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70章 海疆蓝图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70章 海疆蓝图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乾清宫西暖阁,气氛凝重。朱棣、凌云、马三宝,以及被紧急召来的几位心腹将领(如精通水战的清远伯王友)齐聚一堂。

一张粗略的海疆图铺在案上,朱棣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东南沿海:“倭患不绝,海疆不靖,今又有‘四海商会’此等枭雄窥伺,非巨舰大炮不能震慑!凌云,朕欲建新式水师,你需给朕一个章程!”

凌云深知此事关乎国运,沉声道:“陛下,新式战舰,非旧式福船、广船可比。臣以为,当分步而行。”

他提出了一个渐进式的方案:

1. 一期目标:建造两型试验舰。

· ‘扬威’级炮舰: 中型船只,木质船体覆以熟铁装甲(关键部位),装备一台改进型船用蒸汽机,辅以风帆,主要武器为天工院新研制的后装线膛舰炮(基于李三狗早期思路深化),目标是验证蒸汽动力、装甲防护与新式舰炮在海上的实战效能。

· ‘飞霆’级通报舰: 较小型的快速船只,侧重速度和机动性,主要承担侦察、通信(尝试搭载小型电报机)和护航任务,是未来舰队耳目。

2. 核心攻关:

· 船体结构: 如何设计能承受蒸汽机巨大震动和后坐力,并能安装沉重装甲和火炮的坚固船体?

· 动力系统: 海上高盐高湿环境对锅炉和蒸汽机的耐腐蚀性、可靠性提出极致要求。

· 舰炮与弹药: 后装线膛炮的闭锁机构、身管寿命、以及与之匹配的爆破弹(开花弹)是重中之重。

· 装甲与材料: 寻找强度更高、韧性更好的钢铁,以及将铁甲有效固定于木制或混合船体的工艺。

王友等将领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无法想象那种不依靠风帆、披着铁甲、喷着黑烟、装备着能发射爆炸弹丸重炮的战舰是何等模样,但眼中也不由自主地流露出炽热的光芒。

朱棣拍板:“准!即着凌云总督新舰营造事宜,工部、龙江提举司、沿海各卫所船厂,凡有所需,优先协济!内帑先拨五十万两,以为启动之资!”

旨意一下,巨大的资源需求立刻显现。优质木材、巨量铁料、铜锡铅等有色金属、以及日益紧缺的煤炭,如同黑洞般吞噬着资金和物料。这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其他部门的利益。

户部尚书首先叫苦:“陛下!北边修缮长城、九边粮饷、各地赈灾,处处需钱!如今这新舰一动,耗费堪比再造一支漕运船队!国库实在难以支撑啊!”

徐理等人更是找到了新的攻击点:“陛下!凌云好大喜功,妄兴无名之师!所谓海上威胁,不过其一面之词!耗举国之力,造此等华而不实之‘铁棺材’,若最终无用,岂非贻笑大方,徒耗国帑?”

甚至有官员隐晦地提及,如此庞大的工程集中于凌云一人之手,恐生“尾大不掉”之患。

朝堂之上,支持与反对之声激烈交锋。朱棣虽力排众议,但压力巨大,他给凌云的期限和预算也变得更加严苛。

面对资源和舆论的双重压力,凌云唯有以更快的技术进步来回应。天工院几乎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投入了新舰项目,代号“定海”。

· 龙江船厂成为了核心基地。经验丰富的老船匠与格物院的学生们产生了激烈的碰撞。老船匠坚持传统的榫卯结构和经验比例,而学生们则拿着基于力学计算的新图纸,要求精确到“分”的施工。

“胡闹!这龙骨强度岂是你们纸上算算就能定的?老祖宗几百年都是这么造的!”一位须发皆白的大匠气得吹胡子瞪眼。

“老师傅,这是根据材料强度和预计排水量计算出的最优尺寸,若按旧法,恐难以承受蒸汽机长期震动!”年轻学生据理力争。

凌云亲自出面调解,要求“尊重经验,验证数据”,设立对比试验组,用事实说话。最终,一种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计算的混合龙骨结构被确定下来。

· 镇江工坊区负责动力和火炮。李小柱带着工匠,在密封、防腐蚀、抗颠簸上下了苦功,改进了锅炉的水循环系统,采用了更耐腐蚀的铜合金管路。火炮车间则日夜轰鸣,反复试验着不同的炮钢配方和膛线拉制方法,报废的炮管堆成了小山。李三狗如今已成为炮组的核心之一,他那“后膛装填”的执念,终于看到了实现的曙光。

· 材工学堂的任务最重。他们需要研发出强度更高、更适合焊接(或铆接)的装甲钢。凌云引导他们尝试表面渗碳工艺,并开始小规模试验平炉炼钢的可能性。同时,对“四海商会”曾经展示过的那块“秘银”的分析也有了进展,发现其中含有一种罕见的、能显着提升钢材韧性的金属元素(可能是钨或钒),这为未来的材料升级指明了方向。

就在“定海”项目艰难推进时,东南沿海的警讯越来越频繁。

数支前往南洋贸易的官商船队遭遇不明身份的大型舰船拦截勒索,对方船只速度奇快,火力凶猛,显然不是普通海盗。生还者描述,那些船只虽然主要还是帆动力,但船型与“四海商会”的“海蛟级”颇为相似,且装备了数量可观的火炮。

更令人不安的是,有卫所巡逻船在靠近东番(台湾)的海域,远远瞥见过一艘“冒着淡淡黑烟,速度如箭”的怪船,其形制与任何已知船型都不同!

消息传到南京,朱棣震怒,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打造新式水师的决心。而凌云则感到脊背发凉——“四海商会”在蒸汽船舶的实用化方面,可能已经走在了前面!至少,他们已经拥有了可以实战的、以蒸汽为辅助动力的武装商船(或战舰)!

“定海”项目的蓝图已经铺开,龙江船厂的船台上,第一艘“扬威”级试验舰的龙骨正在铺设,标志着大明海军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正在拉开。

然而,前路布满荆棘。技术的难关需要一个个去攻克,资源的短缺需要精打细算,朝堂的反对声需要时刻警惕,而海上那神秘的对手,更是不容小觑的威胁。

凌云站在龙江船厂那喧闹的船台旁,看着工匠们如同蚂蚁般忙碌,敲打声、号子声、蒸汽机的调试声交织在一起。他手中紧握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关于“四海商会”疑似蒸汽船活动的最新密报。

海疆的蓝图宏伟而清晰,但通往蓝图的每一步,都需在惊涛骇浪中前行。这不仅仅是一场技术的竞赛,更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战略博弈。他知道,留给他的时间,可能不多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