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79章 后宫职场:慧嫔的晋升攻略

夏末的风,带走了圆明园最后一丝慵懒。

当仪仗浩浩荡荡地返回紫禁城时,那股熟悉的,被高耸宫墙压迫的窒息感,再次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连空气都仿佛比园子里重了几分。

孙妙青在心里叹了口气。

假期,结束了。

那个在圆明园里对她百般讨好的御膳房总管刘太监,使尽了浑身解数,最终还是没能挤进回宫的队伍里。

他哭丧着脸托人传话,说宫里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这根老萝卜,没地方栽了。

孙妙青只是淡淡一笑。

这就是紫禁城。

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这里是一个坑里埋着十个萝卜,都在等着上面那个烂掉,好取而代之。

回宫后的第一次后宫集体会议,比预想中来得更快。

地点,景仁宫。

皇后端坐于凤座之上,脸上挂着那副万年不变的,仿佛用尺子量过的端庄笑容。

殿内燃着清雅的瓜果香,一如既往地彰显着她身为国母的“节俭”与“淡泊”。

可今天,这股香味却莫名让人觉得心头发紧。

众人请安落座,皇后目光缓缓扫过全场,最后,意味深长地在孙妙青和敬妃身上多停留了一瞬。

“本宫身子近来总觉乏力,后宫事务繁杂,恐有疏漏。”

她声音温和,像是在说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家常。

“皇上也体恤本宫,允了本宫将六宫事权分协出去,也好让妹妹们为本宫分忧。”

来了。

孙妙青眼观鼻,鼻观心,端着茶盏的手稳如磐石。

她知道,圆明园那几日泼天的恩宠,必然会迎来总部的“组织架构调整”。

这是制衡,也是敲打。

齐妃和富察贵人交换了一个眼神,呼吸都急促了几分,腰板挺得笔直,像两只等待喂食的鹌鹑。

皇后将她们的神情尽收眼底,嘴角弧度不变,先看向了敬妃。

“敬妃妹妹向来稳重,宫中各处的份例用度、宫殿修缮这些琐事,最是熬人,却也最关乎体面。往后,便由妹妹代本宫掌管吧。”

资源分配权!

这可是个实打实的肥差,管着所有人的钱袋子和脸面。

但同时,也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分多分少,修先修后,全是矛盾。

敬妃波澜不惊地起身谢恩,仿佛接过的不是权力,只是一盘寻常的点心。

孙妙青心中了然,这很符合敬妃的性格,也符合皇后对她的定位——一个稳妥的,不会出错的棋子。

接着,皇后的目光终于落在了孙妙青身上。

那目光里,带着一丝长姐般的慈爱,却又深不见底。

“慧嫔妹妹年轻,又为皇上诞下六阿哥,正是喜气盈门的时候。”

“往后,宫中大大小小的节庆、典仪、宴席,这些需要热闹、需要巧思的活计,就全权交由妹妹来操持了。”

话音落下,殿内一片死寂。

齐妃差点没忍住笑出声。

富察贵人更是毫不掩饰脸上的幸灾乐祸。

礼仪活动组织权!

听着风光无限,能在各种大场面露脸,可这简直是后宫里最烫手的山芋!

祭祀、节庆、皇室婚丧,哪一样不是重中之重?

流程但凡错了一步,往小了说是失仪,往大了说就是“大不敬”!

宴席布置,菜品安排,一个不周到,得罪的就是满宫的主子。

这哪是分权?

这分明是把孙妙青架在火上烤!

皇后看着孙妙青,笑容愈发温婉:“妹妹可愿意为本宫分这个忧?”

孙妙青缓缓放下茶盏,站起身,对着皇后盈盈一拜。

她没有丝毫惊慌,反而露出一抹恰到好处的,带着几分受宠若惊的感激。

“臣妾谢娘娘信任。”

“能为娘娘分忧,为宫中喜事锦上添花,是臣妾天大的福分。”

她的声音清脆,带着一股子欣然接受的雀跃。

这反应,让等着看好戏的齐妃和富察贵人,脸上的笑都僵住了。

她怎么……还挺高兴?

