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37章 江南风信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37章 江南风信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那封质地细腻、带着淡淡檀香的拜帖,静静躺在凌云的案头。上面那枚用朱砂精心绘制的齿轮,线条流畅精准,绝非寻常画工所能为;旁边那行娟秀小楷,“闻君惊雷之技,心向往之。江南春色正好,亦有巧思万千,愿与君共参造化,岂不美哉?”更是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雅致与自信。在这北平之地,尤其是在刚刚经历过内部清查、风声鹤唳的天工院,这封拜帖的出现,犹如一只色彩斑斓的异蝶闯入肃杀的军营,显得格外突兀而又引人遐思。

“江南…巧思…”凌云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眉头微蹙。他并非对江南的工艺水平一无所知。苏杭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芜湖的炼钢、乃至松江的棉纺,无不代表着这个时代手工业的巅峰。那里商业繁盛,工匠阶层活跃,确实可能孕育出不同于北方军工体系的、更加灵活精巧的技术路线。若在平时,他或许会乐于与之交流。

但此刻,时机太过敏感。“惊雷铳”的轰鸣余波未平,内部泄密的阴影尚未完全散去,周铎等文官虎视眈眈,任何与外界、尤其是与南方不明势力的接触,都可能被解读为致命的把柄。这封语焉不详的拜帖,是纯粹的学术橄榄枝,还是裹着蜜糖的毒饵?递帖之人,是真正醉心技艺的奇人,还是某个庞大势力派来的探子?

他唤来心腹学徒,低声吩咐:“去查,这帖子是谁递进来的,经过哪些人的手,那个送帖的南方商人,现在何处,有何举动。” 学徒领命而去,凌云则将拜帖小心收起,决定暂时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他深知,在这权力与技术的漩涡中,一步踏错,便可能万劫不复。

技术的攻坚,却不会因外界的纷扰而停下脚步。燧发枪项目遭遇的瓶颈,像一块巨石压在“云枢阁”项目组每个人的心头。击发机构的可靠性,尤其是那根要求极高的弹簧钢,成了横亘在前的天堑。

工棚内,炉火通红,气氛却有些沉闷。李小柱又一次从淬火池中夹起一根细长的钢条,进行弯曲测试。只听“啪”的一声脆响,钢条再次断裂,碎片险些崩到他的脸上。

“又断了!”李小柱懊恼地将钳子摔在铁砧上,满脸的煤灰混着汗水,勾勒出沮丧的线条,“先生,这已经是第三十七种配比了!不是太脆就是太软,要么就是弹力不足!这…这燧发枪,莫非真是镜花水月?”

周围的工匠们也面露疲态,连续的高强度试错,消耗的不仅是材料,更是信心。

凌云拾起地上的断口,就着火光仔细审视。断口呈现出不均匀的晶粒结构,显示出热处理过程中温度控制或冷却速度存在问题。他没有立即责备,而是平静地问道:“记录呢?炉温、渗碳时间、淬火油的温度,都记清楚了吗?”

“记…记了。”负责记录的年轻学徒连忙捧上厚厚的记录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数据和简图。

凌云接过簿子,翻到最新一页,指着上面的数据说:“看,这次我们将渗碳时间延长了半刻钟,淬火油的温度也降低了十度,但结果依旧不理想。问题可能不在单一参数,而在于整个工艺流程的匹配度,甚至可能与我们使用的铁矿本身的杂质含量有关。”

他放下记录簿,目光扫过众人,语气坚定:“诸位,我知道大家很辛苦,也很挫败。但你们要记住,我们正在走的,是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没有现成的师傅可以请教,没有成熟的方子可以照搬。每一次失败,都是在为我们排除一个错误的选项,都是在向成功的彼岸靠近一步。这断口,这数据,就是最好的老师!”

他走到一块临时充当黑板的本板前,用炭笔画出了简单的铁碳相图示意图,尽量用工匠们能理解的语言解释不同温度下钢材内部结构的变化,以及淬火和回火的原理。“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尝试,而是要通过这些失败,去理解钢铁的‘性情’,找到控制它、驾驭它的‘规矩’。”

凌云的讲解,如同一股清泉,驱散了工棚内的焦躁之气。工匠们围拢过来,眼神重新焕发出专注的光芒。他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有人提议改进测温方法,有人建议尝试不同的渗碳介质(如使用骨粉或食盐),还有人根据经验觉得可能是锻打环节的折叠次数不够影响了材质的均匀性。

看到大家的思路重新被激活,凌云心中稍慰。他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材料攻关小组”,由李小柱牵头,系统性地梳理所有失败案例,建立更精细的试验档案。同时,他授意小组开始设计一套简易的弹簧疲劳测试机,用机械的方式模拟数千次击发,以便量化评估弹簧的寿命,而不是仅仅依赖一次性的弯曲测试。

就在燧发枪项目组重整旗鼓之际,马三宝那边的调查有了初步结果。他在一个傍晚悄然来到凌云的值房,屏退左右。

“凌先生,那个递帖的商人,查清楚了。”马三宝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东厂特有的阴冷气息,“化名张广财,苏州府人士,明面上是做丝绸生意,规模不小,与江南织造局的几个管事确有往来。但咱家的人发现,他的船队不止跑内河,偶尔也会接一些通往闽浙沿海的私活,接触的人三教九流,其中……似乎有濠境(澳门)那边番商的影子。”

“番商?”凌云心中一凛,“是佛郎机人(葡萄牙人)还是红毛夷(荷兰人)?” 这个时间点,西方早期殖民者的触角确实可能已经伸到了东南沿海。

“眼下还难以确定是哪一伙,但**不离十。”马三宝眼中寒光一闪,“此人前几日曾试图接触保定一个参加过‘观摹会’的匠户头目,出手阔绰,问的都是关于火铳打造和‘定量火药’的细节。幸好我们的人盯得紧,及时制止,人赃并获,现已秘密处置了。”

