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尘世之中:觉醒都市超神系统 > 第40章 暗线回潮

尘世之中:觉醒都市超神系统 第40章 暗线回潮

作者:寒星落尘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39

九点整,港区联名通告挂网:青岚自然保护区封窗续期,水路临时管制。码头的汽笛憋住声,一条条航线在电子沙盘上变灰。有人把烟摁灭,有人第一时间去找“备用通道”,更多人沉默地把目光从江面挪回陆地。

陆家没有坐视。他们向来明白,真正能掀桌子的,不是街头打手,而是穿着西装、举着酒杯、笑着下刀的人。三天之内,曜阳的夜场陆续迎来几位“新东家”——名字干净得发亮,牌匾写“娱乐管理公司”“文化顾问团队”,谈吐稳、签字快、合同上写着“整顿经营秩序”,像一项政府统一项目。实际上,这些牌匾背后,全是陆家的旧线。

账务、保安、人流监控在新合同里被轻轻一拐,重新绑回陆系。老板们心里都明白,只是不敢说。与此同时,陆家那位常年跑外的老面孔开始拜访几家本地媒体与短视频机构,语气谦和、茶水勤倒,临走时递出一个文件袋:几张剪辑过的照片、几段“疑似内部会议”的录音。材料不多,却指向同一个话术——“辰光系扰乱商业秩序、恶意垄断夜场”。

消息在圈里发酵。从港口到城心,老板们四下打听风向:有人装糊涂,有人连夜换了招牌,也有人把账悄悄往“新管理公司”靠。

顾星阑没慌。他早就料到陆家不会停手。

那晚,辰光大厦会议室里烟雾薄薄。窗外的灯映在他眼底,像一层冷金。陈易翻着文件:“这批公司全是新法人,注册地址换到隔省,纸面没破绽。”

“越干净的东西越脏。”顾星阑把烟灰弹进杯口,“先别碰,留下来。”

他已安排好两件事。

第一件,是装置。他亲自改了批曜合金微型中继器,壳子做成标准烟感外形,不录音、不取画面,只捕捉场所里的电磁峰值与时间节奏,记“行为波形”和“资金往返的拍点”。这些小玩意儿被嵌进几个关键会所的角落,不显眼,却能把一条隐线描成地图。

第二件,是人。他召回几位老朋友——当年混过江湖、后来洗手的旧面孔:做过保安队长、舞台音控的,还有熟悉账务灰线的前经纪人。“不用打,别出声。”顾星阑只交代了八个字,“看、记、留下。”

夜里十点,他和林安雨走进一条被“整顿”过的小街。门头新刷,保安西装笔挺,笑容很客气。他们装作普通客人,坐进角落高脚凳。爵士女嗓懒懒地拉着尾音,杯中酒晃出一点冷琥珀。

顾星阑余光锁定前方卡座——一个袖口挽到小臂的中年男人,金表在灯下闪。那人说话压得很低,像教科书:“账分三次走,每次间隔七天。壳公司我安排,不用问。公账走一半,私下您放心,我们有人。”

对面经理点头如捣蒜:“明白明白。”

“再说一遍。”中年男人压声。

经理咽口水,像背课文:“三次走,七天一隔;公账一半,壳公司过账;现金按条目分流,不留电子痕迹。”

林安雨目光淡淡,指尖擦过杯沿:“露马脚了。”

“让他把课文背完。”顾星阑语气比音乐还轻,“我们的装置只记节奏,不记人。节奏一对,路线就出来了。”

出门时,风从街口灌进来,卷起她的发丝。“你打算怎么用?”她问。

“这次不打拳。”顾星阑把风衣扣好,“打舆论。”

两天后,一个匿名账号在财经圈私域群里甩出一张模糊的“账户结构图”。图上没有名字,只有灰白的节点与箭头,像一张神经分布图,配文只有十二字:——“一座城市的夜,有多少账能见光?”

曜阳财经圈安静了一整晚。第二天一早,几家地方财经号跟进,标题写得含蓄:“娱乐产业账务灰区”“城市夜经济的隐秘角落”。评论里没有人@陆家,所有人都知道在说谁。

陆系内部炸了。他们不怕罚款,也不怕曝光,他们怕的是账——怕那些掩了十几年的数字,一旦被真的查到,就不是罚钱的事,而是谁签的字、谁洗的钱。电话连着电话,有人提议“止血”,有人坚持“反击”,还有人悄悄联系陈易,问能不能私下“聊聊”。

夜里,小冲突开始在主街与后巷蔓延。三五人对三五人,玻璃碎裂、警笛远鸣。摄像头被砸,车门被踹;警方到时,双方都说“误会”。顾星阑坐在办公室,盯着一帧一帧的监控画面,手指敲在桌面上,像在打节拍。

“把这批画面送给三家地方号,”他淡声,“配标题:‘小业主自卫,警方到场’。别写多,十六个字以内。”

“明白。”陈易起身,转而又回头,“那边催你去见一个人。”

“谁?”

