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85章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孙妙青却没露出半分惧色。

她脸上挂着温顺的笑意,上前一步,翻开了最上面的一本账册。

“娘娘说的是,这账目确实繁杂,也难怪娘娘看着劳神。”

她指着其中一页,声音清脆。

“就说这司珍司每月领用的各色宝石,数目就不小,确实该好好核对。”

“免得有下人手脚不干净,中饱私囊,回头反倒污了娘娘勤俭持家的清名。”

她抬起头,迎上皇后的目光,眼神认真又恳切。

“请娘娘放心,臣妾与敬妃姐姐一定将账目梳理得清清楚楚,绝不辜负娘娘和皇上的托付。”

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接下了这要命的差事,又顺手把“查账”这件得罪人的事,变成了“为皇后分忧、维护皇后声誉”的大功劳。

皇后看着她那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准备好的一肚子敲打的话,竟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堵在胸口,不上不下。

最终,她只能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

“甚好。”

***

从景仁宫出来,殿外的冷风一吹,敬妃才觉得后背那层薄汗凉得刺骨。

她快走几步,一把拉住孙妙青,躲到廊下僻静处,脸上满是压不住的愁容。

“慧嫔妹妹,你怎的就应下了?这是个烫手的山芋啊!”

“宫中账目,哪一笔是能轻易动的?这里面水深着呢,皇后这是等着看我们笑话,好去皇上面前告我们一个办事不力!”

孙妙青扶着冰凉的廊柱,看着远处光秃秃的枝桠,笑了。

“姐姐怕什么。”

她转过头,一双杏眼在冬日薄光下,亮得惊人。

“这哪里是烫手的山芋?”

“这分明是皇上赐下,皇后娘娘亲手递到咱们手里的利剑。她既然给了,咱们没有不接的道理。”

敬妃被她说得一怔。

“利剑?”

“是啊。”孙妙青的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今日天气,“账目,便是这后宫所有阴私腌臜的源头。她让我们查,咱们就明明白白、仔仔细细地查。”

她凑近敬妃,声音压低,却带着一股能定人心的力量。

“姐姐放心,咱们不为难旁人,只查那些真正手脚不干净的。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往皇上面前一递,是咱们办事得力,还是有人中饱私囊,岂不一目了然?”

“查出问题是功,查不出问题,也说明在皇后娘娘的管理下后宫清明,更是大功一件。里外里,咱们怎么算都不亏。”

敬妃被她这番话砸得心头剧跳,再看孙妙青那笃定从容的神情,心里的慌乱竟奇迹般地平复了大半。

是了。

她们如今是奉旨协理,查账是分内之事。

皇后想让她们栽跟头,可这跟头,也不是那么好栽的。

孙妙青见她神色松动,又补了一句:“走吧,姐姐。咱们回宫,好好看看这把‘剑’,该从何处开刃。”

她说着,率先迈步,衣袂在风中扬起,竟有几分利落潇洒。

敬妃看着她的背影,怔了片刻,也快步跟了上去。

或许,让这位慧嫔妹妹协理六宫,当真是件好事。

两人刚走不远,就见碎玉轩的流珠正和一个小太监在御花园的角落里说话,两人都是一脸的愁眉苦脸。

孙妙青脚步一顿,让敬妃先走,自己则带着春喜,悄然绕了过去。

“……这可怎么好,王爷是应下了,可这都一天了,半点消息也没有。小主那边,就坐在镜子前头,饭也不吃,水也不喝,谁劝也不听,奴婢心里实在是慌得很……”

流珠的声音带着哭腔,满是无助。

孙妙青听着,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她清了清嗓子,从假山后走了出来。

“你是菀嫔身边的流珠?”

