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军区指挥部气氛却与战前的凝重不同,洋溢的兴奋,战役缴获清单摆在桌上:“老天爷,这回可真发了大财了,”副司令员许友搓着手,眼睛放光地看着清单:“光是完好的九二式步兵炮就八十多门,野炮、山炮也不少,卡车都快凑出一个小型运输团了,还有那堆成山的步枪机枪子弹…”
聂政委笑着:“老许,先别光顾着高兴,东西是好东西,怎么尽快变成战斗力才是关键,咱们各部队这次伤亡也不小,急需补充休整,新缴获的装备正好能派上大用场。”
参谋长王安接过话头,语气沉稳:“是的,根据司令员的指示,我们拟了一个初步的整编和装备分配方案:第一,优先补充丁伟的第二旅,他们在沙河店阻击战中立下头功,伤亡最大,损失最重,所有缴获的火炮,除部分留给军区直属炮兵团外,优先补充其二旅炮兵营,争取扩编为一个加强炮兵团,步兵武器和弹药也优先满足他们。”
“应该的,”刘川点头:“告诉丁伟,咱们给他最好的炮,最多的子弹,但他得给我尽快把新兵练出来,把炮兵团形成战斗力,下次打仗,他的炮要是再哑火,我拿他是问,”
“第二,”王安继续道:“李云龙的第一旅,作战勇猛,缴获颇丰。除了补充损耗,缴获的步兵炮和迫击炮加强给各团,提升基层火力。另外,考虑到其防区面对豫北方向,敌情复杂,建议将王喜奎团扩编为甲种团,优先换装日式装备,增加炮兵数量。
“第三,张大彪的第三旅,任务完成出色,缴获的装备按需补充,重点加强其机动能力,配属部分卡车用于快速部署。”
“第四,也是重中之重,”刘川敲了敲桌子,目光扫过众人:“装甲部队的扩编,梁中玉,”
“到,”第四旅旅长梁中玉立刻挺直腰板,脸上抑制不住的激动。
“这次又缴获了二十多辆能用的坦克和装甲车,加上之前的家底,咱们现在能凑出差不多两个满编的坦克营了,我决定,以原装甲突击团为基础,扩编为山东军区直属装甲第一团,你兼任团长,给我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不仅要会开,要会打,更要会和步兵、炮兵协同,这是咱们未来的铁拳头,”
“是,司令员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要是练不好,您撤我的职,”梁中玉声音洪亮,充满信心。
“好,”刘川点头,“还有,缴获的卡车,全部集中起来,组建军区直属汽车运输团,归后勤部统一调度,优先保障弹药、粮食和兵员输送,”
“第五,”聂政委补充道:“政治部赵刚主任牵头,全力做好俘虏转化工作,特别是那些技术兵种,坦克兵、汽车兵、炮兵,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争取他们加入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是打鬼子的队伍,是为中国老百姓打仗,愿意留下的,待遇从优,过去的事一笔勾销,不愿意的,经过教育后,按政策遣散。”
赵刚看着记录本:“政委放心,这项工作已经开展,有不少日军俘虏,特别是底层士兵和技术兵,对战争早有厌烦情绪,工作难度比想象中小。”
“另外,”刘川看向许友:“老许,兵工厂那边要加大力度,李师傅他们立了大功,修复了不少装备,要人给人,要资源给资源,争取尽快能复装子弹,维修枪炮,甚至尝试生产一些简易的迫击炮弹和手榴弹,我们不能总指望缴获,”
“明白,我亲自去盯,”许友重重点头。
整个山东军区迅速投入到消化胜利果实、强化自身力量的忙碌中。各部队驻地,新兵训练的口号声、老兵操练新装备的讲解声、车辆引擎的轰鸣声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装甲训练场,梁中玉扯着已经沙哑的嗓子吼着:“协同,协同,我说了多少遍了,坦克不是独行侠,步兵兄弟要跟上,步坦之间要保持联系,再来一遍,”
汽车训练场,原日军的汽车兵和八路军挑选出来的机灵战士混编在一起,老兵比划着讲解,新兵认真地学着驾驶和维修。
炮兵阵地,丁伟看着焕然一新、炮管林立的炮兵阵地,脸上笑开了花,亲自督促着新老炮手进行操练。
然而,在这片蓬勃发展的景象背后,刘川和军区首长们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深夜指挥部。刘川、聂政委、许友、王安再次聚在一起。
“部队整编和换装进展顺利,士气很高。”王安汇报着情况,但语气并不轻松:“但是,我们面临的困难也不少,最大的问题还是油料和高级别零件,坦克、卡车都是喝油大装备,缴获的油料支撑不了多久,零件损耗也快,特别是坦克的发动机和变速箱,坏了很难修。”
聂政委点头:“还有兵员素质,部队扩张太快,新兵比例高,虽然热情高涨,但军事技能和战斗经验需要时间积累。下一次鬼子再来,恐怕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慢慢练兵的时间了。”
许友叹了口气:“根据地扩大,要防守的点线面也多了,兵力反而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十七万人听起来多,撒到整个山东、豫北、苏北,就不那么宽裕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