孙妙青当然高兴。

在她的“职场词典”里,皇后给的这份差事,翻译过来就是——“项目总监(大型活动方向)”。

高风险,没错。

但同样,高曝光,高回报!

敬妃拿到的,是“后勤及财务部主管”,权力稳固,但永远在幕后,难有出头之日。

而她拿到的,是直接向大老板(皇帝)和终极boSS(皇后\/太后)汇报工作的机会!

每一次节庆,每一次典仪,都是一次绝佳的“项目路演”。

办好了,功劳是她的。

办砸了……

孙妙青心里冷笑,她一个能把上亿项目预算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金牌社畜,还会怕这个?

这后宫,不过是换了个更大的项目组而已。

皇后看着她那副真心实意的感激模样,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随即又恢复了平静。

很好。

就怕你不接。

接了,往后你的每一步,就都在本宫的眼皮子底下了。

会议散去,孙妙青走在回春熙殿的路上,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运转。

项目启动:后宫节庆典仪统筹。

第一步:梳理全年活动列表,评估各项目风险等级。

第二步:建立跨部门沟通渠道,对接御膳房、内务府、敬事房……

第三步:寻找可靠的执行团队……

她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了延禧宫的方向。

是时候,让安陵容那把磨了许久的刀,见见光了。

回宫第二日,孙妙青便抱着塔斯哈,往寿康宫来了。

这是回宫后的第一场硬仗,拜见最终boSS——太后。

她到的时候,正巧看到甄嬛从殿内失魂落魄地走出。

这位曾经风光无两的菀嫔,此刻却像是被霜打蔫的茄子。

她脸色灰败,眼眶红肿,连走路都有些虚浮,仿佛被抽走了全身的精气神。

孙妙青抱着儿子,侧身静立,目光平静地掠过甄嬛那张写满不甘与伤痛的脸。

她脑中默默给出一个项目复盘报告:

项目名称:菀嫔

项目现状:濒临失败

失败原因分析:1. 核心竞争力(纯元脸)优势减弱,客户(皇帝)产生审美疲劳。ps碧官女子

2. 情绪管理能力差,因项目挫折(流产)陷入负面情绪,停止向上管理,导致客户关系恶化。ps皇帝多次找她,仍深陷上次失败,无法拔足。

3. 未能及时调整战略,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反而与最高层领导(太后)产生理念冲突。pS太后觉得皇帝最重要,子嗣非常重要,甄嬛则把爱情当重点,觉得皇帝无情。

总结:一个不懂得为KpI服务的员工,终将被职场淘汰。

甄嬛恍惚地与她擦肩而过,甚至没能分出一个眼神给她。

孙妙青收回目光,唇角勾起一抹职业化的微笑。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感谢菀嫔,又为她提供了一个完美的错误案例。

她调整了一下怀里塔斯哈的姿势,确保他能以最可爱、最讨喜的角度出现在太后眼前,这才迈步入内。

“臣妾给太后请安,太后万福金安。”

殿内,太后正由竹息姑姑扶着,脸上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倦意,显然刚刚与甄嬛的谈话并不愉快。

孙妙青心中了然,时机正好。

一个情绪低落的领导,最需要的不是另一个来诉苦的下属,而是一个能给她带来好心情的“解压包”。

而她的儿子塔斯哈,就是今天最顶级的解压包。

不等孙妙青开口,怀里的小家伙已经按捺不住,伸出肉乎乎的小手,朝着凤座的方向,发出了一声含混却无比清晰的呼唤。

“祖……母……”

这一声,像是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打破了殿内的沉闷。

太后的眼神动了。

她那双阅尽千帆、古井无波的眼睛,在看到那个粉雕玉琢的小人儿时,骤然亮起了一道光。

“祖母!祖母抱!”

