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总裁豪门 > 掌心的刺 > 第485章 陈志鹏的北大大一时光:燕园同窗伴,文脉润日常

德斋302的晨光总带着未名湖的湿润气息,混着窗外松柏的清芬,悄悄漫进宿舍的木质窗框。陈志鹏的大一生活,就从这栋始建于上世纪的红砖宿舍楼里,伴着三位室友的笑声与动静,缓缓铺陈开来。四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少年,带着各自的乡音、习惯与憧憬,挤在三十平米的空间里,让不同的生活轨迹在此交织碰撞,酿成了独属于燕园的同窗情谊,也在百年文脉的浸润中,一步步褪去青涩,铺就了各自的成长轨迹。

北大的学习氛围,是自由与严谨的奇妙交织,初入其中的陈志鹏,最先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压力。作为中文系新生,他第一门核心课便撞上了漆永祥教授主编教材的《大学国文》,课程开篇便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字句,在老师的解读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成了对每一位北大学子的期许。紧接着,从《诗经·豳风·七月》里“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的农耕图景,到《楚辞·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瑰丽想象与执着追求,老师始终强调“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要求他们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含义,更要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与文化语境,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起初,陈志鹏颇感吃力,高中时他凭借扎实的背诵与答题技巧,一直是班里的“语文尖子生”,但在北大的课堂上,同班同学的实力让他始料未及——有人能随口背诵《昭明文选》中的篇目,有人能对《左传》的纪年方式侃侃而谈,甚至有同学能即兴用古文创作短篇散文。第一次《现代汉语》小测,涉及语音学的国际音标、词汇学的词义演变、语法学的深层结构分析,陈志鹏对着试卷上的“舌面后高圆唇元音”“语义场分类”等知识点,只觉得头晕目眩,最终仅得65分的成绩单,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初入名校的骄傲。拿着成绩单走出教学楼时,燕园的秋阳正好,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可他却没心思欣赏,只觉得脚步沉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配得上“北大学子”这个身份。

那晚回到宿舍,陈志鹏把自己蒙在被子里,连晚饭都没去吃。王浩收拾书包从图书馆回来,看到他一动不动的背影,又瞥见桌角那张摊开的成绩单,立刻明白了原委。他放下书,泡了一碗热乎的番茄鸡蛋面放在陈志鹏桌前,把自己的《现代汉语》笔记递过去:“别急,这门课确实难,我第一次做课后题错了快一半。你看我把知识点按语音、词汇、语法分了类,还补了老师推荐的《现代汉语通论》重点,或许能帮你捋顺思路。”李哲正对着电脑敲代码,闻言转过头,推了推黑框眼镜:“别钻牛角尖啊,学习跟写代码一个道理,先搭好框架,再拆难点逐个突破。你把错题整理出来,咱们一起看看是知识点没吃透,还是解题思路不对。”赵阳刚打完球回来,满头大汗地冲进宿舍,看到气氛不对,凑过来拍了拍陈志鹏的肩膀:“多大点事儿!不就是一次小测嘛,下次考好不就行了?走,明天早上我陪你去未名湖跑步,运动完脑子清醒,背书都比平时快!”陈志鹏从被子里探出头,看着室友们关切的眼神,心里的阴霾瞬间散了大半,他坐起来端起面条,吸溜了一大口,含糊地说:“谢谢你们,我就是有点不甘心,高中语文从没这么差过。”王浩笑了:“北大藏龙卧虎,一时跟不上很正常,慢慢找对方法就好了。”李哲补充道:“我帮你做个知识点记忆小程序,输入题目和答案,能随机出题检测,比死记硬背管用。”赵阳拍着胸脯:“以后学习累了就喊我,我带你打球放松,劳逸结合效率才高!”

从那以后,图书馆成了陈志鹏的日常据点。北大图书馆的藏书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古籍部的善本、现代文学的珍本、海外汉学的译本应有尽有,一走进这里,浓郁的书香便让人静下心来。每天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陈志鹏就会跟着王浩起床,两人踩着露水去未名湖畔晨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王浩偏爱背诵《论语》《孟子》,抑扬顿挫的古文声在湖边回荡;陈志鹏则拿着《现代汉语》教材和古诗文选,一边朗读国际音标,一边默写古诗词。“‘ü’的发音总不对,”他皱着眉,“怎么才能准确找到舌面后高圆唇的位置?”王浩放下书,示范道:“你试试双唇拢圆,舌头后缩,舌尖离开下齿,舌面后对着软腭,气流从舌面和软腭间出来。”陈志鹏跟着模仿,反复练习了十几遍,才终于找到感觉:“终于对了!谢谢你,王浩。”白天的课程里,陈志鹏总坐在教室第一排,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遇到不懂的问题,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知识点,他也会当场举手请教老师。《文学概论》课上,童庆炳先生的《文学理论教程》里“叙事学”“文本细读”“隐含作者”等理论抽象难懂,老师在课堂上分析鲁迅《狂人日记》的叙事视角时,陈志鹏听得一头雾水。课后他特意留下来,跟着老师从小说的开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聊起:“老师,第一人称叙事虽然真实,但会不会限制读者的视角?鲁迅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写‘狂人’?”老师耐心解答:“‘狂人’的视角本身就是扭曲的,第一人称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精神状态,也能更好地传递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你可以看看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里面有相关的深入分析。”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陈志鹏每天晚上都会泡在图书馆到闭馆,他把《文学概论》的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把《古代文学史》的朝代脉络、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整理成表格,把《现代汉语》的错题分类整理,反复琢磨。李哲果然兑现承诺,帮他做了一个知识点记忆小程序:“你把错题输进去,设置好复习间隔,它会自动提醒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得更牢。”陈志鹏试用了一下,惊喜地说:“太管用了!李哲,你这技术真没话说,以后我要是转专业学计算机,还得拜你为师。”李哲笑着摆手:“别客气,互相帮忙嘛,你要是文学上有不懂的,我还得请教你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