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城外,几支风尘仆仆的队伍同时抵达,山东军区的主要领导,刘川、聂政委、许友、王安等人,早已在此迎候。
“欢迎老首长到山东军区做客,”刘川率先迎上前,紧紧握住一位中年人的手,来人正是115师的罗政委,资历深厚,在军中威望极高。
罗政委笑着用力回握:“刘司令员,咱们山东军区现在可是名声在外啊,总部点名要我们来取经,看看你们是怎么把小鬼子打得晕头转向的,我也跟着来学习学习,”
“罗政委您太谦虚了,您是老革命,是我们该向您学习,”许友上前敬礼握手。
这时,旁边一个洪亮声音地插了进来:“刘司令,聂政委,还有我老萧呢,别光顾着跟罗政委亲热,把我们120师的晾一边啊,”说话的是120师的萧副师长,性格豪爽,是员有名的猛将。
刘川赶紧转身,笑着敬礼:“萧副师长,欢迎欢迎,你们能来,我们这心里更踏实了,”
“踏实啥?我们是来当学生的,”又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带着特有的幽默味道。只见太岳军区的陈司令员笑呵呵地走了过来,身后还跟着几个老面孔:“刘川啊刘川,你没给太岳军区丢人,这才多久没见,都拉起二十万大军,当上军区司令了,咱们刘师长和邓政委都惊动了,”
看到老上级,刘川更是亲切:“老首长,您就别寒碜我了,我这点家当,还不是在太岳时您教出来的底子?您能来正好给我们指点指点,”
陈司令员摆摆手:“哎,现在是你当老师,我们是学生。总部命令,让我们这些学生好好看看你这是怎么打仗的,”他的话引起一阵善意的笑声。他带来的队伍里,772团团长叶城、新四团团长孔捷等人都上前与刘川等人敬礼寒暄,都是当年并肩作战的老战友,气氛格外热烈。
一番热闹的见面后,众人被迎进会议室,茶水虽然粗糙,但情谊真切。
罗政委作为带队级别最高的领导,首先开口:“刘司令员,聂政委,许副司令,王参谋长,我们这次来不是走过场,是真正带着问题来的,华北抗战进入相持阶段的关键时期,山东军区在敌后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尤其是在运动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歼敌有生力量方面,取得了重大战果,延安和总部首长非常重视,希望我们能将你们的成功经验带回去,提高各根据地的作战水平。”
萧副师长性子急,直接问道:“刘司令员,咱们是自己人,不需要整虚的,先说说,咱们山东军区的好的做法和经验?”
陈司令员也笑眯眯地补充:“是啊,还有步炮协同,听说你们现在阔气了,一个旅炮火比我们一个师都猛?怎么让炮兵打得准,步兵跟得上?”
面对老首长和兄弟部队领导连珠炮似的提问,刘川和聂政委等人相视一笑,刘川示意王安将早就准备好的几份简要战例图分发给大家。
“罗政委,萧副师长,老首长,各位同志,”刘川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我们山东军区能取得一点成绩,靠的不是什么秘密武器,而是三条:一是依靠广大群众,情报准;二是部队灵活机动,行动快;三是抓住战机,敢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他走到墙上那张巨大的山东地图前,开始结合图例讲解起来:“所谓战法,其实核心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不跟鬼子硬碰硬,而是调动他,让他跟着我们的节奏走。比如之前的青石岭战斗……”
刘川深入浅出,将几次经典战役的决策过程、情报运用、部队调动、战术配合娓娓道来,既讲成功的经验,也不避讳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教训,那种着眼大局、洞察先机、果断出击的指挥艺术,让在座的各位久经沙场的将领们频频点头,若有所思。
罗政委感叹道:“听得过瘾,这不仅是战术问题,更是战略眼光问题。跳出局部看全局,敢于在运动中创造和捕捉战机,了不起,”
萧副师长拍着大腿:“对路子,就是这样,不能老让鬼子牵着鼻子走,得主动出击,打他的七寸,”
陈司令员则摸着下巴,眼神锐利:“川子,你这套打法,对指挥员的要求极高啊,对战场信息的判断,对部队机动能力的掌控,差一点都可能满盘皆输。”
“老首长说得对,”刘川坦然承认:“所以我们才下大力气搞侦察,建骑兵,甚至琢磨着用缴获的汽车坦克提高机动性,同时也狠抓各级指挥员的培训,就是要把这种意识和能力层层传递下去。”
会议开了整整一个下午,交流热烈而深入。会后,刘川安排将学习小组的成员分别安排到各主力旅和直属部队,让他们深入连队,实地观摩训练和日常战备。
然而,就在这看似一片祥和的学习交流氛围中,刘川的内心却始终紧绷着一根弦。傍晚,他将几位山东军区核心请到自己办公室,关上了门。
“学习交流很重要,但眼前的敌人更重要。”刘川的神色恢复了平时的冷峻:“中村正雄不是来看戏的。我们这边热热闹闹,他那边恐怕也没闲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