塔斯哈被孙妙青教导了无数遍,此刻正是汇报演出的高光时刻。他扑腾着小短腿,口齿清晰地喊着,一双黑葡萄似的大眼睛里,全是孺慕与亲近。

太后脸上的倦意一扫而空,紧绷的嘴角彻底松弛下来,化作一个真心实意的笑容。

她对着塔斯哈伸出了手。

“哎哟,哀家的小乖孙,快到祖母这儿来!”

孙妙青顺势将塔斯哈交到竹息姑姑手上,看着儿子像个小炮弹一样扑进太后怀里,嘴里还不停地喊着“祖母”,逗得太后开怀大笑。

整个寿康宫的气氛,瞬间从冰点回暖到了春天。

“你这孩子,教得真好。”太后抱着塔斯哈,爱不释手,抬头看向孙妙青的目光里,满是赞许。

竹息姑姑一边搭话“瞧瞧这机灵劲儿,这眉眼,多像皇上小时候。”

孙妙青谦恭地笑道:“都是托太后的福,皇上天纵英才,塔斯哈能有他皇阿玛的一分聪慧,便是臣妾天大的福气了。”

这话既捧了皇帝,又捧了太后,还显得自己毫无居功之意。

太后听得极为熨帖,又逗弄了塔斯哈一会儿,才意有所指地开口。

“你是个明白人。”

太后叹了口气,眼神瞟向殿外。

“这宫里啊,最不缺的就是伤心人。可一味地沉湎于过去,不仅作践自己,更是给旁人添堵。”

“皇帝是天子,他要的是能为他分忧解闷的贤内助,不是一个需要他时时去哄的怨妇。”

“哀家老了,只盼着你们年轻人能懂事,把皇帝伺候好,把皇嗣抚养好,这比什么都强。”

孙妙青垂首,声音温顺而坚定。

“臣妾谨记太后教诲。”

“臣妾不求皇上时时垂怜,只愿皇上龙体康健,国事顺遂。塔斯哈能健康长大,便是臣妾此生最大的指望。”

这番话,句句都说在了太后的心坎上。

不争宠,顾大局,心心念念的只有皇帝和皇子。

这才是太后眼中最理想的儿媳妇范本!

太后看着她,眼神越发柔和。

“好孩子,有你这句话,哀家就放心了。”

她从手腕上褪下一串成色极好的伽南香木佛珠,递给竹息姑姑。

“这个,赏给塔斯哈,挂在床头,能安神驱邪。”

这串佛珠,不仅是太后贴身之物,更是后宫里一个心照不宣的信物,象征着最高层领导亲手盖章的“优秀员工”认证。

孙妙青心中一喜,面上却诚惶诚恐地接下。

“臣妾替塔斯哈,谢太后厚爱!”

又说了会儿话,眼看塔斯哈已经有些犯困,孙妙青便极有眼色地起身告退。

抱着儿子走出寿康宫,午后的阳光温暖而不刺眼。

孙妙青低头,在儿子肥嘟嘟的脸颊上亲了一口。

小家伙已经睡熟了,嘴角还挂着一丝满足的口水,浑然不知自己刚刚完成了一场多么重要的“项目汇报”。

回到春熙殿,宝珠激动得脸颊通红,小心翼翼地从孙妙青怀里接过熟睡的塔斯哈,声音压得极低,却挡不住那股子兴奋劲儿。

“主子,您瞧见没?竹息姑姑递珠子的时候,那眼神……奴婢进宫这么久,就没见过她对谁这么和气过!”

她又凑近了些,神秘兮兮地说:“奴婢听说,菀嫔娘娘进去不到一炷香的功夫就出来了,眼圈都是红的。咱们主子倒好,不仅待了快半个时辰,还得了太后贴身的宝贝!”

孙妙青解下护甲,递给一旁的青珊,脸上没什么波澜。

“有什么好奇怪的。一个哭哭啼啼去诉苦,一个高高兴兴送孙子,换你,你喜欢哪个?”