流珠和小太监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回头见是慧嫔,连忙跪下行礼。

“给慧嫔娘娘请安。”

“起来吧。”孙妙青的语气很温和,“本宫路过,听了一耳朵。可是菀嫔姐姐有什么难处?瞧你这急得快哭出来的样子,若真有难处,说出来,总比一个人扛着强。”

流珠红着眼圈,犹豫了一下。

可一想到这位慧嫔娘娘如今也是协理六宫的主位,又素来与人为善,便咬了咬牙,将事情原委说了出来。

“回娘娘,我们小主……她心情郁结,想寻些蝴蝶来解闷。可这天寒地冻的,哪儿有蝴蝶的影子啊……奴婢们实在是没办法了。”

蝴蝶?

孙妙青心下了然。

那场谋划已久的复宠大戏,这是要开锣了。

她面上不动声色,只叹了口气:“这倒是个雅兴,只是时节确实不对。昌平行宫的温泉别苑虽有,但远水解不了近渴。”

流珠刚燃起的希望瞬间又暗了下去。

“不过……”孙妙青话锋一转,笑了,“也不是全无办法。”

流珠猛地抬起头,眼睛里爆发出光彩。

孙妙青看着她,慢悠悠地说道:“蝴蝶喜暖,更喜花香。我那春熙殿里,倒是有几盆西域进贡的宝珠茉莉,不畏寒气,花香馥郁,最是引蝶。你若信得过我,便派人来取,放在碎玉轩的暖房里,再燃上些甜香,兴许能引来一两只,也算解了你家小主的燃眉之急。”

这番话说得体贴周到,既是帮忙,又不过分出格,仅仅是送几盆花解闷而已。

流珠喜出望外,连连磕头:“奴婢多谢娘娘!多谢娘娘雪中送炭!”

孙妙青扶起她,温言道:“快回去伺候你家小主吧,人是铁饭是钢,别让她饿着了。有什么难处,再来回我。”

打发了流珠,孙妙青转身,脸上的温和笑意淡去。

春喜不解地问:“主子,您怎么帮起菀嫔来了?她如今失了圣心,咱们何苦……”

“傻丫头。”孙妙青看了一眼碎玉轩的方向,“这后宫里,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更何况,我不是在帮她。”

她顿了顿,嘴角翘起一个意味深长的弧度。

“我只是想给这出好戏,添一把火,让它烧得更旺些罢了。”

她对着春喜吩咐:“去,把那几盆开得最好的宝珠茉莉给碎玉轩送去。告诉他们,就说是本宫给菀嫔娘娘解闷的。”

“是。”

看着春喜离去的背影,孙妙青拢了拢身上的斗篷。

甄嬛,果郡王,蝴蝶……

这盘棋,可越来越有意思了。

她倒要看看,这加了料的戏,会唱成什么样。

***

敬妃跟着孙妙青回了春熙殿。

一进暖阁,瞧见那几大本堆在桌案上的账册,刚刚在路上被孙妙青说服的几分豪气,又泄了一半。

她愁眉不展地坐下,随手翻开一本,只见上面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看得人头晕。

“这么多账目,咱们要从何查起?若是挨个去核对,只怕查到明年也查不完。”

孙妙青倒是不急,正指挥着宫人把暖炉的火拨旺,又换了新茶。

她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牛乳茶走到敬妃身边,挨着她坐下,指尖在厚厚的账册封皮上轻轻敲了敲。

“姐姐别急,皇后把差事交给我们,就是想看咱们的本事。这账,不能一笔一笔地查,那是笨功夫,吃力不讨好。”

敬妃喝了口热茶,心绪稍安,好奇地问:“那依妹妹的意思?”

孙妙青没直接回答,反而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姐姐在宫中多年,您说,这宫里头,哪个地方的油水最少,最不惹人注意?”

