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107章 媒人皇帝和川陕风云

孙妙青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她低下头,在儿子温热的额上落下一个轻吻。

真好。

这一胎,来得真是时候。

皇帝的恩宠,皇后的算计,华妃的嫉恨,所有人的目光都会像苍蝇见了血,死死钉在甄嬛和她那个尚未成形的肚子里。

而她和她的塔斯哈,还有她腹中这个同样不能见光的胎儿,终于可以彻底退到幕后。

安安静静地,看一出更精彩的大戏。

皇帝扶着甄嬛,接受着满园言不由衷的恭贺。

他的视线扫过全场,最终,落在了孙妙青身上。

他冲她笑了笑,那笑容里是男人毫不掩饰的炫耀,也带着安抚。

像是在说:你看,朕对她好,但朕也没忘了你和六阿哥。

孙妙青回以一个温婉到滴水不漏的笑容。

心里却在想,皇上啊皇上。

您亲手为菀嫔送上的这份天大的福气,可比世上任何一种毒药,都来得更猛,更烈。

就在这一片喜气洋洋的喧嚣中,苏培盛快步走到皇帝身边,躬着身子,嘴唇贴到皇帝耳边,神色是从未有过的凝重。

没人听清他说了什么。

只看见皇帝脸上的笑容,瞬间冻结。

那狂喜,如被一盆冰水当头浇下,连一丝温度都未剩下。

他松开了甄嬛的手。

只冷硬地丢下一句“你好生歇着”,便带着苏培身,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去。

那背影,冷硬,匆忙,没有半分留恋。

牡丹台上的热闹,像被人一刀斩断。

满园的丝竹声,哑了。

只留下呆立当场的妃嫔,和一个刚刚得知自己有孕,却又在下一瞬被悍然抛下的,菀嫔。

***

夜深了。

碧桐书院的残席早已撤下,殿内燃着安神助眠的熏香,却怎么也盖不住那股子酒阑人散的彻骨冷清。

皇帝没有来。

苏培盛亲自来传的话,连殿门都没进。

只在廊下躬着身子,声音和善得像三月的春风,吐出的每个字却都淬着冰。

“皇上说今日朝政繁忙,就不来陪娘娘用膳了,请娘娘自便。”

“这两日恐怕都不得空,让娘娘好生歇着。”

甄嬛只回了一个字。

“好。”

前一刻还在云端,后一刻便坠入尘埃。

整个圆明园的奴才,都在看她的笑话。

她独自坐在窗边,怔怔地望着院外。

那个方向,是咸月阁。

崔槿汐端着一碗安神汤进来,无声地叹了口气,将汤碗轻轻搁在桌上。

“小主,夜深了,喝了安神汤早些歇息吧。您现在是双身子的人,万万不可再伤神了。”

甄嬛的目光没有动,声音飘忽得像一缕随时会散的烟。

“去年今日,眉姐姐还陪我在咸月阁里剪烛,说要看我一辈子春风得意。”

她扯了扯嘴角,那弧度比哭还难看。

“如今,那地方换了淳儿住进去……”

“真是物是人非。”

她伸出手,指尖在冰凉的窗棂上划过,什么都没抓住,只摸到一手空。

“我怕一走过去,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处处都是过往,处处都是伤情。”

崔槿汐上前,一把将窗纱扯了下来!

那片令人伤感的月色,连同咸月阁的方向,一同被粗暴地隔绝在外。

“小主,您该醒了!”

崔槿汐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异常清晰,字字泣血,剜心刻骨。

“这宫里,最靠不住的就是情分!”

“愉贵人要为自己谋活路,她得活下去!”

“活路……”甄嬛重复着这两个字,舌尖尝到的,是无尽的苦涩。

她的活路呢?

是腹中这个突如其来的孩子吗?

崔槿汐看着甄嬛那张没有一丝血色的脸,心疼化作了焦灼。

她知道,再不把小主从这幻梦里拽出来,就真的万劫不复了!

她猛地俯下身,声音贴着甄嬛的耳廓,一字一句,像在用小刀刮着她的骨头。

“小主,这不是小事!这是在剜您的心,喝您的血啊!”

“您还念着姐妹情,可愉贵人离宫时,回头看过您一眼吗?”

“您还顾着主仆情,可那位碧答应,戴着您赏的东西,受着皇上的恩典,在您身后,心里不定怎么笑您天真!”