她接过青珊奉上的温茶,轻轻吹了吹热气:“领导最烦的,就是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制造情绪垃圾的下属。”

宝珠听得一知半解,但还是用力点头:“主子说的是!”

孙妙青走到窗边,看着那串被青珊用明黄色软缎托着的伽南香木佛珠。珠子在午后的光线下,泛着温润沉静的光泽,一股若有似无的清雅香气弥漫开来,让人心神安宁。

“把这佛珠供在小佛堂里,每日用软布擦拭,香火别断了。”孙妙青吩咐道,“再传话给小厨房,今儿加餐,殿里伺候的人,人人有赏。”

“嗻!”宝珠和青珊齐声应下,满脸喜色地退了出去。

殿内只剩下孙妙青一人。

她这才彻底放松下来,在心里默默复盘。

这次去寿康宫汇报,核心资产“塔斯哈”获得最高层领导(太后)高度认可,并获赠关键信物“伽南香木佛珠”一串,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另外个人形象“慧嫔”与“负面案例”菀嫔形成鲜明对比,成功贴上“懂事”、“明白人”等正面标签,巩固“贤内助”人设。

整个一大成功。

孙妙青嘴角的笑意,深了些。

回宫后的第一仗,开门红。

至于甄嬛……

孙妙青端起茶盏,看着澄澈的茶汤里倒映出自己平静的脸。

她现在大概正躲在碎玉轩里,对着那张酷似纯元的脸自怨自艾,痛斥皇帝无情吧。

何其可笑。

把爱情当KpI,是职场大忌。

碎玉轩的愁云,丝毫影响不到春熙殿内有条不紊的忙碌。

回宫不久就是春秋家宴,这也是孙妙青接到宫权后第一次实践活动,若此活动失败,可能会和之前的愉贵人一样,丢失宫权。

孙妙青正拿着一支紫毫笔,在一张巨大的宣纸上勾画着什么。

那不是诗词,也不是画作,而是一张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思维导图。

中心写着“中秋家宴”四个大字,旁边延伸出无数分支:场地布置、菜单拟定、人员调度、节目甄选、风险预案……每一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这是她接手六宫节庆典仪后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她要做的,就是交出一份让所有人都无话可说的完美答卷。

青珊从殿外悄步而入,动作轻得像猫。

“主子。”

孙妙青头也未抬,笔尖在“安陵容”三个字下面,重重画了一个圈。

“说。”

“奴婢刚从内务府回来,路上听到了些碎玉轩的闲话。”

青珊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一种客观到近乎冷漠的腔调,这是孙妙青最欣赏的特质——只陈述事实,不夹带情绪。

“玉答应的歌声,如今是宫里头一份的。听说那歌声能传出几里地去,碎玉轩的门窗关得再紧也挡不住。”

孙妙青笔尖一顿,终于抬起眼。

“菀嫔,又在伤心了?”

“是。”青珊躬身,“听碎玉轩的小宫女说,菀嫔娘娘把自己关在屋里练字,可那心绪,早就乱了。”

“她跟身边的宫女说,歌舞于情,自然比诗书有趣。再好的书,读熟了也会扔到一边。”

青珊顿了顿,复述着那句她觉得最关键的话。

“菀嫔娘娘还说,就好比这扇子,天热的时候爱不释手,入了秋,自然是碰也不愿碰了。”

殿内一片安静。

只有窗外偶有风拂过树梢的沙沙声。

宝珠在一旁听得心惊,忍不住小声道:“菀嫔娘娘这话……也太诛心了。这是在说皇上喜新厌旧呢。”

孙妙青却笑了。

那笑意很淡,甚至没有抵达眼底,却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冰冷。

“不对。”她放下笔,端起手边的温茶,指尖轻轻摩挲着瓷盏。“这不是什么诛心的话,不过是一番错得离谱的见解罢了。”

宝珠和青珊都愣住了,不明白主子在说什么。

孙妙青的目光落在自己画的那张思维导图上,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她错看了最要紧的地方。”

