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49章 南征序曲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49章 南征序曲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金蛛”织就的无形网络尚在雏形,“铁轨”的轰鸣仍萦绕在北方的原野,然而时代的巨轮却已裹挟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如汹涌的洪流一般滚滚向前。这股力量势不可挡,它所带来的变革和冲击,无论是个人还是整个社会都无法逃避。

就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朝廷郑侍郎的巡察如同平静湖面上投下的一颗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但却如同一根探入水底的竹竿,清晰地测出了水下暗流的汹涌与深浅。这一巡察行动,无疑给原本看似平静的北平带来了一丝紧张的气氛。

在北平的深处,朱棣的书房内,炭火盆烧得正旺,熊熊的火焰舔舐着空气,试图驱散那凝重得令人窒息的氛围。然而,这凝重并非来自寒冷,而是源自众人心中对未来命运的担忧和不确定。

朱棣端坐在书桌前,他的面容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严肃。一旁的道衍(姚广孝)、马三宝以及被紧急召来的凌云,也都面色凝重地围坐在他周围。这个秘密会议,关系到他们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燕军的未来,甚至关系到整个国家的走向。

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军事舆图,图上的蓝色小旗代表着朝廷的势力,密密麻麻地插满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区域。相比之下,燕军的红色旗帜则显得孤零零的,被压缩在北平一隅,仿佛随时都可能被那蓝色的海洋淹没。形势看似岌岌可危,让人不禁为燕军的前途捏一把汗。

“朝廷已决意不再姑息。”朱棣的声音低沉而冷峻,手指重重地点在舆图上南京的位置,“削藩令已下,各路兵马正在调动,目标是彻底铲除孤这个‘心腹之患’。避无可避,唯有迎战!然,敌众我寡,困守北平,终是坐以待毙。”

道衍捻动着佛珠,接口道:“阿弥陀佛。王爷所言极是。贫僧观天象,察地理,北方王气虽盛,然欲成大事,必南下以正乾坤。如今朝廷主力云集江北,其南方腹地反而空虚。若能出一支奇兵,避实击虚,直捣黄龙,或可扭转乾坤。”

“南下?”凌云心中一震。这意味着战争规模将急剧扩大,从区域性冲突升级为争夺天下正统的全面战争。

“不错!”朱棣目光锐利地看向凌云,眼中闪烁着果断和决绝,“孤欲亲率精锐,千里奔袭,直取南京!此乃孤注一掷,胜则问鼎天下,败则万劫不复。”他的声音铿锵有力,透露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

凌云站在一旁,感受到了朱棣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场。他知道,这次行动对于朱棣来说至关重要,而天工院则是他手中最重要的筹码之一。

朱棣继续说道:“南下征战,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敌军势大。你的新式火器、你的后勤保障,能否支撑孤完成这雷霆一击?”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狠狠地敲在了凌云的心上。

凌云深知责任重大,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咨询,更是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前总动员,是对天工院极限能力的终极考验。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思考着应对之策。

过了片刻,凌云走到舆图前,目光扫过漫长的进军路线。他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线条移动,仿佛在触摸着那片即将被战火洗礼的土地。

“王爷,”凌云终于开口,他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南下征战,关键在于‘快’、‘准’、‘狠’。”

“快”的关键在于机动和信息。因此,我建议采取以下两项措施:首先,应立即加紧生产便于骡马驮载或车辆运输的轻型“虎蹲炮”,并配备充足的弹药。然后,组建一支直属王爷指挥的快速炮队,将其作为攻坚和破阵的尖刀力量。

“准”的关键则在于情报和后勤。为此,需要派遣大量精锐的夜不收,为他们配发最好的(改进型)燧发枪和望远镜,让他们深入敌后,绘制精确的地图,侦察敌军的部署以及粮草囤积点。在后勤方面,除了常规的运输方式外,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河段,尝试利用改进后的蒸汽机驱动小型运输船,以提高漕运效率。此外,必须严格推行标准化补给,确保弹药和零件能够互换通用。

“狠,在于武器的效能与士兵的素质。神机营需进一步扩编强化,加强步炮协同训练。此外……”凌云顿了顿,压低声音,“卑职正在试验一种新式‘开花弹’(榴霰弹),用于‘虎蹲炮’,可在敌军头顶空爆,杀伤范围极大,或可成为破敌密集阵型之利器,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需加紧攻关。”

朱棣静静地聆听着凌云的分析,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凌云身上,随着凌云的话语,眼中的赞赏之色愈发浓烈。一旁的道衍也不禁微微颔首,表示对凌云观点的认同。

凌云的分析不仅条理清晰,而且切中要害,没有空洞地谈论一些宏大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提出了具体且可执行的技术支撑方案。这对于当前的局势来说,无疑是最为迫切需要的。

“好!”朱棣突然站起身来,声音洪亮地说道,“就依你所言!”他的决断力在这一刻展现无遗,让人感受到他作为统帅的果敢与决断。

紧接着,朱棣将目光转向凌云,郑重地说道:“凌云,孤现在任命你全权负责南下大军所需的一应军械以及后勤技术保障工作!天工院的所有资源,都将优先满足南征的需求!”

