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127章 庙堂暗流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127章 庙堂暗流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马三宝密函中那句“‘圣主’遣密使浮海西来,似欲绕过南洋,直抵津沽,与朝中某些‘隐逸’之士接触”,如同一根冰冷的毒刺,悄无声息地抵近了凌云的后心。技术的竞争、疆场的厮杀,此刻骤然蔓延到了他最难以掌控,却也最为致命的领域——帝国的政治中枢。

“好一招釜底抽薪!” 凌云在密室中,将密函置于灯焰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眼中寒光闪烁。“正面战场难以速胜,便想从内部瓦解,动摇国本……这‘圣主’,果然深谙人心之诡。”

他立刻意识到,这比面对千军万马更加凶险。朝堂之上的斗争,无形无质,却又刀刀见血。那些所谓的“隐逸之士”,很可能便是对朱棣重用“格物”、对凌云权柄日重早已心怀不满的保守派清流,甚至是某些因利益受损而暗中嫉恨的勋贵官僚。若让他们与掌握着超越时代知识的“圣主”使者勾连,所能造成的破坏,将远超十次“波塞冬之怒”。

必须立刻应对!

凌云迅速做出了几项部署:

1. 密奏警讯: 他亲自撰写了一份措辞极其严峻的密奏,通过马三宝的绝密渠道直送朱棣。在奏章中,他并未直接指责任何朝臣,而是以“据南洋侦知,邪魔‘圣主’或因前线受挫,改弦更张,欲行离间、惑乱之策,其使者或已潜行北上”为由,提醒皇帝警惕“外邪勾连内祟”,并隐晦提及“格物兴国”之策关乎华夏气运,恐为邪魔所忌,必欲除之而后快。他将自己与“格物”政策捆绑在一起,既是自保,也是将问题的严重性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2. 南洋固本: 严令吕宋及南洋各基地,加强内部肃清与保密工作,尤其是“雷霆司”及所有关键技术部门,实行更加严格的隔离与审查制度,严防任何形式的渗透与情报外泄。同时,加快新式战舰的建造与旧舰的电力化改造步伐,以更强的硬实力来应对可能出现的任何变局。

3. 情报先行: 动用在南京及北方的所有东厂及侦缉营暗线,不惜一切代价,查探“圣主”密使的踪迹、接触对象以及可能的图谋。他授权马三宝,在必要时可采取“非常手段”,务必将危险扼杀于萌芽。

就在凌云紧锣密鼓地布防于无形战场时,南京的朝堂之上,一股诡异的暗流果然开始涌动。

起初,只是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风言风语在部分清流文官的小圈子里流传。有人感慨“奇技淫巧”耗费国帑,却未见其利,先受其害(指南洋的巨大损失);有人隐晦地提及历代王朝,凡依赖“术数”、“匠作”者,多非长治久安之象;更有甚者,开始翻出故纸堆,鼓吹“重农抑商”、“回归理学本源”才是强国正道。

这些论调本身并不新鲜,但在南洋新败、凌云权势正显微妙之际,其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却异乎寻常。

紧接着,几份看似“公允”的奏章被呈送到了通政司。奏章中并未直接弹劾凌云,而是以“忧心国是”的口吻,提出应“广开言路,博采众议”,对南洋政策及“格物院”的巨额花费进行“全面审议”,并建议征召一些“精通儒理、明辨义利”的“山林隐逸”入朝咨政,以“匡正时弊,清本溯源”。

这些奏章的措辞可谓滴水不漏,充满了为国为民的“正气”,但其指向却再明显不过——他们要借着南洋失利的机会,对凌云和其代表的“格物”路线进行一场彻底的清算,并试图引入外部力量(那些“隐逸”,很可能就是“圣主”试图接触的对象)来影响朝局!

消息通过秘密渠道传到吕宋,凌云麾下的将领和官员无不义愤填膺。李参将(伤势已好转大半)更是怒不可遏:“前方将士浴血奋战,后方这些腐儒却在那里摇唇鼓舌,搬弄是非!真该让他们也去苍梧海边,尝尝‘圣主’能量炮的滋味!”

凌云却显得异常平静。他深知,愤怒解决不了问题,这正是对手希望看到的。

“他们用的是阳谋。” 凌云对聚集而来的核心幕僚们分析道,“借‘审议’之名,行政击之实。若陛下允准,则‘格物’之事必然受阻,我等手脚被缚;若陛下不允,他们便可借此攻讦陛下偏听偏信,堵塞言路。无论哪种结果,都对‘圣主’有利。”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陈默忧心忡忡地问道,技术的世界他游刃有余,但朝堂的弯弯绕绕让他感到无力。

“等。” 凌云只回了一个字。

“等?”众人不解。

“等陛下的态度,等马公公的消息,也等……我们自己的力量,变得更加强大。”凌云目光深邃,“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是徒劳。我们要让陛下看到,‘格物’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强盛!”

他加快了吕宋各项建设的步伐,尤其是电力应用的推广和新型战舰的建造。他要尽快拿出更多、更耀眼的成果,来夯实自己的根基。

数日后,马三宝的密报再次传来,带来了更具体、也更令人心惊的情报。东厂的暗桩发现,确实有身份不明、操着奇异口音的神秘人物在南京及周边活动,其接触的对象,赫然包括几位以“理学正宗”、“气节清高”着称的致仕老臣和在野名士!更令人不安的是,这些神秘人物似乎对朝堂局势、对凌云及“格物”政策的细节了如指掌,其言论极具蛊惑性,甚至隐隐透露出了些许关于“星象易理”、“天道循环”的、远超当前儒学认知的“高深”见解!

“他们果然来了,而且……准备充分。” 凌云放下密报,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即将到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手将取决于那位深居紫禁城的帝王之心。

他铺开纸张,开始撰写第二份密奏。这一次,他没有再谈论威胁,而是详细汇报了“雷霆司”在电力应用上取得的最新进展——稳定照明系统的初步建成、电弧炉在特种合金冶炼上的成功应用、以及电力辅助系统在新舰蓝图上的具体规划。他用详实的数据和可预期的前景,向皇帝描绘着一幅“格物”强国的宏伟蓝图。

在密奏的最后,他笔锋一转,写道:“……臣自知才疏学浅,行事或有激切,然一颗赤心,天地可鉴。‘格物’之道,非为臣一人之荣辱,实乃开万世之基业。今外有强敌环伺,内有宵小谤议,臣唯鞠躬尽瘁,以实绩报君恩。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若庙堂之上,正道不彰,邪说横行,则臣纵有屠龙之术,亦恐难为无米之炊,徒令亲者痛,而仇者快也!伏乞陛下圣裁!”

这是一份既是汇报,也是自辩,更是在局势微妙之际,对皇帝信任的最终试探与恳请。

密奏发出后,凌云便陷入了沉默的等待。吕宋的一切仿佛按下了加速键,却又在一种诡异的平静中进行。所有人都知道,一场决定他们命运,甚至可能决定大明国运的风暴,正在帝都南京的深宫与朝堂之上,悄然酝酿。

庙堂暗流,汹涌澎湃。是乘风破浪,还是舟覆人亡,答案即将揭晓。而远在吕宋的凌云,能做的,唯有握紧手中那初生的“雷霆”,等待那最终的惊涛拍岸之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