“皇上丢掉扇子,不是因为‘秋天到了’,而是因为宫里出了玉答应这般更得圣心、更讨人喜欢的‘新人’。等你的诗词才情满足不了皇上的心意时,被冷落是迟早的事。”

她的话,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甄嬛那点自伤自怜的爱情悲剧,剖析得鲜血淋漓,只剩下**裸的道理。

“她的错,就在于把自己的那些伤心哀怨看得太重了。”

“哭哭啼啼、怨天尤人、伤春悲秋……这些对事情一点好处都没有,反而只会让皇上更生厌烦,觉得心烦意乱。”

孙妙青呷了口茶,眼神幽深。

“一个能干的人,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应该立刻查清楚哪里出了错,赶紧想新的法子,寻找新的机会,而不是抱着旧东西不放,只知道感叹人情冷暖。”

她看向青珊,语气不容置喙。

“还有呢?淳常在近况如何?”

青珊立刻回神:“回主子,淳常在的风疾‘恰好’大安了,这两日常往养心殿跑,送些她自己做的小点心。”

“你瞧。”孙妙青嘴角终勾起一丝真切笑意,“连淳常在都知道主动出击,另辟蹊径。可昔日风光无限的菀嫔,却还在为一把过时的扇子发愁。”

何其可笑。

孙妙青重新拿起笔,在“安陵容”那个圈旁边,又画上了一颗五角星。

“去告诉陵容。”

她的声音清脆有力,带着执掌要务者发号施令的果决。

“她那新舞,可以准备露面了。”

“便定在中秋家宴上。”

“我要让皇上,让所有人都看看,什么才是真正无可取代的本事。”

谢谢你,甄嬛。

孙妙青心下默念。

多谢你这份详尽又生动的失败案例。

经过这件事,我更加确信,我的路,走对了。

我将踩着你的失败,一步一步,稳稳地走向我的巅峰。

御花园的晚风带着一丝凉意,吹不散皇帝心头的烦闷。

新得的玉答应歌声再婉转,也只是暂时的消遣,像一碟精致却不顶饿的点心。一静下来,脑子里盘旋的,还是碎玉轩那张含怨带愁的脸。

正心烦意乱,却见愉贵人从宝华殿的方向缓缓而来,身姿一如既往的端正,脸上是恰到好处的恭敬。

“皇帝这些日子不见你,忙什么去了?”皇帝的语气有些干。

愉贵人屈膝行礼:“臣妾与敬妃娘娘一同主理宝华殿的祝祷事宜,未得空闲,不敢扰了皇上清净。”

“敬妃倒还算有空,朕见过她几面。”皇帝不咸不淡地回了一句。

愉贵人垂下眼帘,声音轻得像一声叹息:“臣妾心中总是惦记着菀嫔,除了宫中祝祷,私下里也为她那无缘的孩子诵经,只盼他能早日往生极乐,来世投个好人家。”

那“无缘的孩子”五个字,像一根细针,精准地刺进了皇帝心里最不愿触碰的地方。

他的脸瞬间沉了下来。

愉贵人仿佛这才惊觉自己失言,连忙告罪:“是臣妾多嘴了,宛嫔心里的苦,才是真的说不出。臣妾失言,还请皇上恕罪。”

她越是这么说,皇帝心里的那点愧疚和烦躁就越是被放大。

“辛苦你了。”他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再也站不住,抬脚便走,“去碎玉轩。”

身后的总管太监苏培盛连忙提醒:“皇上,您还得去给太后请安呢。”

“朕,放心不下菀嫔。”

皇帝几乎是带着一股气冲到了碎玉轩。

然而,迎接他的不是往日的热情,而是一室的死寂。

“皇上万安。”流朱跪在殿外,眼圈红肿。

皇帝的步子一顿:“菀嫔呢?”

“小主……在里头睡下了。”

“她可好些了?”