“遵命!”凌云连忙躬身应道。

朱棣随即又看向马三宝,高声喊道:“马三宝!”

“奴才在!”马三宝赶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回应道。

“你要全力配合凌云,协调各方,确保物资和人员的调配畅通无阻。同时,给孤盯紧了北平内外,尤其是那些心思活络的人!”朱棣的话语中透露出一股寒意,他的目光如冷电般扫过周铎府邸的方向,仿佛能穿透墙壁看到里面的人。

“奴才明白!”

会议结束后,凌云缓缓地走出王府,一股寒风扑面而来,他不禁打了个寒颤。然而,与身体的寒冷相比,他内心的热血却如熊熊烈火般燃烧着。

站在王府门口,凌云凝视着远方,仿佛能看到历史的车轮在他眼前急速转动。他意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这个时代变革的参与者,甚至是推动者。

南下!直捣南京!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不断盘旋。这不仅是一次军事行动,更是一场用工业文明初步成果对抗传统封建体系的宏大实验场。

凌云深知,这场战争将会充满挑战和未知,但他毫不畏惧。他相信,凭借着先进的科技和理念,他们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带着满腔的热血和坚定的信念,凌云转身离去,他的步伐显得格外稳健。他知道,前方的道路虽然崎岖,但他已经做好了迎接一切困难的准备。

天工院立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战时状态。所有非核心项目暂停,资源向军械生产倾斜。燧发枪的生产线日夜轰鸣,“虎蹲炮”的铸造炉火永不熄灭。凌云亲自督阵,优化工艺流程,狠抓质量关。同时,“开花弹”的攻关小组挑灯夜战,反复试验弹体结构、延时引信和预制破片的效果。

战争的阴影和紧迫感,像一剂强烈的催化剂,极大地激发了工匠们的潜能和效率。许多平时需要数月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在巨大的压力下竟被快速攻克。第一批量产的轻型“虎蹲炮”和配套的“开花弹”终于赶在大军开拔前交付部队。

与此同时,马三宝的东厂也以铁腕手段肃清了内部,确保了后方的相对稳定。周铎等人见大势已去,朱棣决心已定,暂时收敛了锋芒,但暗中的窥探从未停止。

出征前夜,明月高悬,王府内灯火通明。朱棣身着戎装,端坐在主位上,他的身后是一面巨大的军旗,上面绣着“燕”字。

宴会上,众将官齐聚一堂,气氛悲壮而激昂。朱棣环视四周,看到了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这些都是他的亲信和得力干将。他心中感慨万千,深知此去南京,路途遥远,且充满艰险。

这时,朱棣的目光落在了凌云身上。凌云是他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此次南下,他将负责押运火器和粮秣等重要物资。朱棣站起身来,亲自为凌云斟了一杯酒,然后端起酒杯,沉声道:“凌云,孤将后背交予你了!此去南京,一路艰险,孤之生死,燕军之存亡,乃至天下之气运,皆系于你手之火器粮秣能否如期、足量、可靠地送达前线!”

凌云闻言,心中一震,他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跪地抱拳,朗声道:“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朱棣点点头,扶起凌云,道:“好!孤相信你定能不负所托。此次南下,若能成功,你便是我燕军的大功臣!”

宴会上,众人纷纷举杯,为凌云送行,祝愿他一路顺风,圆满完成任务。

凌云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掷地有声道:“王爷放心!天工院上下,必竭尽全力,确保大军利刃锋锐,粮道畅通!人在,器械在!凌云在此立誓,若误军机,甘当军法!”

这一刻,工程师凌云与军阀朱棣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建文二年(年份根据剧情推断),一个寒冷的清晨,朱棣亲率精锐骑兵及装备新式火器的先锋部队,誓师南下。铁甲寒光映照着初升的朝阳,马蹄声踏碎了北地的宁静。队伍中,那一道道黝黑的炮管和一支支崭新的燧发枪,预示着这将是一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战争。

凌云站在北平城头,目送着大军远去,直到旌旗消失在视野尽头。他知道,序曲已经奏响,真正的乐章即将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拉开帷幕。而他,必须在这动荡的洪流中,确保天工院这台战争机器高效运转,同时,也要为战火之后的世界,悄悄播下更多文明的种子。南征之路,既是朱棣的豪赌,也是他凌云引领的这场静默工业革命的试炼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