凌云倒吸一口凉气。果然!对方的目的性极强,而且手段隐秘,竟然已经渗透到了天工院影响的外围匠户体系。这拜帖,恐怕只是冰山一角,是多方试探中的一环。

“王爷可知此事?”凌云问道。

“尚未详细禀报,但王爷已知晓有南方细作窥探军机,甚是震怒。”马三宝道,“周长史那边,怕是也得了风声,少不得又要借此做文章,攻讦天工院管理不善。”

正说着,门外传来通报,竟是朱棣召凌云即刻前往王府议事。

燕王府书房内,气氛凝重。朱棣面沉如水,周铎则垂手站在一旁,眼观鼻,鼻观心,但嘴角那一丝若有若无的弧度,却透露着他内心的波澜。

“凌云,南方细作之事,你可知晓?”朱棣开门见山,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回王爷,卑职刚听马公公提及。”凌云如实回答。

“哼!”朱棣冷哼一声,“惊雷铳才响了几声,就把豺狼招来了!还是家贼难防!天工院如今树大招风,你这掌院,有何对策?”

周铎适时上前一步,躬身道:“王爷,臣以为,当务之急,乃是加强管控,防微杜渐。天工院,尤其是‘云枢阁’,关系军国重器,岂能如市集般任人窥探?臣再次恳请,派遣得力文官入驻天工院,协理事务,严查出入,以确保万无一失!”

凌云心中冷笑,知道这是周铎借题发挥,欲夺管理权。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王爷明鉴!细作窥探,罪在彼辈,而非我天工院创新之过。若因噎废食,为防细作而扼杀研发,无异于自断臂膀。卑职已加强内部管控,实行区域隔离、物料严管、人员清查。然,技术之进步,需集思广益,需实践验证,若层层设卡,事事报批,则灵光尽失,效率全无,‘惊雷铳’、‘虎蹲炮’何以能迅速成型,助王爷破敌?”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实际成果。提到“虎蹲炮”,朱棣的神色稍缓。这门新炮的试制成功,确实让他看到了轻型化、标准化火器的巨大潜力。

“虎蹲炮…进展如何?”朱棣问道,语气缓和了些。

“回王爷,首门样炮已通过测试,性能稳定,机动性良好。卑职正全力组织量产,力争一月内装备前锋各营。”凌云趁机汇报。

朱棣沉吟片刻,目光在凌云和周铎之间扫过,最终摆了摆手:“罢了。管控要加强,但研发不能停。凌云,你需给孤立下军令状,确保核心技艺绝不外泄!周卿,你负责协调各方,加强对北平城乃至北地各匠坊的盘查,凡有私通南方、窥探军机者,格杀勿论!至于派驻文官之事…容后再议。”

各打五十大板,但暂时保住了天工院的自主性。凌云知道,这完全是凭借近期一连串的技术成果换来的脆弱平衡。

退出王府,凌云心情沉重。外有强敌窥伺,内有政敌掣肘,天工院的发展环境愈发复杂险恶。

回到天工院不久,那名负责监视外围的心腹学徒带来了一个更令人不安的消息:在清理那名已被处置的南方商人张广财的临时住处时,发现了一些烧毁的信件残片,经过仔细拼接辨认,其中几个模糊的字眼令人心惊——“倭刀”、“火术”、“合作”……

“倭刀?火术?”凌云瞳孔骤缩。难道江南的势力,不仅与海外番商有染,还可能牵扯到倭寇?如果对方能整合江南的财力物力、海外的信息渠道,甚至可能包括倭寇的凶悍战力,那将是一股极其可怕的力量。他们对先进火器技术的渴望,其目的恐怕就不仅仅是仿制自保那么简单了。

就在这内忧外患交织的时刻,那名之前发现废料异常的老军户,又偷偷找到凌云,递给他一小块用破布包裹的、黑乎乎的东西。

“凌先生,这是小老儿前几日在清理那商队停留过的客栈马厩时,在草料槽底下发现的…看着不像咱们这儿的东西…”老军户怯生生地说。

凌云接过那物事,入手沉甸甸,表面粗糙,像是某种矿石或熔炼后的渣滓。他仔细辨认,心头猛地一跳!这…这似乎是含有较高锰元素的矿石残渣?在这个时代,锰矿通常不会被有意识别和使用,但其对提高钢材硬度和耐磨性的作用,作为机械工程师的凌云再清楚不过。难道南方或者海外,已经有人在尝试使用特殊的合金添加剂了?

这个发现,让那封拜帖中“海外奇珍异术”的说法,似乎多了几分可信度。

当晚,凌云独自在灯下,再次展开那封江南来信的抄件(原件已交由马三宝)。“妾身不才,愿为桥梁……” 落款处的齿轮印记,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这一次,他注意到齿轮的中心,似乎还刻有一个极细微的、类似船舵的图案。

江南的风,带着暖意,也带着海水的咸腥和未知的危险,已经吹到了北平城下。这风信,不再是简单的试探,更像是一张逐渐展开的、错综复杂的网。

凌云意识到,他不能仅仅被动防御。或许,有必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以一种极其谨慎的方式,去触碰一下这张网,看看网的另一端,究竟连着怎样的存在。但这一步,该如何走,才能不至于引火烧身?

他推开窗,望着南方沉沉的夜空,心中已有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雏形。他需要和马三宝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密谈,也需要“云枢阁”尽快拿出更多足以震慑内外、巩固地位的成果。

惊雷已响,余波未平,而一场跨越地域与技术界限的暗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