“您最顾念的,是皇上的情爱……”

崔槿汐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豁出去的疯狂。

“可皇上呢!”

“他把淳贵人塞进咸月阁,是为您解闷吗?”

“不!”

“他是在告诉您,您的姐妹,您的居所,您的恩宠,随时都有更年轻、更听话的人来替代!”

“他今天能在牡丹台把您捧上天,下一刻,就能为前朝一桩事,把您和您肚子里的龙胎,扔在原地,看都不看一眼!”

最后那句话,不是冰水。

冰水只会让人冷。

而这句话,是直接抽走了甄嬛身体里的最后一丝暖意,又往她心里灌满了滚烫的铅。

甄嬛的身体剧烈地颤抖了一下。

随即,那颤抖停止了。

眼底那些残存的悲伤与眷恋,正在迅速褪去,光芒熄灭,只剩下一片沉寂的、坚硬的黑暗。

她的手,缓缓移向桌上的那个锦盒。

慧嫔孙妙青送来的生辰贺礼。

一对“暖玉”镯子。

指尖触碰上去。

没有传说中的温度,只有一片死寂的冰凉。

崔槿汐说得对。

那些冷酷的人,从不多想。

那些活得好的人,从不心软。

她的不足……

甄嬛的视线,落在了自己空无一物的手指上。

那里,曾经也细细地染过凤仙花,透着少女的娇俏与期盼。

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她缓缓地开口,声音很轻,不再有丝毫的破碎感。

那是一种被烈火烧过,又被寒冰淬过的质地,清冷,且坚硬。

“槿汐。”

“你说得对。”

她停顿了一下。

“心肠太软……”

甄嬛拿起那只冰凉的玉镯,看也没看,就往自己的手腕上套去。

手腕纤细,镯子却仿佛小了一圈。

她用了些力。

“咔。”

一声清脆的轻响,是玉石磕碰腕骨的声音。

镯子越过最突出的骨节,稳稳地落定。

那冰凉的触感,死死贴着她的脉搏,一丝丝凉意顺着血脉钻心。

手腕上,已是一圈刺目的红痕。

“是我的不足之处。”

甄嬛抬起眼,望向窗外被纱幔隔绝的夜色,那里什么也看不见,一如她的前路。

她扯了扯嘴角,一个极淡的弧度。

她低头,看着腕上那圈冰凉的玉,和那圈刺眼的红痕,忽然轻笑了一声。

“那么从今往后。”

“我就把这唯一的不足之处,也给补上。”

***

勤政殿内,奏章堆得像座小山。

皇帝搁下朱笔,捏了捏有些发酸的手腕,目光投向殿下跪着的张廷玉和隆科多。

“年羹尧的事,就这么定了。”

他声音很平,听不出喜怒。

“川陕那边,朕另有安排。你们退下吧。”

张廷玉与隆科多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凛,正要叩首告退。

“慢着。”

皇帝忽然又出了声,他向后靠进宽大的龙椅,脸上那股子肃杀之气散了些,竟换上了一副闲聊的家常口吻。

“朕倒是想起一桩喜事。张廷玉,你家二丫头和孙株合的婚期,可是定在下月?”

张廷玉一怔,没想到皇上会突然问起这个,连忙躬身回话:“回皇上,正是下月初八。”

“好,好日子。”皇帝点点头,脸上笑意渐浓,还带了点促狭,眼神扫过一旁装木头人的隆科多。

“舅舅,你看,朕这个媒人做得如何?”

“朕听说张爱卿的二小姐才貌双全,孙株合也是一表人才。朕牵的这条红线,怕是比月老庙里的都灵验。”

隆科多的老脸绷不住,嘴角硬扯出一个笑容,躬着身子,字句从牙缝里挤出来:“皇上圣明。张大人与孙大人结为秦晋之好,实乃朝廷之福,可喜……可贺!”

