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31章 将作之会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31章 将作之会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马三宝带来的警示,犹如一道晴天霹雳,在凌云炽热的技术心火上狠狠地劈下,瞬间将那熊熊燃烧的火焰浇灭。这瓢冰水,寒冷刺骨,让凌云从狂热的技术追求中猛然惊醒。

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马三宝,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寒意。马三宝的话语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打着他的心灵,让他意识到,“破山”一炮所轰开的,远不止是敌人的土山那么简单。

那是一道无形的壁垒,横亘在技术与权力之间,看似透明,却坚不可摧。这道壁垒,将他和他所代表的力量与外界的纷争彻底隔绝开来。然而,如今这道壁垒已被打破,他再也无法置身事外,超然于这场权力的漩涡之中。

朱棣旨意下达,“将作会”如期设立。首次会议,便设在了燕王府偏殿,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与会者成分复杂:有以周铎为首的文官属吏,面色矜持,眼神中带着审视与疏离;有以张玉、朱能为代表的军中悍将,大多粗豪,对凌云好奇多于敬意,更关心能否尽快获得更多“破山”般的利器;有王府的财帛、工曹等实务官员,精于计算,打量着凌云仿佛在打量一个极其耗钱却又不可或缺的怪物;马三宝则侍立在朱棣身侧,低眉顺目,却如同蛰伏的蜘蛛,掌控着无形的网络。

而凌云,作为唯一以纯粹技术身份列席者,坐在末位,显得格格不入。他能感受到各种目光落在身上,好奇、嫉妒、警惕、期待……如同置身于无形的力场之中。

朱棣端坐主位,威仪日盛。他先是对凌云及天工院助破涿州之围褒奖了一番,言辞恳切,赏赐丰厚。殿内气氛一时颇为热络。

然而,话题很快转向“将作会”的本职——统筹军工大事。

周铎率先发难,语气平淡却暗藏机锋:“凌先生大才,研制‘破山’巨炮,立下不世奇功,实乃王爷之幸,我军之福。然,此炮耗铁几何?用工几许?费时多久?最终……又发射几响?”

数据被早有准备的属吏报出,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让在座武将都咋舌不已。耗费之巨,与那一响的战果相比,显得极其奢侈。

“非是下官苛责,”周铎缓缓道,“然军中耗用,皆民脂民膏。如此巨耗,仅得一响之力,若推广列装,恐我军倾尽北地之铁,亦难支撑数场大战。不知凌先生于此,可有善策?”

问题尖锐,直指核心。所有目光再次聚焦凌云。

凌云早已料到有此一问,起身拱手,不卑不亢:“周长史所虑极是。‘破山’初号,乃应急之作,为解涿州燃眉之急,故不求工巧,但求力猛,耗巨而效短,实属无奈。然,其既证此路可行,则改进优化,降低成本,提升耐用,便有了方向。”

他话锋一转,不再局限于辩解,而是顺势提出了早已构思的计划:“故,卑职恳请王爷与诸位大人,允准天工院行‘三策’。”

“一曰:优选。集中匠力,专攻一型。‘破山’炮不再贪大求全,而是定型制式,统一规格,专司攻城拔寨。如此,则模具、工艺皆可标准化,损耗可降,工时可减。” “二曰:分解。将‘破山’炮之制造,分解于各匠坊。炮身铸造归铸坊,炮闩机括归‘云枢阁’,弹药制备归火器坊……各专其职,流水作业,效仿弩箭生产之法,则效率可倍增。” “三曰:并进。‘破山’巨炮虽利,然耗大难速,不可为主战之器。我军仍需轻便火铳、爆炸箭矢等物。故请允天工院并行研制轻便化、可速射之野战炮,以‘破山’之经验,造可用之于军阵冲突之利器!”

三条策略,条理清晰,既回应了周铎关于成本的质疑,又顺势提出了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技术的演进纳入了整体战略的框架之中,显得既有远见又务实。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就连周铎也微微挑眉,没想到凌云不仅懂技术,竟也通晓些管理和发展之道。

军中将领们更是听得连连点头。他们才不管耗多少铁,只关心能不能拿到更多、更好用的家伙。凌云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里。

朱棣眼中露出赞赏之色:“凌先生所言,老成谋国。准!便依此三策行事。‘云枢阁’依旧由凌云统领,专司攻坚与核心研制。一应物料调配,由马三宝协同郭衡统筹,优先保障。”