敬妃想了想,有些不确定:“是……是尚寝局?专管铺设、洒扫的,都是些粗活,没什么捞头。”

“对,就是它。”

孙妙青赞许地点头,从一堆账册里精准地抽出了尚寝局那一本,摊开在敬妃面前。

“姐姐你看,咱们不跟那些肥得流油的部门硬碰硬,先从这最不起眼的地方下手。”

她纤长的手指点在账册上,说出了一句让敬妃目瞪口呆的话。

“这叫什么?这叫‘柿子专挑软的捏’。”

敬妃被她这句闻所未闻的大白话逗得一愣,随即也笑了,心里的郁气散了大半。

“你这丫头,话糙理不糙。”

“咱们先拿尚寝局开刀,把他们的账目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此一来,一能练手,二能立威。告诉底下那些人,咱们是动真格的,不是来走过场的。”

孙妙青的眼睛亮晶晶的,透着一股让敬妃都感到兴奋的劲儿。

“等咱们把这块最不起眼的骨头啃下来,再去碰那些肥肉,谁还敢小瞧咱们?”

“到时候,是他们主动把账目送上来让我们看,还是等着我们亲自上门去查,可就由不得他们了。”

敬妃听得入了神,只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慧嫔,脑子里装的东西,是她在这宫里几十年都没见过的。

孙妙青翻着账册,嘴里还在继续说。

“而且,尚寝局虽油水少,可它管着各宫的陈设用度,人来人往,消息最是灵通。”

她的声音在暖阁里清晰回响,带着一种成竹在胸的笃定。

“咱们查账是其次。”

“顺藤摸瓜,听听各宫的动静才是真。”

她说着,纤长的手指忽然停在了一页泛黄的纸上。

那上面,密密麻麻的墨迹记录着各宫冬日里分发银霜炭的数量。

“姐姐,你瞧这儿。”

敬妃心头一紧,立刻凑了过去。

那一行小字,清晰地映入眼帘。

碎玉轩,银霜炭,二十斤。

敬妃的眉头蹙起:“这有什么问题吗?菀嫔如今失宠,份例削减也是常事。”

“常事?”

孙妙青的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弧度,那笑意却冷得像窗外的冰棱。

她的指尖在那个刺眼的“二十斤”上点了点,随即翻动书页,发出“哗啦”的轻响。

很快,她找到了翊坤宫的记录。

“翊坤宫,年妃娘娘,银霜炭,二百斤。”

她的动作没停,又翻到了长春宫。

“长春宫,齐妃娘娘,银霜炭,一百五十斤。”

最后,她的手指停在了景仁宫那一页,不再翻动。

“景仁宫,皇后娘娘,银霜炭,三百斤。”

一连串数字报出,暖阁内的空气仿佛都沉重了几分。

孙妙青终于抬起头,那双清亮的杏眼直直地看向敬妃,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姐姐,皇后娘娘素来标榜勤俭,这我知道。”

“可这宫里谁不知道,齐妃娘娘是个什么都爱往自己宫里划拉的性子?”

她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却也更具穿透力。

“她那一百五十斤,怕不是有一半都‘孝敬’了景仁宫吧?”

这句话像一盆冰水,兜头浇下。

敬妃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

她不是蠢人,立刻就明白了这数字背后盘根错节的利益输送和皇后伪善的面具。

孙妙青没再说话。

她的视线重新落回账册上,落在那属于碎玉轩的“二十斤”上。

葱白的指甲,在那一行字上,重重地划了一下,发出一声轻微而尖锐的“刺啦”声。

“就从这儿,”

她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股要将这深宫捅个窟窿的力量。

“撕开第一道口子。”

***

碎玉轩里,死气沉沉。

流珠在廊下来回踱步,脚下的砖石都快被她磨出火星了,嘴上的燎泡更是钻心地疼。

就在她几乎要被这无声的绝望吞噬时,春熙殿的春喜领着两个小太监,稳稳当当地抬着几盆花进来了。

那不是凡品。

雪白的花瓣层层叠叠,像是精雕细琢的玉器,在这萧瑟灰败的冬日里,硬生生绽放出一片清雅的生机。

馥郁的甜香霸道地冲散了殿内凝滞的冷寂,仿佛连光线都因此明亮了几分。

“这是我们主子的一点心意。”

