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璇玑玉衡”基地的确认,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大明帝国的每一个角落。朝堂之上,主战与主缓的争论虽未停歇,但朱棣的意志已逐渐清晰。他一方面严令凌云加紧备战,一方面则通过内阁,开始不动声色地调集粮秣、征召熟悉水性的辅兵民夫,庞大的战争机器,在帝国庞大的躯体内开始缓慢而坚定地运转起来。
然而,就在凌云于吕宋全力推动“龙吟Ⅱ型”设计与各项战备,并焦急等待着朝堂最终决策与更多资源时,一场源自“璇玑玉衡”本身的、更加诡异莫测的危机,却抢先一步,以任何人都未曾预料的方式,悄然降临。
这危机,始于对特遣舰队带回的那些“礼物”的深入研究。
天工院南洋分院最核心的实验室内,灯火通明。几名最顶尖的工匠和刚刚从钦天监调来的算学博士,正围着那台缴获的、结构极其精密的航海钟和那块刻满星辰刻度的“璇玑玉衡”铭牌,进行着废寝忘食的解析。
航海钟的拆解异常艰难,其内部许多精巧的弹簧、齿轮和那奇特的温度补偿机构,让见多识广的老工匠也啧啧称奇,许多结构原理甚至一时难以理解。但真正让所有人感到棘手甚至毛骨悚然的,是那块铭牌。
起初,人们只将其视为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标记或某种观测仪器的部件。但一位心思缜密的年轻学徒,在尝试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其表面那些细微的星辰刻痕时,无意中发现,当从特定角度用强光(他们使用了一种经过改良的、亮度更高的汽灯)照射铭牌时,那些看似杂乱的刻痕,竟会在投射到墙壁上的光影中,组合成一系列极其复杂、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与数字序列!
这一发现震惊了所有人。凌云被紧急请到实验室。他凝视着墙壁上那如同拥有生命般流转闪烁的光影图案,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这绝非简单的装饰或刻度!这更像是一种……光学密码,或者说,是一种储存和显示复杂信息的特殊介质!
“尝试记录这些图形变化!找出其规律!”凌云立刻下令。
接下来的几天,实验室变成了一个充满紧张与困惑的战场。人们发现,光影图案的变化并非随机,而是与光照的角度、强度,甚至……与实验室外真实天空中的星辰方位,存在着某种微妙的关联!当有人尝试用铁器靠近铭牌时,图案的变化会骤然加速、紊乱;而当将其置于一个完全隔绝光线的黑箱中一段时间后,再取出照射,图案又会恢复到一个初始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这铭牌,仿佛是一个拥有某种“感知”能力的活物!
更深入的研究带来了更惊人的发现。一位精通金石学的老博士,在清洗铭牌边缘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些几乎无法用肉眼察觉的、更细密的纹路,其材质似乎与铭牌主体略有不同,带着一种非金非玉的温润光泽。他尝试用最细的钢针轻轻触碰那些纹路……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直刺耳膜的奇异嗡鸣声,陡然从铭牌上散发出来!实验室内的所有人,包括凌云,都在那一刻感到一阵短暂的眩晕和恶心,仿佛大脑被人用针轻轻刺了一下!
“停下!”凌云强忍着不适,厉声喝道。
那老博士脸色煞白地缩回手,嗡鸣声也随之消失。但一种无形的、令人不安的氛围,已然笼罩了整个实验室。
凌云心中警铃大作。他想起了前世听闻过的某些理论——resonant frequency (共振频率)、psionics(心灵异能)?难道这“圣主”组织所掌握的,不仅仅是超越时代的机械与导航技术,甚至可能触及了某些涉及能量、信息乃至……意识层面的未知领域?这“璇玑玉衡”铭牌,不仅仅是导航的信标,更可能是一个信息接收器、一个能量中转站,甚至是一个……监视器?
这个推测太过骇人听闻,他不敢轻易下结论,更不敢对外宣扬。但他立刻采取了最严格的措施:将铭牌重新封存于特制的铅盒之中(他猜测铅或许能隔绝部分未知的能量辐射),并下令所有接触过铭牌的人员,暂时隔离观察,同时严密封锁消息。
然而,诡异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就在铭牌发出嗡鸣的第二天夜里,负责看守封存铭牌铅盒的一名精锐卫兵,在值夜时毫无征兆地陷入了一种癔症状态,他双目赤红,力大无穷,口中反复用一种扭曲变调的嗓音嘶吼着零碎的词句:“……星图……归位……玉衡……指引……清洗……” 直到被闻讯赶来的其他卫兵合力制服,他才瘫软在地,陷入深度昏迷,对之前发生的一切毫无记忆。
几乎同时,分院内部那台用于“经纬工程”数据计算的、结构最为复杂的机械式计算器(一种基于齿轮传动的早期模拟计算机),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其齿轮组件突然疯狂空转,发出刺耳的噪音,最终导致多个精密齿轮崩碎,彻底报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