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的5月,延安的电报是在一个午后送抵山东军区司令部的,机要参谋将这份标注着“加急”的电文直接送到了刘川的案头。正在与聂政委、许友副司令商讨新一轮整训计划的刘川展开电文迅速扫过上面的内容,在“七大筹备会议”和“请刘、聂二位同志务必于本月前抵延”这两行字上微微停顿了一下,随即将电文递给了身旁正探询地望着他的聂政委。
“中央的召唤来了。”刘川的声音带着激动。
聂政委接过电报,仔细看完,他抬头看向刘川,语气带着感慨:“是啊,筹备七大,这是全党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未来路线方针的关键会议。中央点名要我们回去,意义重大。”
坐在对面的许友副司令性子更急些:“司令员,政委,这一去恐怕时间不短吧?眼下咱们山东军区这摊子刚铺开,鬼子虽然暂时缩了头,可岗村宁次那老小子肯定没憋好屁,你们这一走……”
刘川抬手止住了他后面的话,脸上露出一丝沉稳的笑意:“老许,天塌不下来,中央召我们回去,是对我们山东工作的重视,也是要听取我们的汇报和经验。家里这一摊,有你在,有韩副司令,有王安参谋长,还有李云龙、丁伟他们这些虎将在,我放心。”
聂政委也附和道:“老许说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走之前,我们必须把各项工作都安排妥当,明确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和应对原则,确保我们离开期间,军区各项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刘川点了点头,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幅军事地图前,目光扫过山东、豫北、苏北的广阔区域,沉吟片刻后开口道:“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召开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各旅旅长、政委,以及军区司政后装主要负责同志全部参加。在我们动身之前,要把所有事情都掰扯清楚,定下调子。”
第二天,军区司令部会议室里热闹非凡。李云龙凑在丁伟耳边不知在嘀咕什么,逗得丁伟直拿眼睛瞪他;张大彪和梁中玉则凑在一起,低声讨论着装甲部队训练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孙德胜正跟身旁的人说着骑兵旅扩编后马匹补充的困难。直到刘川、聂政委、许友、韩楚、王安等军区主要领导走进会议室,喧嚣声才迅速平息下来。
刘川直接开门见山:“我和聂政委接到中央命令,要回延安参加重要会议,今天这个会就是在我们离开之前,把军区的事情彻底安排好。”他此言一出,下面没人喧哗,但各位将领交换的眼神里都透出了明显的重视和询问之意。
聂政委语气严肃:“我和司令员离开期间,由许友同志代理军区司令员职责,韩楚同志协助军事指挥,王安同志负责司令部日常运转及协调,军区重大决策,由你们三位共同研究决定,必要时可召开党委会议集体讨论。所有决定需及时通过电台向我和司令员通报。”
许友立刻站了起来,似乎想说什么推辞的话,刘川目光扫过去:“老许,你的能力和对山东情况的熟悉,我们都清楚,这副担子你来挑最合适。韩楚同志长于突击和机动作战,王安心细,善于统筹,你们三个搭档,我们才能安心在延安开会。”
韩楚和王安同时起身,韩楚言简意赅:“请司令员、政委放心。”王安则补充道:“我们一定精诚合作,守住家业,谋求发展。”
刘川满意地点点头,示意他们坐下,然后目光转向在座的各位旅级主官:“下面,我强调几点在我们离开期间,军区工作的重点。第一,军事斗争。原则是‘巩固为主,伺机扩展’。各作战区域,依据现有防区,采取积极主动的防御姿态,鬼子不来招惹我们,我们就加紧整训,消化吸收前几次大战的经验;鬼子若敢来犯,坚决予以打击,打就要打疼他,具体作战指挥,由许副司令和韩副司令负责,重大问题报党委决议。李云龙,”
“到,”李云龙噌地站了起来。
“你的第一旅,卡在鲁西咽喉,责任重大。盯紧津浦路和黄河,鬼子从北面或者西面来的可能性不小,把你的眼睛给我瞪大点,别让敌人钻了空子,”
“司令员您就放心吧,”李云龙拍着胸脯,“有我一旅在,鬼子休想踏进鲁西一步,不过……”他话锋一转,咧开嘴笑道,“要是他们敢来,我老李也不介意再搂草打兔子,弄点洋落回来。”
刘川没理会他的后半句,目光转向丁伟:“丁伟,”
丁伟肃然起身:“到,”
“你的二旅作为战略预备队,位置关键,既要保证菏泽、济宁核心区的安全,也要随时做好机动作战的准备。你的担子不轻,要有全局观念。”
“明白,二旅随时听候调遣,指哪打哪,”丁伟的回答干脆利落。
接着,刘川又逐一叮嘱了张大彪的三旅、梁中玉的装甲部队、孙德胜的骑兵以及其他各旅的防区和任务,要求他们加强协同,互通情报。随后,他话锋一转,谈到了其他方面的工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