春喜屈膝一福,笑意盈盈,声音清脆得恰到好处。

“主子说,这叫宝珠茉莉,其香能引蝶,特意让我们给菀嫔娘娘送来解闷。”

她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补充道:“主子还说,让娘娘宽心,这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流珠又惊又喜,一时间竟忘了回话,还是崔槿汐从里间出来,不动声色地接了过去,亲自指挥着人将花搬进了最暖和的耳房。

“是慧嫔娘娘送来的?”崔槿汐看着那几盆花,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

“是呢,姑姑。”流珠的声音压得极低,透着劫后余生的庆幸,“慧嫔娘娘的话……奴婢听着,像是在点拨小主。”

崔槿汐点了点头,没再言语,只是端着那碗温热的燕窝粥,走到了妆台前。

甄嬛就那么坐着,身影映在菱花镜里,模糊得像一抹随时会散去的影子。

“小主,慧嫔娘娘送了茉莉花来,说是能引蝶。”

崔槿汐的声音放得极轻,像怕惊扰了什么。

“您看,这宫里,也不全是落井下石的人。喝点东西吧,身子是自己的。”

那纤长的睫毛,终于颤动了一下。

那双死寂的眸子里,终于漾开了一圈极细微的涟漪。

甄嬛没有看那碗粥。

她慢慢起身,一步一步,走到了暖房门口。

甜暖的香气萦绕鼻尖,是活物的气息。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碰触到其中一朵开得最盛的花。

那份柔软和微凉的触感,竟像是一滴活水,滴进了枯死的井里。

孙妙青……

她为什么要帮我?

这念头只一闪,便被她自己决然地按了下去。

为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她深陷泥潭,以为再无出路时,有人从井口,递下了一架梯子。

她慢慢转过身,回到妆台前。

端起那碗已经有些凉了的燕窝粥,一勺,一勺,沉默而坚定地,尽数送进了嘴里。

崔槿汐和流珠屏住的呼吸,终于敢轻轻吐出。

她们的小主,活过来了。

***

夜色渐深,春熙殿里却灯火通明。

孙妙青正陪着塔斯哈在地毯上堆积木,小家伙玩得兴起,时不时发出“咯咯”的清脆笑声。

暖阁的门被悄无声息地推开。

一股寒气裹挟着龙涎香的味道涌了进来。

皇帝换下了明黄的龙袍,只着一身玄色常服,眉宇间的倦意几乎凝成了实质。

“皇上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孙妙青放下手里把玩的银剪,起身行礼,脸上是恰到好处的惊讶。

“前朝那帮老头子,能把人的脑袋吵成两半。”

皇帝摆了摆手,示意她不必多礼,径直走到软榻边坐下。

他的视线落在桌案上那几摞厚厚的账册上,眉头锁得更紧了。

“朕把这堆东西交给你和敬妃,头疼吗?”

来了。

孙妙青心念一转,面上却绽开一个笑,带着几分无奈,又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皇上放心,臣妾正和敬妃姐姐一道,学着当个好管家呢。”

她坐到皇帝身边,亲自为他斟上一杯热茶,语气轻松得像在分享什么闺中趣事。

“就是有些数字,比臣妾的绣花针眼儿还密,看得人实在眼花。”

她话音一顿,仿佛忽然想起了什么,指尖在最底下那本半旧的账册上点了点。

“不过,臣妾倒是发现一个顶有趣的地方。”

“哦?”

皇帝呷了口茶,被勾起了些兴致。

“这永巷宫的用度,几十年如一日,账目做得平平整整,分毫不差。”

“臣妾想着,这管事太监,合该是咱们后宫勤俭节约的典范,定要好好赏他才是。”

孙妙青说这话时,一双杏眼亮晶晶的,满是纯然的赞叹,好似真的只是在夸奖一个勤恳的奴才。

皇帝端着茶盏的手,在半空中停住了。

他侧过头,深深地看着孙妙青。

永巷宫?