他金口一开,便为天工院后续的发展定了调子,也暂时堵住了周铎等人的嘴。

首次“将作会”,凌云有惊无险地度过,反而借此机会,为天工院争取到了更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资源保障。

然而,周铎并未罢休。在后续的会议中,他不再直接攻击技术本身,而是不断强调“管理”、“制衡”、“风险”。

他提议向天工院及各重要匠坊派驻“纪效文吏”,负责记录物料耗用、稽核功过、宣导王爷恩德。 他要求所有新技术、新武器在列装前,必须经由“将作会”合议评估,以免“利器误伤”或“靡费过甚”。 他甚至隐隐提出,格物堂传授“格物之道”,是否也需“尊奉圣学,明辨义利”,不可只重术而轻道。

这些提议,如同一条条无形的绳索,试图慢慢地缠绕上天工院的手脚,将其纳入传统的官僚管理体系之中,磨平其过于锐利的棱角。

凌云疲于应对。他不得不分出大量精力,与这些文官周旋,解释技术细节,说明研发必要性,反驳那些不切实际的指责。许多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论和文书往来上。

他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技术的每一步前进,都仿佛在泥潭中跋涉,需要耗费巨大的心力去推开来自各方面的阻力。

更让他警惕的是,马三宝虽然表面支持,但在一些关键节点上,态度也变得微妙起来,似乎也在有意无意地借着周铎等人的压力,加强对天工院,尤其是对“云枢阁”的控制。

技术的纯粹性,正在被权力的计算所污染。

这一日,“将作会”又为一项新式手铳的量产计划争论不休。周铎等人以“工艺未臻完善,恐炸膛伤及己军”为由,要求暂缓。

凌云据理力争,出示了大量测试数据,证明其可靠性已远超现有装备。

双方僵持不下。

一直沉默的朱棣,忽然开口:“凌先生,此铳……可能于百步外,破重甲否?”

凌云一怔,如实回答:“回王爷,此铳旨在近战速射,百步破甲,非其所长。需得野战炮或强弩……”

朱棣微微颔首,不再多言,但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会议最终不了了之。

散会后,凌云心情沉重。他意识到,朱棣的需求是无限膨胀的,他渴望的是立刻能改变战局的、压倒性的力量。而技术的进步,有其客观规律,需要积累,无法一蹴而就。这种期望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风险。

夜色中,他独自走在回天工院的路上。北平的街道冷清,唯有更夫的打更声远远传来。

突然,他眼角瞥见巷口阴影处,似乎有人影一闪而过!

他心中一凛,立刻警惕起来,手悄悄摸向腰间——那里藏着一把“云枢阁”最新试制的、体积小巧却威力不俗的燧发短铳。

然而,那身影并未靠近,反而迅速消失在更深沉的黑暗里。

是错觉?还是……马三宝警告过的,“朝廷那边”的人?

凌云背心渗出冷汗。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目标。无论是想除之后快,还是想攫取技术,他的处境都变得异常危险。

回到天工院,他立刻加强了内部的戒备,尤其是“云枢阁”的防卫。同时,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次日,他主动求见了马三宝。

“公公,前日王爷问及百步破甲之事,凌云深愧未能及时献上利器。然此非一日之功。”凌云诚恳道,“卑职愿立军令状,一年之内,必为王爷研制出可于军阵之中、击破重甲之新铳!然……”

他话锋一转:“然研发之事,需心无旁骛。近来‘将作会’事务繁杂,文书往来耗时颇多,恐延误研制。卑职恳请公公斡旋,允‘云枢阁’专注于技术攻坚,一应文书稽核之事,可否由郭衡大人代为处理?‘云枢阁’定期向公公您并王爷禀报进度即可。”

这是以退为进,主动要求更严格的“监管”(集中到马三宝手中),以换取研究的自主空间,避免与周铎等人的无谓纠缠。

马三宝眯着眼,打量着凌云,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但最终缓缓点头:“先生一心为公,咱家甚慰。便依先生之言。望先生早成大器,以慰王爷之心。”

凌云心中稍安,知道暂时又过了一关。

但当他回到“云枢阁”,看着那些沉浸在技术世界中的工匠和学徒时,心中却涌起一股悲凉。

他知道,那道无形的壁垒,已经立了起来。他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纯粹地追逐技术的星辰。

未来的路,必将是技术与权力交织、合作与制衡并行的荆棘之途。

而他,必须学会在这复杂的棋局中,同时当好一个工程师,和一个……棋手。

将作之会,非止于作,更在于“会”。而他会下去的,将是整个时代的命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