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狗和他的“子母炮”图样,在天工院掀起的波澜,远不止于一份新奇的设计。它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触及了技术、体制乃至观念的深层。
凌云对那份粗糙却理念超前的图纸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他没有将其视为可立即实施的方案,而是当作一个宝贵的研究方向和验证平台。他亲自将李三狗纳入格物堂,并非作为工匠,而是作为“特聘咨议”,给予其温饱与尊重,让其详细阐述祖传图纸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句口诀背后的理解。
同时,他召集了火器坊、精密加工组、材料组的核心骨干,连同格物堂的学徒,共同组成了一个“后膛炮项目组”。
第一次项目会议上,凌云将图纸的复本悬挂起来,开门见山:“此‘子母炮’之念,胆大超群。然其实现,难关重重。今日之议,非论其可行与否,乃论若欲行之,需克何难?”
他引导众人,将那个超前的理念,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技术难题。
“其一,炮闩。”凌云指向那螺纹结构,“此螺纹需承受巨大膛压,须极其坚韧,且与炮管螺纹严丝合缝,稍有偏差,轻则漏气,重则炸膛。以我司现今之力,可能加工出如此精密之螺纹?如何保证其强度?”
精密加工组的工匠倒吸一口凉气,纷纷摇头。现有的车床和刀具,加工普通轴杆尚可,要车削如此巨大、要求如此苛刻的内外螺纹,简直是痴人说梦。材料组的负责人也表示,现有铸铁强度恐难胜任。
“其二,闭气。”凌云继续,“即便螺纹勉强契合,金属之间必有缝隙,高温高压火药燃气必会泄漏。如何密封?用何材料?此材料需耐高温、高压、且能多次使用。”
众人面面相觑。现有的密封材料,无论是皮革、油脂还是石棉膏,在火炮膛压面前,都将瞬间灰飞烟灭。
“其三,弹药。”凌云点出关键,“后膛装填,炮弹需与发射药妥善结合,便于快速装填。是分装还是合装?如何保证装填后药室密闭?发射药本身,是否需改进以适应新的点火方式?”
“其四,结构强度。”他最后总结,“后膛开启闭合,反复承受冲击,整个炮尾结构如何设计方能不疲劳断裂?”
一个个问题,冰冷而现实,将那份图纸带来的最初兴奋彻底浇灭。会议室里一片沉寂,所有人都意识到,这看似美妙的想法,与现实之间隔着何等巨大的鸿沟。
李三狗脸色苍白,手足无措,觉得自己似乎带来了一个灾难性的笑话。
然而,凌云话锋一转:“然,此诸般难题,岂非正与我等近日所攻之方向,不谋而合?”
他目光扫过众人:“精密螺纹,正需我辈提升车镗之力!高强度炮钢,正需‘星火钢’更上层楼!耐高温密封,正与我‘火汽机’活塞环之难同源!甚至那炮弹整装,亦需标准化、精密化之工!”
“此‘子母炮’,非一器也。乃是一镜,照出我格物工基之诸多不足!亦是一的,让我等攻坚,有了更明确之方向!”
他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军事项目,巧妙地转化为了推动基础工业进步的催化剂和试金石。
众人的眼神重新亮了起来。是啊,这些问题不正是他们一直在努力解决的吗?只是现在目标更具体、要求更苛刻了!
“故!”凌云斩钉截铁,“此项目,立!然,不急造炮。先分头攻关其基础难题:”
“一组,专攻大型精密螺纹加工之术!改进车床刀架、研究螺纹车削之法、制作螺纹规!” “二组,结合‘星火钢’项目,研制更高强度、更耐冲击之炮钢!” “三组,全力研究高温高压动态密封,此乃‘火汽机’与‘子母炮’共同之关键!” “四组,研究后膛闭锁机构之结构力学,设计更优方案。” “五组,由李三狗负责,整理其祖传技艺,尤其那‘螺紧气闭’之要诀,并与各组沟通,验证其想法。”
任务被分解,压力化为动力。后膛炮项目,没有立即产出任何火炮,却像一条饥饿的鲶鱼,激活了天工院各个技术研发小组,让他们原本的研究方向更加聚焦,目标更加明确。
改进车床为了车出更好的螺纹,从而间接提升了所有轴类零件的精度。 研发炮钢带动了冶金技术的进一步探索,其成果反哺了蒸汽机关键部件的制造。 密封材料的每一次微小进步,同时受益于蒸汽机和未来火炮的需求。
技术的协同效应开始显现。李三狗这个来自民间的“野路子”,与天工院体系化的研发力量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那些口口相传、看似玄奥的诀窍,被格物堂的学徒用数学和物理语言进行解读和验证;而天工院先进的测量、试验手段,也帮助他理解了自己祖传技艺中那些“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部分。
就在天工院沉浸于这场由后膛炮引发的技术狂欢时,外界的气氛却陡然紧张起来。
朝廷讨逆大军经过休整,发动了新一轮更猛烈的攻势。由老将耿炳文率领的一路官军,突破燕军防线,兵锋直指北平门户涿州!一旦涿州失守,北平将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朱棣的基业危在旦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