一个关押罪奴的污秽之地。

一个后宫最被人遗忘的角落。

几十年的账目,分毫不差?

那不是典范。

那是天大的破绽!

他不是蠢人,一瞬间就想通了这“勤俭典范”底下,藏着怎样腥臭的勾当。

他原以为,把这烫手山芋扔给她们,她们少说也要手忙脚乱一阵子,焦头烂额地来向他诉苦。

没想到,这才第一天。

她就找到了线头。

而且,她没有直接告状,没有抱怨差事难办,而是用一种近乎“夸赞”的方式,将这根毒刺递到了他的眼前。

皇帝放下茶盏,瓷器与桌面碰撞,发出“嗒”的一声轻响。

他重新打量着眼前这个抱着他儿子的女人。

她依旧是那副温顺无害的模样,眉眼弯弯,仿佛真的只是在分享一件趣闻。

可这趣闻,是一把磨得锃亮的刀,精准地捅向了后宫那块早已腐烂流脓的暗处。

“既是典范,”皇帝的语气平静无波,却带着一股冰冷的决断,“那自然要叫来问问,也好叫六宫都学学。”

他声音平淡地朝殿外喊了一声。

“苏培盛。”

苏培盛像个影子般滑了进来,躬身候命。

“去,把管着永巷宫账目的奴才,给朕传来春熙殿。”

***

片刻之后,小卓子从殿外快步走了进来,压着嗓子禀报。

“主子,永巷宫掌事太监刘保,带到。”

皇帝身子微微后靠,整个人陷入了御座的阴影里,唯有一双眼睛,沉沉地盯着殿门方向。

孙妙青用帕子慢条斯理地擦拭着指尖,这才开口,声音清冷。

“让他进来。”

一个穿着半旧青色总管太监服、身形微胖的中年太监低头碎步走了进来。

他一进殿便“噗通”一声跪下,额头死死贴着冰凉的金砖。

“奴才刘保,叩见皇上、慧嫔娘娘,万福金安。”

皇帝没让他起,也没说话。

他只是端起桌上的茶,用杯盖一遍遍刮着浮沫,那细微的“沙沙”声,像刀子在一下下刮着刘保的心。

孙妙青终于开了口,声音不大,却字字敲在刘保的脊梁骨上。

“刘保,本宫奉皇后娘娘之命,协理六宫,核查账目。”

“今日传你来,是想请教请教,你这永巷宫的账,是如何做到数十年如一日,分毫不差的?”

刘保跪在地上,头埋得更低了,声音里满是谄媚的委屈。

“回娘娘的话,不是奴才自夸,奴才在永巷宫当差二十年,向来是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每一笔开销都亲自过目,绝不敢有半点浪费!这才……这才年年都能对得上账。”

他说得一把鼻涕一把泪,活像个受了天大表扬的忠仆。

孙妙青忽然轻笑了一声。

那笑声极轻,像一片羽毛,落在这死寂的暖阁里,却让刘保的身子猛地一颤。

“刘总管真是辛苦了。”

孙妙青的语气温和得像在拉家常。

“本宫初掌庶务,许多地方不懂,倒真要向你请教。”

她从那堆账册里,抽出永巷宫那本,翻开一页。

“就说这药材,本宫瞧着,每月领用的都是两斤黄连,五钱甘草,一两当归,从未变过。”

“本宫就好奇了,莫非永巷宫的风水格外养人,关进去的罪奴们连生病都生得一模一样,开的药方都无需更改分毫?”

刘保额角的汗珠,瞬间凝结,然后滚落。

“回……回娘娘,这……这是常备的药材,以备不时之需……”

“哦?常备药材?”

孙妙青的语气依旧温和。

“那这炭火呢?本宫瞧着,无论冬夏,每月领用的都是五十斤黑炭。”

“夏天也用这么多炭,是怕永巷宫里太潮湿,给犯错的宫人熏屋子去晦气吗?”

