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33章 煌煌天工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33章 煌煌天工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技术宣导队的足迹如同涓涓细流,缓慢却执着地浸润着北地的军工土壤。标准化、流程化的理念,连同那些粗糙却实用的改进工具,开始在燕军控制下的各大匠坊扎下微弱的根系。效率的提升是细微却实在的,军中对于“天工院规矩”的认可度,随着军械质量与补充速度的切实改善而悄然攀升。

然而,凌云深知,这种零散的、自下而上的渗透,速度太慢,且极易因地方官吏的懈怠或保守匠户的抵触而中断。技术的星火需要一场风,一场能将其卷起、形成燎原之势的浩荡东风。

这股东风,很快便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到来。

这一日,燕王府突然传来紧急王命,并非战事吃紧,而是一项极为特殊的“面子工程”——朝廷派出的议和使团不日将至北平!名义上是宣谕天子“德化”,实则是来窥探虚实施加压力。朱棣对此极为重视,下令北平上下务必展现出“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景象,尤其要彰显军容之盛、武备之精,以挫朝廷锐气。

命令下达至天工院,要求其“整肃仪容,展现军工之盛,不得有误”!

郭衡接到命令,颇感棘手。天工院乃生产重地,烟熏火燎,机声嘈杂,工匠们忙于赶工,蓬头垢面乃是常态,何来“仪容”可整?难道要停工洒扫,粉饰太平?

凌云得知后,却眼中一亮。

“此非难题,乃天赐良机!”他对郭衡道,“王爷欲展现军容之盛,我天工院便展现军工之基!何须粉饰?便将这生产之景、规矩之严、器物之精,堂堂正正示于人前!让那朝廷使臣看看,何为真正的‘政通人和、百业俱兴’!”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中迅速成形——借此机会,举办一场“天工博览会”!

他立刻求见马三宝,陈说利害:“公公,以往外人观我天工院,只见其忙乱,不见其法度;只见其烟尘,不见其精巧。故多有‘奇巧淫技’、‘虚耗无度’之谤。此次使臣来访,正可让其亲眼一见!见我标准化流程如何井然有序,见我水力机械如何力大无穷,见我格物之学如何精益求精!此非炫耀,乃正名也!且可激励本院工匠荣誉之心,一举多得!”

马三宝闻听,细细思量。此举确实风险与机遇并存。若办得好,无疑能大大彰显燕王实力,打压朝廷气焰;若办得不好,出了纰漏,则徒增笑柄。

“先生有几成把握?”马三宝沉吟道。

“八成!”凌云自信道,“只需允我稍作准备,调整工序,划定区域,培训引导之人即可。绝不影响军械生产,反而可借此整顿秩序,提升效率!”

“好!”马三宝最终拍板,“咱家便信先生一回!一应所需,即刻去办!务必办得漂漂亮亮,给王爷长脸!”

得到首肯,凌云立刻行动起来。他并未大兴土木,而是进行了一场指向明确的“5S管理”古代版实践:

整理:划定核心参观区域,将无关杂物、半成品彻底清理,工具物料定置摆放。

整顿:优化参观路线,设置明确标识,将最体现“规矩”与“效率”的工段突出展示,如标准箭矢流水线、水力锻锤工坊、以及正在小规模试制的“破山”二号炮组件区(仅展示非核心部件)。

清扫:组织全员对厂区环境进行彻底清扫,尤其是参观路线。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制度化,要求日后保持。

素养:紧急培训一批口齿伶俐的格物堂学徒和沉稳老匠作为“引导员”,统一教授解说词,强调只讲解技术流程,不涉及任何机密和数据,并要求所有工匠注意言行举止,展现“天工院风貌”。

整个天工院如同一个巨大的精密仪器,被迅速擦拭、调整、校准,准备迎接一场前所未有的“演出”。

数日后,朝廷使团在燕王府官员的陪同下,浩浩荡荡来到天工院。为首的正是以刻板刁钻着称的礼部侍郎黄珂。

一进入天工院大门,黄珂等人便是一怔。

没有想象中的脏乱喧嚣,反而道路整洁,区域分明。工匠们各司其职,忙碌却有序,见到大队人马,也只是停下手中活计,躬身行礼,并无慌乱嘈杂。

“此乃制箭区。”一位年轻的格物堂学徒作为引导,不卑不亢地开始讲解,“自箭杆削制、箭簇打磨、尾羽粘合至最终校验,皆依定规。各位请看,此乃标准卡尺,所有箭杆径粗需与此严合;此乃角度规,尾羽粘合之角度偏差不得过半分……”

使臣们看着那流水般的作业,看着工匠们熟练地使用各种他们闻所未闻的量具卡规,脸上不由露出惊异之色。

穿过制箭区,巨大的水力锻锤工坊呈现在眼前。

轰!!!哐!!!

