对外“开放数据”。
开放,不是把所有后台扔出来喂全网吃瓜;那会让议会反手拿“泄露机密”按死你。
顾星阑只放出了“合规可审部分”。
他让曜核把几条典型账路单独打包,经由两家中立的审计公司和一个海关的外部协查组同步提交。
表面说法是:“我们自证清白,欢迎监督。”
实际上,这就是把刀架到赵、陆两家喉咙边。
被推出来的几组账单里,重点不在“曜核”,重点在他们。
——某物流再造项目,赵氏名下基建基金账目中有一笔“外聘安全顾问费”,金额过高到可笑,收款方是一个注册在外海的小壳公司。
——某“港务升级支持专项”,陆勋旗下的三家外包壳公司以“文旅配套”“码头文化修复”名义拿下七位数费用,同期,这三家公司又在同一周向另一个“艺术基金”转出同等额度的“授权费”。
纸面上是文化配套。实际上就是洗。
陈易盯着账路图,忍不住笑出声:“靠,真脏,他们这套路居然还在用。”
林安雨:“老方法最稳。风险小、解释空间大、万一被查还能扣帽子说‘文化建设不能只看账面价值’。”
“所以我们不给他们解释空间。”顾星阑淡声。
曜核不是简单截图放出去,而是以“样本验证”的名义,现场演示了资金从A到B再到C的流向。
演示不是我们的人做的,是审计公司的人在直播里亲自走了一遍,说:“钱确实在这个星期的这个时间点,绕了这一圈,落到了这两个名字底下,而这两个人,一个是赵家那位议员的外甥,一个是陆家某个文化公司的挂名法人。”
这一步,是恶心人精准到骨头缝里的那种恶心。
它表面上叫公开,实际上叫“我没说你贪,我只是念了个时间线。你要觉得我骂你了,那说明你心虚,不是我问题。”
直播一开,一线媒体不太敢掐,怕被说站队;二三线媒体反而疯狂抢,说“我们只是在转述审计结论”。
半小时内,话题就翻车了。
上午十点半开始,全城的风向肉眼可见地分裂。
原来被赵家推上去那套“曜核=危险个人系统”的话术,被另一波人直接怼了回去:“危险你妈,危险的是某些人拿公共项目洗账。”
甚至连议会门口都有人举牌:“欢迎调查曜核,但先把议员自己的账晒一晒。”
这事儿,不好压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