流朱低下头,声音艰涩:“奴婢嘴笨,皇上进去看看便知。”

皇帝心里一沉,推门而入。内殿里没有点灯,昏暗中,只看见床上隆起一个单薄的身影,背对着门口,一动不动。

那姿态,不是安睡,是拒绝。

皇帝站在那里,一股无名火直冲头顶。他是天子,富有四海,却连一个女人的好脸色都换不来。她这样不言不语,不哭不闹,比任何哭闹都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指责。

你这样放不下那个孩子,就是在怨朕!

这话在胸中翻滚,几乎要脱口而出。可看着那瘦削的背影,他又硬生生咽了回去,最后只化作一句冰冷的吩咐。

“莞嫔既睡着了,不必告诉她朕来过。”

说完,他拂袖而去,步履比来时更快,更沉。

寿康宫里,太后正拿着剪子,慢悠悠地修剪一盆菊花。

“新得了玉答应,怎么还一脸的不高兴?”太后眼皮都未抬。

皇帝一屁股坐下,端起茶灌了一口:“儿子刚从碎玉轩回来。”

“哦?她还是那个样子,心结难解?”

“儿子不忍看她伤心,可她越是伤心,儿子就越是忍不住动气!气她,也气自己!”皇帝的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烦躁。

太后终于放下了剪子,拿帕子擦了擦手,这才看向自己的儿子,眼神平静得像一潭深水。

“这就是菀嫔的不对了。”

“身为嫔妃,一己之身的爱恨嗔痴有什么要紧?能为君上分忧解闷,才是最要紧的本分。说到底,还是你平日里太宠她,把她的性子纵坏了。”

皇帝语塞:“儿子……一直以为她是最懂事的。”

“懂事?”太后轻笑一声,“既然如此,不妨就冷着她,暂且别去看了。她若真有慧根,自己会想明白的。若想不明白,那便是你我看错了人。”

皇帝沉默了许久,才闷闷地应了一声:“儿子也是这么打算的。等她自己什么时候想通了,儿子再去看她。”

“这就对了。”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让玉答应好生伺候着,你早些回养心殿歇着吧。”

“那儿子告退,明日再来给皇额娘请安。”

皇帝前脚刚走,竹息姑姑就从内殿走了出来,低声道:“太后,您不是挺喜欢菀嫔的吗?怎么反倒劝着皇上不去见她?”

太后拿起一颗佛珠,在指尖缓缓捻动,目光幽深。

“哀家自己的儿子,自己清楚。他这是太在意菀嫔了,所以菀嫔一伤心,他就跟着气恼。这哪里是气菀嫔,分明是在跟自己置气。”

“再让他们这么见下去,一个怨,一个气,迟早要闹出无法挽回的事来,那才是真正辜负了。”

竹息姑姑恍然:“太后还是心疼菀嫔的。”

“皇帝可以有宠爱的人,但绝不能专宠钟情于一人。”太后的声音冷了下来,“这会出大乱子。你看登基都要三年了,就一个六阿哥。”

“眼下年妃刚倒,菀嫔若是借此独大,这后宫的天平就歪了。”

“刚好让其他人也能有机会绵延子嗣。”

“况且,她的性子,是该好好磨一磨了。”

竹息姑姑叹服:“太后深谋远虑。”

“什么深谋远虑,”太后叹了口气,“不过是在这宫里,比旁人熬的日子更长些罢了。”

正说着,一个小太监在殿外通报:“太后,隆科多大人在外求见,问候太后凤体。”

太后捻动佛珠的手指停住了。

殿内一片寂静。

半晌,她才重新开口,声音里听不出喜怒:“告诉他,哀家一切都好。他是外臣,后宫不宜入内,这安,就免了吧。”

“嗻。”

竹息姑姑上前一步,轻声问:“太后……当真不见吗?”