“远秀的老出纳。”陈易压低声音,“她说,名单会变,证据不会。”

夜半,两人约在港区停车楼。出纳女人戴着棒球帽,紧张地攥着个U盘。“他们现在走‘新管理公司’的公账,现金还是老法子。”她声音很轻,“我只求明天还能在这儿停车。”

“能。”顾星阑接过U盘,“明天他们要忙别的。”

他说的“别的”很快就到了。

凌晨一点整,“星乐会所”门口停了三辆面包,三十来个壮汉鱼贯而入。领头的开口就喊:“规矩不能乱,钱不到位,店得关。”门口两名“秩序员”笑着伸手:“今天内部整顿,明天再谈。”下一秒,厅灯暗到只剩应急指示。街角两辆货车一齐亮灯,人影从车厢里下,步幅一致。两分钟内,局面结束——压肩、控腕、剪式扫踝,干净利落;没人流血,但对方全被按在地上。

陈易扛着相机走来,快门连闪:“拍照、录像、留证。”

顾星阑到场,看了一眼,“打架?”

“防卫。”陈易耸肩,“有摄像、有证人、报警记录在路上。”

“很好。”顾星阑拨通电话:“港区治安署吗?我们这边有冲突,请派人过来备案。”语气平静得近乎温和。电话那头“好的”落下,现场的气压像被拧了一格——主动报案,比任何拳头更锋利。

第二天清晨,星乐会所外的玻璃还没来得及换,屏幕上已滚动一条通报:“市区夜场冲突,警方介入,初步判断为业主自卫。”这句话像钉子,敲进了曜阳商圈。

陆家第一次被迫在合法层面留下痕迹。没人直呼其名,但整个行业都明白。更多的目光开始往“新管理公司”的条款里看:人流监控权限、账务数据回传、现金流“优化建议”……每一条都像是为某个旧系统接管预留的接口。

以为能靠媒体反打一波的人,也开始心慌。那天傍晚,城心一家短视频机构临时把“独家爆料”下了架——音频被鉴证机构指出存在“拼接波形不连续”的痕迹。紧跟着,财经圈另一个账号发了篇冷处理的技术贴,拿出“节奏指纹”:某几家“新东家”的资金拍点在统计学上显着同源,波形与三年前的“远秀外地分部”重叠度高。

“波形不会说谎。”林安雨把链接发给顾星阑,站在他窗口边笑,“你不录音、不录像,偏偏记下了最难伪造的东西。”

“谎话能背词,节奏背不齐。”顾星阑淡淡,“把这篇贴子推给两位喜欢讲‘规范’的老记者,再推给港区经侦的邮箱。别署名。”

晚上八点,辰光大厦的灯还亮着。白板上只有四个字:钱、地、媒、人。陈易飞快记录。

“陈易,你盯资金。所有合同、票据、收款二维码,干净到能上新闻。”

“安雨,你去稳场。把那群被吓的老板拉回来,让他们知道我们不是抢生意,是保秩序——签‘合规参照店’牌子,十家起步。”

“我——盯人。”顾星阑把笔一摁,“周正那条线,今天上岸了。”

“要不要我调秩序员?”陈易问。

“不用。”顾星阑把风衣搭到臂弯,“他们要来,我就在。”

他果然“在”。

港区b-12旧仓外的停车场,夜风刮得指节发凉。两名黑衣人在车侧摸索,试图撬下雨棚边上的一只“烟感”。顾星阑从阴影里现身,脚下水迹被灯一划,亮出一条冷线。对方先出手,扳手横扫。他身形微转,外格、掀腕、内旋,扳手脱手撞在地面。另一人扑下腰想抱腿,他小腿外摆挡入、膝尖点肩窝,对方一闷声跪下。陈易把塑扣递到他手里,笑:“还是你干净。”

“别伤骨。”顾星阑扣上塑扣,“留人,留证。”远处警灯在墙面上切出蓝红两色,他抬手招呼:“这边,现行。”

第三天清晨,另一条“普通”的通报挂出来:某“文化顾问团队”员工因涉嫌破坏治安技术设备被带走调查。没有名字,只有行业。一石下去,水面起了圈涟。

裂缝开始出现。陆家内部有人主张“撤”,有人坚持“压”,有人夜里匿名给辰光前台打电话,丢下一句“我手里有备份账”就挂断。午后,城西一位看场的老油子提着小箱子出现在“墨亭”,眼神游移不定:“我不求投靠,借你这盏灯,抄一份流程。”

“照着抄。”顾星阑把打印好的三联单推过去,“抄完,你就不是‘你的人’,你是‘流程里的人’。”

那天晚上,第一批“合规参照店”名单贴上去。十家门口立了一块小小的牌:消防合规、治安备案、税务正常。看起来像小学生的“三好生”,却有一种令人生厌不了的安全感。几位老板悄悄把“新管理公司”的合同塞进抽屉底,转身去问辰光的流程表要怎么填。

“你这次太狠了。”林安雨在窗边翻着新闻,语气里带笑,“他们怕的不是你,是制度。”

“怕也好。”顾星阑收起那份匿名U盘,语气更轻,“至少能安静几天。”

有人问他要不要趁势扩张,他摇头:“裂缝刚出现的时候别敲,等它自己塌。”他把视线从江面收回,“人心一松,账就会自己往外流。”

夜深,风从高楼的缝里穿过,吹动桌上的纸。港口的灯从南到北点亮,一盏接一盏,连成一片。有人在阴影里看灯,有人在灯下看表,有人在表上看时间。

这座城的夜,开始改写规矩。旧线退潮,新规上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