皇帝满意地笑了,摆摆手:“行了,都退下吧。这桩喜事,让礼部和内务府上点心,尽快办起来,也给圆明园这个夏天添点喜气。”

“臣等告退。”

两人躬身退出,殿门在身后缓缓合上。

一出殿门,张廷玉才觉得后背的朝服已然被冷汗浸湿。他侧头,正对上隆科多那双浑浊的老眼。

“恭喜张大人了。”隆科多皮笑肉不笑地拱了拱手。

“佟大人客气。”张廷玉回了一礼,脚下步子却不自觉地快了些。

两人一前一后,沿着长廊默然前行。

走出数十步,隆科多的声音忽然从身后幽幽传来。

“张大人,皇上这份恩典,可真是……厚重啊。”

张廷玉脚步一顿,转过身,脸上已恢复了惯常的平静:“佟大人言重了,不过是儿女亲事,皇上隆恩罢了。”

“是吗?”隆科多阴恻恻地笑了,凑近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张大人,你我都是三朝老臣了,有些话,不用说得太透。”

他浑浊的眼睛盯着张廷玉:“孙株合是块什么料,你我心知肚明。他背后站着谁,如今又得了谁的青眼,你比我更清楚。”

“佟大人到底想说什么?”

“我想说,”隆科多几乎贴着张廷玉的耳朵,声音里满是寒意,“慧嫔娘娘的船,风光是风光,可浪也大。张大人您这一家老小都上了船,可得坐稳了。万一哪天翻了,可没人去捞啊。”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拍了拍张廷玉的肩膀,转身大步离去。

张廷玉立在原地,看着隆科多远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勤政殿。

夜深如墨,殿内只余烛火跳动,将皇帝的身影拉得长长的,投在身后那面巨大的舆图上。

他手里捏着一份奏章,正是甄远道呈上来的那份。

上面的每一个字,都像是用刀刻出来的,带着血淋淋的锋利。

“年富、年斌……”皇帝的指尖在两个名字上轻轻划过,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年羹尧的两个儿子。

“巧立名目,侵占官盐、官茶之利,两年,十七万两。”

他忽然轻笑了一声,那笑声在空旷的大殿里显得格外瘆人。

“十七万两。朕的国库,都没他年家的私库涨得快。”

苏培盛垂手立在暗处,连呼吸都放到了最轻,不敢发出半点声响。他知道,皇上这是动了真怒,是那种不会咆哮出来,却能将人凌迟处死的怒火。

皇帝的目光继续下移。

“我朝大将军与督抚往来,惯用咨文,以示平等。年羹尧,善用令谕,直呼督抚其名,口吻一如朕躬。”

他修长的手指,在“令谕”两个字上,重重敲了一下。

咚。

那声音,像是敲在了苏培盛的心上。

僭越。

这已经不是贪财,不是跋扈,这是在试探皇权的边界,是在告诉天下人,他年羹尧在西北,就是第二个皇帝。

皇帝丢开那份奏章,拿起另一本册子。

那是年羹尧自己刻印,颁行天下的《陆宣公奏议》。

皇帝翻开首页,那篇他从未写过的“御笔”序言,就这么明晃晃地印在上面。字迹模仿得惟妙惟肖,文采斐然,通篇都在吹嘘年羹尧的功绩,最后才不咸不淡地提了一句皇恩浩荡。

“……不敢上烦圣心,为朕代笔。”

皇帝看着这句,脸上的那点冷笑也消失了,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平静。

“呵,真是朕的贴心好臣子。”

“朕的功课,他都替朕做了。”

他随手将那本书册扔在地上,发出一声闷响。

“苏培盛。”

“奴才在。”苏培盛连忙上前两步,跪伏于地。

皇帝站起身,踱到殿中,看着地上那本碍眼的书。

“年羹尧,原是朕的包衣家臣。”

他的声音很平,像是在说一件无关紧要的旧事。

“朕一手将他提拔至此,原指望他能做朕的左膀右臂,为朕的江山永固,立不世之功。”

“可功劳,不是免死金牌。”

皇帝缓缓转过身,居高临下地看着苏培盛,那双眼睛里,是深不见底的寒潭。

“若以功造过,必至反恩为仇。此乃从来人情之常有者。”

“朕,不想做那个被反噬的君主。”

苏培盛的头埋得更低了:“皇上圣明。”

“将甄远道和徐元梦的折子,摘抄其中要害,不必署名。”皇帝的声音冷得像冰,“明发六部九卿,就说,让众臣工议一议,何为‘人臣之本分’。”

苏培盛心头剧震!

这一招太狠了!

这不啻于将年羹尧的罪状公之于众,却又不点他的名。这是要让满朝文武,人人表态,个个过关!是要将那些与年羹尧有所牵扯的人,全都放在火上烤!