太后闭上眼,脸上是一片挥之不去的疲惫。

“好不容易这两年,和皇帝的关系缓和了些。若是让他知道他舅舅这会儿来见我,皇帝嘴上不说,心里那根刺,就又要冒头了。”

她睁开眼,看着窗外那轮残月,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见了,又能如何呢?何苦再见。”

碎玉轩的门窗关得再紧,也挡不住秋风裹挟着萧索,钻进人的骨头缝里。

甄嬛已经不知在窗边坐了多久,久到流朱换了三回报君王。

崔槿汐端着一碗刚炖好的燕窝羹走进来,看着自家主子那日渐消瘦的背影,心疼得直抽。

“娘娘,您好歹用一些吧,这么熬着,身子怎么受得住?”

甄嬛没回头,声音飘忽得像殿外的落叶:“放着吧,没胃口。”

崔槿汐将碗放下,走上前,不由分说地将一件披风搭在她肩上,语气里带着不容拒绝的坚持:“娘娘若实在不想用膳,那便随奴婢出去走走。总这么闷着,人都要发霉了。”

甄嬛被她半扶半拽地拉了起来,脚步虚浮,任由她拉着往外走,眼神里没什么光彩。

秋日的御花园,菊花开得正盛。

往年多是清冷的黄、白二色,今年却不知怎么,多了许多大红、艳粉、姹紫的品种,一丛丛,一簇簇,争奇斗艳,热闹得倒像是春日里的牡丹园。

崔槿汐指着那片花海,想寻个由头让主子开口:“娘娘您瞧,今年的菊花开得可真热闹。”

甄嬛的目光扫过那些鲜艳的花朵,唇边泛起一丝冷意。

“宫里培植的东西,再名贵,也失了陶渊明篱下采菊的清冷孤傲。”她顿了顿,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风骨虽好,可这宫里的人,又有几个懂得欣赏?大抵还是越鲜艳,越热闹,才越讨人喜欢。”

这话里的刺,让崔槿汐心头一紧。

她知道,娘娘说的不是花,是人。是那歌声婉转的新宠玉答应,是这喜新厌旧的紫禁城。

“你想用这些花来警醒我,是吗?”甄嬛忽然侧过头,那双曾经灵动如今却只剩疲惫的眼睛,看得崔槿汐心里发慌。

崔槿汐连忙垂下头:“奴婢只是……随便说说。”

甄嬛没再追问,只是由着她引着,拐上了一条僻静的小路。

越走,周遭越是冷清,连宫人走动的影子都瞧不见一个。

“这是什么地方?”甄嬛停下脚步,看着眼前略显破败的宫院,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

“回娘娘,这是端妃娘娘所居的延庆殿。”崔槿汐轻声回话。

“端妃……”甄嬛默念着这个名字,她与端妃虽有书信往来,却从未真正踏足过此地,没想到竟是这般偏僻萧瑟。

崔槿汐压低了声音:“端妃娘娘身子常年不好,喜静,所以才住在这僻静处养病。奴婢听说,这几日天气转凉,娘娘的病又重了些。”

病重……

甄嬛的思绪猛地被拉回了几个月前。

“我怀着身孕时,她还特意为我那未出世的孩子,亲手做了两双小鞋送来。”

那柔软的虎头鞋,仿佛还带着温度,此刻却像针一样,扎得她心口生疼。

她那无缘的孩子……

甄嬛深吸一口气,胸口那股郁结的闷气似乎被冲开了一丝缝隙。

她可以沉溺在自己的伤痛里,但不能忘了旁人曾给予的善意。

“如今她病着,我既然路过,便没有过门不入的道理。”

她的腰背,在不知不觉间挺直了几分,那双黯淡的眸子里,终于重新聚起了一点神采。

她看向崔槿汐,声音不大,却带着久违的决断。

“你去敲门。”

吉祥躬身行礼,声音里透着见到外人的惊讶:“菀嫔娘娘金安。”

崔槿汐上前一步,扶着甄嬛,疑惑地打量着吉祥:“你不是端妃娘娘的贴身宫女吗?怎么亲自来开门了?殿里伺候的人呢?”