重锤落下,地动山摇,火星如瀑!

那纯粹的力量感和节奏感,震撼着所有观者。引导员适时的讲解更让他们心惊:“此锤借水力而动,日夜不息,一锤之力,可抵二十壮汉……”

黄珂捻着胡须,脸色变幻,原本准备的刁难话语似乎都堵在了喉咙里。

随后,他们参观了铠甲札叶的冲压、火铳枪管的镗制(仅限于粗加工展示)……每一处,都有清晰的流程、专用的工具、严格的标准。效率或许未必真如展示般完美,但其体现出的系统化、规范化、可复制的工业生产雏形,已经足以让这些见多识广的京官感到一种莫名的压迫感。

最后,他们被引至一处稍显安静的工棚外。棚内,几名工匠正围着一个巨大的金属构件进行测量和记录,神情专注。那是“破山”二号的炮身粗胚。

“此乃本院研制新型守城器械之部件,”引导员按照凌云事先吩咐,语焉不详却气势十足,“其力较之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具体细节,乃军机要务,恕难奉告。”

虽未得见全貌,但那巨大的体积、精密的测量工具、以及工匠们严谨的态度,已然无声地传递出一种令人不安的信息。

参观完毕,黄珂等人沉默良久。他们原本准备嘲讽燕地“蛮荒”、“穷兵黩武”的说辞,在眼前这井然有序、充斥着金属力量与理性光芒的巨坊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贵处……治理匠户,倒是别具一格。”黄珂最终干巴巴地说了一句,听不出是褒是贬。

陪同的燕王府官员心中暗喜,面上却淡然:“皆是王爷教化,工匠用心,为国效力而已。”

朝廷使团带着复杂的情绪离开了。天工院之行,无疑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燕军武备之精、背后支撑体系之强悍,远超他们的预料。

消息很快反馈到朱棣那里。燕王闻报,龙颜大悦!天工院这次,结结实实地给他长了脸,挫了朝廷的威风!

“好!好一个‘煌煌天工’!”朱棣击节赞叹,“凌云果不负孤望!传令,重赏天工院上下!尤其是那些引导讲解的学徒,皆有赏赐!”

“博览会”的成功,效应远不止于对外宣传。

对内,天工院工匠的自豪感和凝聚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他们第一次如此直观地感受到,自己日复一日的劳作,竟能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和尊严,甚至能让朝廷来的大官都为之震惊。那种“规矩”带来的秩序感和效率提升,也从被迫执行,逐渐开始被一部分人真心接受和认同。

格物堂的学徒们,经过这次充当“技术大使”的历练,眼界和自信都大大提升,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

更重要的是,朱棣对天工院的信任和支持,也因此事而更加巩固。周铎等人试图再以“虚耗”、“奇巧”来攻讦,效果已大不如前。

然而,凌云却从这场成功的“演出”中,看到了更深的隐患和机遇。

隐患在于,天工院的实力过早、过直白地暴露在了朝廷眼中,必将引来更深的忌惮和更隐秘的窥探。黄珂等人离去时那复杂难明的眼神,让他心生警惕。

机遇在于,“博览会”的模式,为他一直思考的“技术扩散”提供了一条新的、更高效的路径——集中展示,树立标杆。

他向朱棣和马三宝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王爷,此次朝廷使团观览,可见‘眼见为实’之效。我天工院之法,非是空谈,实有大利。然北地匠坊众多,若仅靠宣导队零星推广,收效甚微。不若定期于天工院举办‘观摹会’,邀各地匠坊头目、优秀匠户前来,集中观摩学习最新之法,交流切磋。如此,则标准可更快统一,精妙之技可更快推广,我军武备根基将更为牢固!”

这是一个将临时性的“博览会”,转化为常态化技术交流平台的计划。

朱棣正在兴头上,且此举确实于军备有利,当即允准:“准!便依先生之言。此事由天工院与马三宝共同操办。”

自此,“天工观摹会”定期召开。各地匠户头目得以亲眼见到标准化、流水线的威力,亲眼看到水力机械的伟力,亲眼触摸那些精密的量具和改良的工具。冲击是直观而强烈的。许多原本抵触的保守派,在事实面前开始转变态度。

技术的扩散速度,陡然加快。

天工院,真正成为了北方军工体系的技术源头和标杆,“煌煌天工”之名,不胫而走。

而凌云则站在那巨大的水力锻锤前,看着又一次观摹会的人群带着震惊与渴望离去,目光幽深。

他知道,播撒出去的火种,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蔓延。

但这火焰最终会烧向何方,是照亮前路,还是焚毁一切,依旧是一个未知数。

他只能确保,自己手中的火把,足够明亮,足够坚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