“奴才……遵旨。”

勤政殿内,只剩皇帝一人。

他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舆图,川陕、江南、京畿,各处要害都用朱笔圈点着。

苏培盛端着茶盏进来,轻手轻脚地放在御案一角。

“皇上,该用膳了。”

皇帝头也未抬,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缓缓移动,最后停在了“川陕总督”的位置上。

“在川陕当了几年土皇帝,就忘了紫禁城里谁是天子了?朕倒要看看,他年羹尧是忠臣,还是逆贼。”

他抬起眼,看向苏培盛:“王允这个人,你怎么看?”

苏培盛躬着身子,小心回话:“回皇上,王允此人,向来谨慎,在任上也算勤勉,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他那独子王景,一直在年大将军军中效力,名为历练,实为质子。王允在川陕,处处受其掣肘。”

皇帝的手指在舆图上重重一按,发出沉闷的声响。

“传朕旨意,着川陕总督王允,即刻回京述职。”

苏培盛心头一跳,连忙应是。

“等等。”皇帝抬起头,唇角勾起一抹冷酷的笑意,“再传一道旨意,就说朕听闻王景青年才俊,特调他回京,入兵部任职,命年羹尧即刻放人,不得有误。”

釜底抽薪,一箭双雕。

苏培盛瞬间就明白了,皇上这是要先把人质解救出来,断了年羹尧的爪牙,再关门打狗。

“奴才遵旨。”

皇帝重新低下头,目光在那张舆图上逡巡,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年羹尧啊年羹尧,朕给你的第一道考题,你可得答好了。”

***

天地一家春。

午后的日光被窗格筛成一片片碎金,暖融融地洒在紫檀木地板上。

孙妙青正拿着一把小巧的象牙勺,舀了一勺细腻的牛乳蒸蛋,送到塔斯哈嘴边。

小家伙吃得心满意足,小嘴周围沾了一圈淡黄的蛋羹,像只偷吃得逞的奶猫。

他含着勺子,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亮晶晶地看着额娘,咿咿呀呀地挥舞着胖乎乎的小手,像是在汇报今日的战果。

青珊端着一盘新切的蜜瓜进来,脚步放得极轻,脸上带着笑。

“娘娘您看,六阿哥的胃口是越来越好了,这一小碗都快见底了。”

孙妙青用柔软的丝帕,仔仔细细擦去儿子嘴角的痕迹。

塔斯哈立刻咧开没牙的嘴,奶声奶气地喊了一声。

“额娘。”

声音软糯,甜得像刚从枝头摘下的蜜。

孙妙青的心尖像是被羽毛轻轻搔了一下,又软又痒。

她放下象牙勺,将这团温香软玉的小东西抱进怀里,任由他在自己身上蹭来蹭去。

塔斯哈对额娘发髻上那支赤金点翠的步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伸出小手执着地去抓。

流苏上的明珠在日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晕,晃得他眯起了眼。

“不许顽皮。”

孙妙青捉住那只作乱的小手,轻轻拍了拍。

塔斯哈不依,小嘴一扁,蓄起一汪清泉,眼看就要“水漫金山”。

“好好好,额娘怕了你了。”

孙妙青无奈又宠溺,从袖中取出一个早已备好的九连环小银锁,在他眼前轻轻一晃。

清脆的撞击声瞬间吸引了小家伙的全部注意力。

塔斯哈的眼睛“唰”地亮了,伸着两只藕节般的小臂就要去抢。

孙妙青故意将银锁举高,逗得他在怀里一拱一拱,咯咯地笑出声。

“想要?”

她用鼻尖蹭了蹭儿子温热的小脸。

“叫声‘阿玛’来听听。”

“阿……玛……”

小家伙急得小脸通红,发音含混不清,却依旧努力地模仿着,那股子聪明劲儿让孙妙青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赏你的。”

她将银锁塞进儿子手里,塔斯哈立刻宝贝似的抱住,摇得叮当作响,殿内一时充满了快活的声响。

青珊在一旁看着,真心实意地赞叹:“六阿哥真是聪慧,这般小就会看人眼色了,将来必定不凡。”

“小猴儿精罢了。”

孙妙青嘴上谦虚,眼底的骄傲却满得快要溢出来。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细碎而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是小卓子压低了的通传声,带着一丝不同寻常的紧绷。

“启禀娘娘,皇上驾到——”

孙妙青抱着儿子的手,几不可查地收紧了一瞬。

这个时辰,他不是应该在勤政殿吗?