吉祥侧身让开路,脸上挤出一丝苦笑:“娘娘来了就好,快请进吧。”

一踏入延庆殿,一股挥之不去的药味和陈旧的霉气便扑面而来。殿内光线昏暗,陈设简单,几乎不见什么人气,冷清得像一座被遗忘的陵寝。

“这人都去哪儿了?”甄嬛环顾四周,眉头紧锁。

吉祥叹了口气,声音压得更低了:“自从几年前娘娘大病一场,皇后娘娘体恤,说是要让娘娘静心养病,便没再让别的小主同住。后来,那些服侍的宫人,娘娘嫌人多吵闹,也都打发了。”

甄嬛心里一沉。打发了?只怕是养不起了,或是怕人多眼杂,被人拿捏了错处去。这哪里是静养,分明是圈禁。

她快步走向内殿,只见床上躺着一个瘦骨嶙峋的身影,盖着厚厚的被子,依旧显得单薄。

“端妃娘娘这个样子,太医怎么说?”

“娘娘说,都是老毛病,吃着从前那几味药就行。宫里事多,不好总去劳动太医。”

“胡闹!”甄嬛的声音陡然尖锐起来,“病了就该求医问药,这是天经地义的!这个样子怎么成!”她转头对吉祥厉声道:“你即刻去太医院,就说是我说的,请温实初温太医来,一刻也不许耽搁!”

“是,奴婢立刻去!”吉祥得了令,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匆匆退了出去。

甄嬛又对崔槿汐吩咐:“瑾汐,端妃娘娘身边没人伺候不行,你回碎玉轩,挑个最稳妥伶俐的过来,往后就在这儿伺候着。”

安排完一切,她才走到床边,床上的端妃缓缓睁开眼,眼神浑浊,辨认了好一会儿。

“是你……怎么来了?”

“我偶然路过,听闻娘娘凤体违和,便进来探望。”甄嬛在床沿坐下,看着端妃那张毫无血色的脸,心里一阵发酸。

“老毛病了,一到换季就犯,不碍事。”端妃说着,便是一阵压抑的咳嗽。

“身子是娘娘自己的,要好生将养才是。”

端妃的目光在甄嬛憔??悴的脸上转了一圈,声音沙哑:“许久不见,你怎么也瘦成了这个样子?身子……还好吗?”

甄嬛鼻尖一酸,垂下眼。

端妃仿佛看穿了她的心思:“我身边伺候的人虽少,可这耳朵还没聋。宫里的事,多少还是知道些的。”

“娘娘知道的,都是些皮毛罢了。”

“孩子是娘的命根子,哪怕还没出娘胎,也是心尖尖上的肉。”端妃的声音很轻,却字字都砸在甄嬛心上,“你骤然失子,心里该是疼死了吧。”

甄嬛的眼泪终于忍不住落了下来,她哽咽道:“娘娘说是骤然失子,可我细想,年前便吃坏过一次药,怕是早就伤了底子……”

“那也未必。”端妃打断她,眼神忽然锐利了几分,“只怕你更伤心的,是皇上对年世兰的处置吧?”

甄嬛浑身一僵。

端妃冷笑一声:“她想效仿当年纯元皇后处置侧福晋的旧事,逼着皇上给你一个交代。“

”我还当皇上会为你处死她,可到底,皇上还是顾念着年家的。“

”依我看,年世兰那蠢货,根本没想让你真小产,不过是想借机敲打你,立她的威罢了。她若知道你真因此没了孩子,怕是比谁都后怕。这一出,不过是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也好,有意为之也罢,”甄嬛咬着牙,泪水混着恨意,“我只恨这丧子之仇,眼下是报不了了!”

“急什么?”端妃看着她,那双病中无神的眼睛里,竟透出一股惊人的平静,“我都病成这个样子了,我都不急,你急什么?自作孽,不可活。咱们要做的,就是好好活着,等着看她自取灭亡。”

话音刚落,温实初的声音在殿外响起:“微臣温实初,给端妃娘娘,菀嫔娘娘请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