这话问得刁钻,刘保的脸色瞬间惨白。

他支吾了半天,忽然重重磕了个头:“娘娘明鉴!是奴才糊涂!奴才想着宫中用度紧张,便想着把夏日里用不完的炭火,挪到冬日里用,如此便能省下一笔开销!奴才对天发誓,绝无半点私心啊!”

这番话,竟是将贪污说成了节俭。

皇帝的指节在桌案上轻轻叩了叩,眼神愈发冷了。

这老奴才,当真滑不留手。

孙妙青却又笑了。

“刘总管,你真是个妙人。”

她将手里的账册合上。

“本宫原先还想,永巷宫人来人往,有新关进去的,也有病死的,人数月月不同,这吃穿用度却能纹丝不动,刘总管当真是神机妙算。”

她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声音里再无半分笑意。

“可本宫昨日特意问苏总管要了一份永巷宫这些年的出入记录。”

“怎么上面记着,去年腊月病死了三个宫女,今年开春又新关进去一个答应,这人数明明变了!”

“刘总管,你那省下来的开销,是进了你自己的腰包,还是孝敬了哪位主子啊?”

“小卓子。”孙妙青淡淡地吩咐。

小卓子立刻上前。

他将一卷卷宗“啪”地一声,狠狠摔在了刘保面前!

那上面,朱笔记录的出入人名和日期,触目惊心。

刘保看着那份卷宗,像看到了催命的阎王帖,整个人都瘫软了下去。

冷汗瞬间浸透了厚重的官服,散发出一股酸臭。

他完了。

这位慧嫔娘娘,看着言笑晏晏,手段却如此狠绝。

她竟是早就把证据都捏在了手里!

方才那一番问话,不过是戏耍!

“奴才……奴才该死!奴才罪该万死!”刘保再也撑不住,头磕得像捣蒜,金砖上很快见了血印。

“饶命?”

皇帝终于开了口,声音里没有一丝温度。

“你中饱私囊,欺上瞒下,还有脸求饶?”

“说!这些年你贪了多少?都用在了何处?还有谁跟你是一伙的?”

刘保哭嚎着,却只是一个劲地磕头,嘴里翻来覆去就是那几句“奴才该死”。

孙妙青看他这副滚刀肉的样子,也不再逼问,只对小卓子递了个眼色。

小卓子心领神会,上前一把揪住刘保的后衣领,像拖一条死狗般将他上半身拽了起来。

他压低了声音,在他耳边只说了几个字。

“刘总管。”

“您那位‘表侄女’,还有那个刚满周岁的‘小外甥’……”

“娘娘问,他们可还安好?”

刘保的哭声戛然而止。

他脸上的血色褪得一干二净,整个人抖得像秋风里最后一片叶子。

小卓子松开手,满脸嫌恶地退到一旁。

刘保像一滩烂泥般瘫在地上,过了许久,才用一种被抽干了所有精气神的声音开了口。

“奴才……招了。”

“奴才贪墨的银子,大头……大头都孝敬给了内务府负责采买的赵财海总管了。”

“奴才只是……只是喝了点汤……”

赵财海?

皇帝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

孙妙青的指尖在桌面上轻轻一停。

内务府的赵总管。

她记得,是齐妃母家拐了十八道弯的远房亲戚。

果然,拔出萝卜带出泥。

她要的,就是这根泥。

“赵财海让你这么做的?”孙妙青追问。

“是……是赵总管提点的。”刘保的声音抖得像秋日的落叶,为了活命,他把同伙卖了个底朝天,“他说,永巷宫是没人注意的犄角旮旯,最是安全。”

“每月多报的份例,由他采买时做平账目,得来的银子,他七我三……”

他说到这里,像是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一种垂死挣扎的疯狂。

“娘娘!皇上!赵总管他还说……他还说,景仁宫的炭,也是这么来的!”