她迅速起身,理了理微乱的云鬓和衣襟。怀里的塔斯哈似乎也感觉到了气氛的变化,停下了摇铃铛的动作,好奇地睁大眼睛望着门口。

皇帝一身玄色常服,大步流星地走了进来。

他没有带仪仗,身后只跟了个苏培盛,但身上那股子刚从前朝带来的、尚未散尽的凛冽和疲惫,瞬间就让这满室的暖阳都凉了三分。

“臣妾给皇上请安。”

孙妙青抱着塔斯哈,盈盈福身。

怀里的小家伙似乎认出了这个高大的身影,竟挥舞着小手,嘴里发出一串欢快的“啊啊”声。

“免了。”

皇帝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他走到近前,目光落在塔斯哈身上时,那紧绷的下颌线才稍微柔和了些许。

他伸出手,指腹在塔斯哈肉嘟嘟的脸颊上轻轻刮了一下。

小家伙非但不怕,反而咧嘴一笑,主动把手里的银锁朝皇阿玛递过去,像是要献上自己最珍贵的宝贝。

“这小子,倒是个会献宝的。”

皇帝眼底终于透出一丝真正的笑意,他接过那枚被儿子手心捂得温热的银锁,在手里掂了掂。

“皇上今日怎么得空来了?”

孙妙青一边将儿子往上抱了抱,一边看似随意地问。

皇帝在铺着软垫的椅上坐下,将银锁放在桌上,发出“嗒”的一声轻响。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端起青珊刚奉上的茶,揭开碗盖,用盖子撇了撇浮沫,却没有喝。

“前朝的事,有些烦心。”

他看着茶碗里沉浮的茶叶,语气平淡。

“过来听听你这儿的清静。”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孙妙青怀里的塔斯哈。

“朕听说,他会叫人了?”

“是,前几日就会叫‘额娘’了。”孙妙青的脸上浮现出恰到好处的、属于一个母亲的欣喜与骄傲,“昨儿夜里,还含含糊糊地叫了两声‘阿玛’,只是臣妾怕是自己听错了,没敢跟皇上说。”

皇帝闻言,脸上的阴霾肉眼可见地散去了大半。

他朝塔斯哈伸出手。

孙妙青会意,将儿子稳稳地递了过去。

小家伙到了皇阿玛宽阔的怀抱里,非但不哭不闹,反而伸出小手,好奇地去摸皇帝下巴上冒出头的青色胡茬。

“皇阿玛。”

皇帝用一种近乎引导的语调,轻声对着儿子说。

塔斯哈眨巴着大眼睛,似懂非懂地看着他。

“阿…玛…”

那一声含混不清,却又无比清晰的呼唤,像一剂最有效的良药,瞬间抚平了帝王眉宇间的褶皱。

“好,好儿子!”

皇帝的笑声终于朗阔起来,他将塔斯哈高高举起,小家伙被逗得咯咯直笑,清脆的笑声在殿内回荡。

孙妙青垂首立在一旁,唇边带着温婉的笑,心里却已将一切串联起来。

烦心?前朝?

能让皇帝在这个时候抛下军机大臣跑来后宫的,只有年羹尧。

看来,那把悬在年氏头上的刀,终于要动了。

皇帝逗弄了一会儿儿子,将他重新放回孙妙青怀里,神情又恢复了那种深不可测的平静。

“朕的儿子,将来是要为大清顶天立地的。”

他站起身,目光落在塔斯哈身上,话却是对孙妙青说的。

“朕的江山,容不得沙子,朕的儿子,眼里更不能有。”

这话,既是期许,也是警告。

孙妙青心头一凛,面上却愈发恭顺。

“皇上圣明,臣妾定会好生教养塔斯哈,不负皇上厚望。”

皇帝深深地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复杂难辨,有赞许,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

他需要她这份聪明和安分。

“朕还有事,走了。”

“臣妾恭送皇上。”

直到那明黄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殿外,孙妙青才缓缓直起身。

怀里的塔斯哈不知何时已经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呼吸均匀。

她轻手轻脚地将儿子放到铺着柔软锦被的暖榻上,掖好被角。

转身,她的脸色已然沉静如水。

“青珊。”

“奴婢在。”

孙妙青走到窗边,看着勤政殿的方向,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去查。”

“皇上这把刀,要落下了。”

“咱们得知道,第一滴血,会溅在谁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