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七”信标的发现与破坏,如同在平静(实则暗流汹涌)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虽然未能立刻驱散所有迷雾,但那明显减弱的背景干扰和导航偏差趋于稳定的迹象,无疑证实了凌云的推断——这片“迷踪之海”是由一个个散布的能量信标节点共同维系的一个庞大“干扰矩阵”!
破局的关键,就在于找到并摧毁这些节点。
带着从“乙七”信标残骸中拆卸下来的次级能源核心和部分线路样本,“破妄”小组在“定远号”上临时搭建的实验室里,开始了争分夺秒的逆向分析与技术攻关。他们的目标明确而艰巨:利用这块尚存活性的核心,尝试模拟或追踪其与其他节点的能量共鸣,从而定位矩阵中的其他信标!
这是一项极其精微且危险的工作。那块巴掌大的能源核心,即便在休眠状态下,也散发着令人不安的微弱能量波动,其内部结构蕴含着远超这个时代理解水平的技术。技术官们穿着简陋的防护装备,使用自制的、精度有限的仪器,小心翼翼地探测着它的每一个接口,记录着每一丝能量的流动规律。
玄玑子与静尘也加入了协助。玄玑子尝试以道门“感应”之法,辅以特制的磁石粉末,观察能源核心周围力场的变化;静尘则持续诵念清心咒文,一方面安抚研究人员可能因接触高维造物而产生的心神动荡,一方面也试图以其敏锐的灵觉,捕捉能源核心与远方可能存在的“同源”节点之间,那虚无缥缈的能量“牵绊”。
时间在紧张的实验中流逝。舰队则在凌云的指挥下,以“乙七”信标的废墟为临时锚地,进行短暂的休整与等待。淡水得到了补充,锅炉进行了清理,士兵们紧绷的神经也稍得喘息。但所有人都清楚,停留越久,暴露的风险越大,必须尽快找到下一个目标。
终于,在经历了数次失败的尝试和险些引发核心过载的小型事故后,“破妄”小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他们发现,当以特定频率的微弱电流(源自“定远号”上的实验用电池组)刺激能源核心的某个隐藏接口时,核心会产生一种极其特殊、如同心跳般规律的谐波共振!而这种共振,似乎能与干扰矩阵的某种底层能量场发生极其微弱的耦合!
“找到了!就是这种共振模式!” 首席技术官激动地指着示波器(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极其简陋的波形显示装置)上那稳定重复的细微波形,“它像一把钥匙,虽然无法完全解开矩阵,但能让我们‘听到’矩阵本身的‘呼吸’!”
他们立刻将这种共振信号放大,并通过连接在舰体高处、临时改造成的大型环形天线(由铜线缠绕而成)向外持续发射。
起初,似乎并无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负责监控全局能量场波动的探测仪,开始捕捉到了一些新的、规律性的反馈!
在舰队东北、西南两个方向,距离不同的海域,探测仪接收到了与发射信号同源、但强度和频率略有差异的回声信号!这两个回声信号的源头,显然也处于低功耗的休眠或待机状态,但其能量特征与“乙七”信标的核心同出一辙!
“两个!至少还有两个节点!” 凌云看着海图上被标记出的两个大致方位,眼中精光闪烁。主动探测策略成功了!他们不再是盲目摸索,而是拥有了窥破这矩阵迷障的“眼睛”!
“选择哪一个?” 李参将问道。
凌云略一沉吟,手指点向了东北方向那个信号相对较强、距离也稍近一些的推测节点:“先打这个!行动要快,在我们被发现之前,尽可能多地拔除节点!”
舰队再次启航,这一次,目标明确,直指东北方向的“丙四”推测节点(凌云临时以天干地支为这些未知节点编号)。
有了“乙七”的经验,此次行动更加迅捷高效。舰队在保持静默的前提下高速接近,在距离目标节点约二十海里时,再次派出“飞廉级”驱逐舰前出侦察并清扫可能存在的敌方侦察艇。
然而,这一次,情况有所不同。
当前出的驱逐舰抵达“丙四”节点所在的小型环礁时,他们发现,这座信标塔并非处于废弃或休眠状态!塔顶的晶石阵列虽然光芒黯淡,但确实在运转,塔身周围还能看到简易的防御工事和几名身着灰色制服、正在巡逻的“圣主”组织士兵!
敌人显然没有完全放弃这个节点,或者说,在“乙七”节点失联后,他们加强了对剩余节点的警戒!
消息传回,凌云果断下令:“强攻!必须在敌方援军到来前,摧毁它!”
战斗瞬间爆发!两艘“飞廉级”驱逐舰以舰炮猛烈轰击环礁工事,压制守军火力。与此同时,搭载着陆战队的运输舰在巡洋舰的掩护下,强行靠滩登陆!
守军的抵抗异常顽强。他们不仅装备精良,射击精准,更是在明军登陆部队靠近信标塔时,启动了某种局部强化干扰!强烈的能量波动让登陆部队携带的通讯设备瞬间失灵,几名冲在最前面的士兵再次出现了类似癔症的症状,疯狂地攻击身边的同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