话音落下,暖阁内死一般沉寂。

***

景仁宫。

皇后正捏着眉心,听剪秋低声回报。

“……那刘保被带进春熙殿不到一个时辰,就被人堵着嘴拖去了慎刑司。”

“奴婢打听了,说是慧嫔娘娘从永巷宫的账目里,查出了天大的亏空。”

“啪嗒。”

一声脆响。

皇后腕上那串盘了多年的蜜蜡佛珠,应声而断。

十八颗圆润的珠子,滚落一地,在寂静的宫殿里发出清脆又刺耳的撞击声。

“慧嫔……”

皇后的声音很轻,轻得像耳语,却让剪秋的脊背窜上一股寒意。

“本宫倒是亲手为自己,养出了一只好爪牙。”

她没说小瞧了她,而是用了一个更具掌控意味的词,仿佛孙妙青本该是她的狗,如今却反咬一口。

剪秋慌忙跪下收拾珠子,声音发颤:“娘娘息怒,不过是个管着冷宫的奴才,掀不起大浪。想必她查到赵财海,已是极限,不敢再往下深究了。”

“不敢?”

皇后发出一声极低的冷笑,那声音像是冬日湖面最薄的那层冰,碎了。

“你看她那副步步为营的样子,像是会收手的人吗?”

“她不是在查账,她是在磨刀!”

“磨给本宫看的刀!”

她猛地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那张端庄的面容上,阴云密布。

“齐妃那个蠢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自己惹了一身腥,还把烂摊子甩到本宫这里!”

剪秋将捡好的佛珠用帕子包起,捧在手心,连呼吸都忘了。

皇后骤然停步,目光阴狠地望向春熙殿的方向。

许久,她才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

“去。”

“让齐妃日日抄写《女则》百遍。”

“什么时候,她那个猪脑子知道什么叫‘谨言慎行’,什么时候再出来!”

***

春熙殿里,刘保被拖走后留下的那股酸臭汗味,很快被清雅的茉莉花香取代。

皇帝端着茶盏,久久未语。

他抬眼看向孙妙青,眼神深不见底。

“赵财海是齐妃的远亲,此事若深究,必然会牵扯到三阿哥,你怕不怕惹火烧身?”

这既是提醒,也是试探。

孙妙青却仿佛没听出其中的深意。

她站起身,走到皇帝身后,伸手为他轻轻按揉着太阳穴,动作轻柔,语气更柔。

“臣妾怕。”

她坦然承认,让皇帝微微一怔。

“臣妾怕底下奴才阳奉阴违,蛀空了皇上的内帑,让皇上为这些琐事烦心。”

“臣妾更怕,三阿哥身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亲戚,万一将来带坏了皇子,那才是国之祸患。”

她俯下身,声音压得极低,温热的气息拂过皇帝的耳廓,带着茉莉的甜香。

“所以,臣妾觉得,此事无关齐妃,更无关三阿哥。”

“这只是一个叫赵财海的奴才,仗着主子作威作福,贪赃枉法。”

“咱们要查的,也只是这个奴才,和这本账。”

“如此,既能肃清内宫,又能全了皇上爱护皇子之心,皇上觉得呢?”

一番话,把烫手的山芋变成了忠心护主的功劳。

她把选择权和最高尚的动机,都稳稳地放在了皇帝手里。

皇帝闭着眼,享受着她的按捏,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

他握住她的手,拉到身前,轻轻拍了拍。

“就依你。”

孙妙青眼底笑意一闪而过。

她转头,对小卓子吩咐道:

“去内务府传个话,不必指名道姓。”

“就说本宫奉皇上之命核查账目,发现各宫冬日取暖的银霜炭数目,与往年出入颇大。”

“明日午后,本宫会在春熙殿,请各司管事都过来,一笔一笔地对清楚。”

