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89章 星火燎原之势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89章 星火燎原之势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朱棣的旨意与凌云制定的“深蓝之谋”,如同给整个南洋的明军体系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也像投入滚油的火把,瞬间点燃了吕宋基地及其辐射区域的每一个角落。

权力与资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凌云集中。来自内帑和户部的第一笔巨额银两、粮秣,以及从国内各工坊紧急抽调的大批熟练工匠、学徒,开始源源不断地通过新组建的、由蒸汽舰与大型帆船混合编队的运输船队,运抵吕宋。

原本简陋的“前沿维修基地”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外膨胀、硬化。新的、更大规模的船台在海岸边铺开,巨大的龙骨被吊装定位,铆接的轰鸣声日夜不息。高耸的蒸汽打桩机将一根根钢木混合结构的桩基砸入滩涂,支撑起宏伟的干船坞和坚固的仓库群。一座小型的反射炉和配套的轧钢设备被安装起来,虽然产能远不及国内,却意味着南洋首次具备了初步的钢铁二次加工能力,“天工院南洋分院”的牌匾被郑重地挂在了最大的那座综合性工坊门前。

水师方面,以“定远号”为核心的南洋水师主力舰队开始了高强度的巡航与剿匪。他们按照凌云的方略,主动出击,如同梳篦般清理着已知的“四海商会”残余窝点。几场规模不大但干净利落的海战接连爆发,数艘试图袭扰航线的敌舰被击沉或俘获,大明龙旗的威慑力随着舰队的航迹不断延伸。

与此同时,由精干文官和通译组成的使团,携带着盖有皇帝玉玺的国书和琳琅满目的礼品,分乘悬挂龙旗的炮舰,驶向了暹罗、占城、满剌加等邦国的港口。天朝上国的威严,结合着新式战舰冰冷的炮管,使得外交活动进行得出奇顺利。一系列旨在“通商、睦邻、剿匪”的条约被签订,大明在南洋的政治影响力迅速提升。

而“皇家南洋贸易公司”的成立,更是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来自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以及天工院出产的标准化铁器、质地纯净的玻璃器皿、甚至一些小巧耐用的机械钟表,在南洋各港口引发了抢购风潮。公司的旗号下,商船云集,原本因战乱而略显萧条的海上丝绸之路,迅速恢复了活力,甚至比以往更加繁荣。大量的南洋特产、香料、贵金属木材,以及凌云特别点名需要的各种矿石标本,被装船运回大明。商业的利润,开始反哺庞大的军事和建设开支,一个初步的、以大明为核心的经济循环正在形成。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凌云规划的方向顺利推进。捷报频传,朱棣从南京发来的嘉奖敕令也一次比一次言辞恳切,恩赏有加。

然而,在这片表面繁荣、高速发展的景象之下,凌云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不和谐的暗流,以及那神秘组织“圣主”无形的手。

首先暴露的是技术扩散的隐患。

这一日,负责市舶稽查的官员呈报上来几件查获的“违禁品”。那是一些明显仿制天工院制式的工具——几把卡尺,几套扳手,甚至还有一台简化了无数倍、但原理类似的人力钻床。仿制的工艺相当粗糙,精度更是差得远,但其形制、结构,分明脱胎于天工院的“标准”。

“大人,据查,这些物件来自暹罗的一个小作坊。其匠人曾在我方商船停靠维修时,远远观摩过我们的工匠作业,回来后便凭记忆尝试仿造……虽只得其形,未得其神,但……”官员的语气带着担忧。

凌云拿起那把粗劣的卡尺,手指摩挲着上面歪歪扭扭的刻度。他知道,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贸易往来和人员接触的日益频繁,天工院带来的技术理念和工具形制,不可避免地会向外扩散。即使核心机密得以保全,但这些基础的概念和思路,一旦被有心人(尤其是那个“圣主”组织)获取并深入研究,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加强我方工匠、水手与外界的接触管理。所有技术图纸、工具,严格编号造册,不得随意外带。同时,通知贸易公司,对一些可能蕴含技术信息的‘非核心’商品出口,也要开始制定清单,加以限制。”凌云下达了指令,但他知道,这防不胜防。

紧接着,内部**与官僚习气的苗头也开始显现。

南洋分院下属的一个负责木材采购的小吏,被查出与当地土着头人勾结,以次充好,虚报价格,中饱私囊。虽然涉案金额不大,涉事人员也很快被马三宝安插的耳目揪出,依军法严惩。但这给凌云敲响了警钟。

庞大的资源流动,巨大的利益诱惑,正在催生蛀虫。他带来的“标准化”、“流程化”管理,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技术上的失误,却难以完全防范人性的贪婪。而且,随着机构日益庞大,文牍主义、推诿扯皮的现象也开始在一些非核心部门悄然滋生。这与他在天工院初创时期,那种纯粹为了技术和生存而拼搏的氛围,已然不同。

最让凌云感到隐忧的,是来自“圣主”组织的、更加隐秘的反击。

东厂的密探发现,在几个刚刚与大明签订了友好通商条约的港口,几乎同时出现了一些身份不明的“学者”。他们开设学馆,免费教授土着儿童识字、算数,而所用的教材,虽然表面上是大明的《三字经》、《千字文》,但在算术部分,却夹杂了一些与这个时代主流算法不同、更为简捷的符号和方法,与从“幽灵船”上缴获的笔记中的某些内容隐隐对应!

他们不再直接对抗,而是选择了更聪明、也更可怕的方式——文化渗透与人才争夺。他们在试图从基础上,培养认同他们知识体系的新一代!同时,针对大明工匠和低级官员的贿赂、拉拢尝试也时有发生,虽然尚未发现成功案例,但这种无孔不入的试探,让人脊背发寒。

这一日,凌云站在南洋分院新建成的了望塔上,俯瞰着下方一片繁忙、蒸蒸日上的基地。码头旁,新下水的“镇海级”巡洋舰正在进行舾装;船台上,更大吨位的战舰龙骨已经铺设完成;远处的市集,商贾云集,人声鼎沸。

星火已然燎原,势不可挡。

但他心中没有半分松懈。技术的种子一旦播撒,便无法收回,只能在竞争与迭代中不断向前。权力的扩张必然伴随腐化的风险,需要时刻惕厉,建立制度加以约束。而那个隐藏在迷雾中的对手“圣主”,其手段愈发高明,目标也愈发清晰——他们要争夺的,是这片海域的未来,是文明发展的主导权。

“大人,京城八百里加急!”一名亲随气喘吁吁地跑上塔楼,呈上一封火漆密信。

凌云拆开一看,是朱棣的亲笔。信中除了照例的嘉勉,更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朝中已有御史风闻南洋“靡费过巨”、“与民争利”(指贸易公司),甚至有人隐晦提及“海外坐大,非国家之福”,提醒凌云要“慎独善终”。同时,皇帝也询问了关于“圣主”组织调查的最新进展,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躁。

凌云将密信缓缓折好,放入怀中。来自前方的暗涌,与来自后方的风波,终于开始交汇。

他极目远眺,海天一色,蔚蓝无尽。这片刚刚被纳入掌控的海洋,仿佛一头温顺的巨兽,但凌云知道,在其平静的表面下,潜藏着无数的暗礁、漩涡,以及窥伺的猎手。

星火燎原,可照亮前路,亦可引火烧身。接下来的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慎之又慎。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下塔楼,步伐沉稳,目光坚定。无论前路如何,他已没有回头路,只能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引领着这艘名为“大明”的巨舰,破浪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