她特意加重了“各司管事”和“一笔一笔”这几个字。

小卓子心领神会,躬身退了出去。

皇帝看着孙妙青,忽然觉得,他这位慧嫔,不是在钓鱼。

她这是直接往鱼塘里,扔下了一张网。

谁心里有鬼,谁就会第一个跳出水面。

这一招,狠,也妙。

夜色褪尽,晨光熹微。

皇帝早已醒了,却没有起身,只侧卧着,用手指卷着孙妙青散落的一缕长发。

帐内的暖香混着女子身上清甜的体**气,让人格外安心。

孙妙青长睫微颤,缓缓睁开眼,正对上皇帝深邃的目光。她也不害羞,反而往他怀里缩了缩,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和慵懒。

“皇上醒了?臣妾还以为,您一早就走了呢。”

话里带着三分埋怨,七分娇憨。

皇帝失笑,将她搂得更紧了些,下巴抵着她的额头,声音里是散不去的疲惫:“还不是前朝事情太太多,告一段落不就来看你了。”

“可不是,您再不来,臣妾都快成望夫石了。”孙妙青在他胸口画着圈,嘴上抱怨,眼底却全是笑意,“幸好,臣妾还有塔斯哈陪着。”

提到儿子,她的眉眼都柔和了下来。

“说起塔斯哈,皇上您是没瞧见,安姐姐如今比臣妾这个亲额娘还上心。咱们塔斯哈身上穿的虎头小衣,脚上踩的软底小鞋,全是安姐姐一针一线做的。针脚细得哟,臣妾看着都自愧不如。”

她顿了顿,抬眼看着皇帝,半真半假地叹了口气:“臣妾都跟她说,她这是把想自个儿孩子的心思,全搁咱们塔斯哈身上了。”

皇帝“嗯”了一声,听不出情绪:“她有心了。”

“宫里有心的姐姐多着呢。”孙妙青顺势接话,“敬妃姐姐也是,一得了空就往四阿哥那儿跑,嘘寒问暖的,比对自个儿还上心。这宫里的姐姐们啊,心里都空落落的,就盼着有个依靠。”

她说着,话锋一转,语气里多了几分羡慕。

“前儿个,臣妾远远瞧见曹贵人抱着温宜公主,那小脸蛋儿粉嘟嘟的,跟个玉雪娃娃似的,冲着人一笑,真是让人心都化了。”

孙妙青抬起头,一双杏眼在晨光里水汪汪的,直直地望进皇帝心里。

“皇上,臣妾也想要个公主。”

她的声音放得很轻,像羽毛拂过心尖。

“一个像温宜那么可爱的女儿。臣妾不求她多可爱,只要她能健健康康的。将来陪着塔斯哈,兄妹俩也有个伴儿,多好。”

皇帝看着她,忽然低低地笑了起来。

他捏了捏她的脸颊,那笑声在胸腔里震动:“你呀,刚给朕生了个搅得六宫不安的臭小子,这就又惦记上女儿了。”

他嘴上说着“贪心”,手上的力道却满是宠溺。

“真是……一点亏都不肯吃。”

孙妙青也不辩解,只把脸埋进他怀里,闷闷地笑。

皇帝由她闹了一阵,才拍了拍她的背:“好了,朕该去上朝了。你既协理六宫,也别太累着自己。那本账,慢慢看,不着急。”

嘴上说着不着急,可孙妙青知道,昨天那把火,已经烧起来了。

送走了皇帝,孙妙青脸上的娇憨瞬间褪去。

春喜端着温水进来伺候,低声道:“主子,小卓子方才递了话进来,内务府的赵总管,说今儿一早要求见您,给您请安呢。”

孙妙青接过帕子擦了擦脸,唇角挑起一抹冷意。

这么快就坐不住了?

“告诉他,本宫今日乏了,要陪六阿哥,不见客。”

她将帕子扔回盆里,溅起一串水花。

“让他等着。”

她倒要看看,这鱼塘里的鱼,能憋气到什么时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