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斋302的晨光总带着未名湖的湿润气息,混着窗外松柏的清芬,悄悄漫进宿舍的木质窗框。陈志鹏的大一生活,就从这栋始建于上世纪的红砖宿舍楼里,伴着三位室友的笑声与动静,缓缓铺陈开来。四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少年,带着各自的乡音、习惯与憧憬,挤在三十平米的空间里,让不同的生活轨迹在此交织碰撞,酿成了独属于燕园的同窗情谊,也在百年文脉的浸润中,一步步褪去青涩,铺就了各自的成长轨迹。
北大的学习氛围,是自由与严谨的奇妙交织,初入其中的陈志鹏,最先感受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与压力。作为中文系新生,他第一门核心课便撞上了漆永祥教授主编教材的《大学国文》,课程开篇便是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的字句,在老师的解读下,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成了对每一位北大学子的期许。紧接着,从《诗经·豳风·七月》里“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的农耕图景,到《楚辞·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瑰丽想象与执着追求,老师始终强调“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要求他们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含义,更要走进古人的生活场景与文化语境,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起初,陈志鹏颇感吃力,高中时他凭借扎实的背诵与答题技巧,一直是班里的“语文尖子生”,但在北大的课堂上,同班同学的实力让他始料未及——有人能随口背诵《昭明文选》中的篇目,有人能对《左传》的纪年方式侃侃而谈,甚至有同学能即兴用古文创作短篇散文。第一次《现代汉语》小测,涉及语音学的国际音标、词汇学的词义演变、语法学的深层结构分析,陈志鹏对着试卷上的“舌面后高圆唇元音”“语义场分类”等知识点,只觉得头晕目眩,最终仅得65分的成绩单,像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初入名校的骄傲。拿着成绩单走出教学楼时,燕园的秋阳正好,透过梧桐叶的缝隙洒在青石板路上,斑驳陆离,可他却没心思欣赏,只觉得脚步沉重,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配得上“北大学子”这个身份。
那晚回到宿舍,陈志鹏把自己蒙在被子里,连晚饭都没去吃。王浩收拾书包从图书馆回来,看到他一动不动的背影,又瞥见桌角那张摊开的成绩单,立刻明白了原委。他放下书,泡了一碗热乎的番茄鸡蛋面放在陈志鹏桌前,把自己的《现代汉语》笔记递过去:“别急,这门课确实难,我第一次做课后题错了快一半。你看我把知识点按语音、词汇、语法分了类,还补了老师推荐的《现代汉语通论》重点,或许能帮你捋顺思路。”李哲正对着电脑敲代码,闻言转过头,推了推黑框眼镜:“别钻牛角尖啊,学习跟写代码一个道理,先搭好框架,再拆难点逐个突破。你把错题整理出来,咱们一起看看是知识点没吃透,还是解题思路不对。”赵阳刚打完球回来,满头大汗地冲进宿舍,看到气氛不对,凑过来拍了拍陈志鹏的肩膀:“多大点事儿!不就是一次小测嘛,下次考好不就行了?走,明天早上我陪你去未名湖跑步,运动完脑子清醒,背书都比平时快!”陈志鹏从被子里探出头,看着室友们关切的眼神,心里的阴霾瞬间散了大半,他坐起来端起面条,吸溜了一大口,含糊地说:“谢谢你们,我就是有点不甘心,高中语文从没这么差过。”王浩笑了:“北大藏龙卧虎,一时跟不上很正常,慢慢找对方法就好了。”李哲补充道:“我帮你做个知识点记忆小程序,输入题目和答案,能随机出题检测,比死记硬背管用。”赵阳拍着胸脯:“以后学习累了就喊我,我带你打球放松,劳逸结合效率才高!”
从那以后,图书馆成了陈志鹏的日常据点。北大图书馆的藏书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古籍部的善本、现代文学的珍本、海外汉学的译本应有尽有,一走进这里,浓郁的书香便让人静下心来。每天清晨六点,天刚蒙蒙亮,陈志鹏就会跟着王浩起床,两人踩着露水去未名湖畔晨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王浩偏爱背诵《论语》《孟子》,抑扬顿挫的古文声在湖边回荡;陈志鹏则拿着《现代汉语》教材和古诗文选,一边朗读国际音标,一边默写古诗词。“‘ü’的发音总不对,”他皱着眉,“怎么才能准确找到舌面后高圆唇的位置?”王浩放下书,示范道:“你试试双唇拢圆,舌头后缩,舌尖离开下齿,舌面后对着软腭,气流从舌面和软腭间出来。”陈志鹏跟着模仿,反复练习了十几遍,才终于找到感觉:“终于对了!谢谢你,王浩。”白天的课程里,陈志鹏总坐在教室第一排,笔记本记得密密麻麻,遇到不懂的问题,哪怕是看似简单的知识点,他也会当场举手请教老师。《文学概论》课上,童庆炳先生的《文学理论教程》里“叙事学”“文本细读”“隐含作者”等理论抽象难懂,老师在课堂上分析鲁迅《狂人日记》的叙事视角时,陈志鹏听得一头雾水。课后他特意留下来,跟着老师从小说的开头“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聊起:“老师,第一人称叙事虽然真实,但会不会限制读者的视角?鲁迅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写‘狂人’?”老师耐心解答:“‘狂人’的视角本身就是扭曲的,第一人称能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精神状态,也能更好地传递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你可以看看浦安迪的《中国叙事学》,里面有相关的深入分析。”为了啃下这些硬骨头,陈志鹏每天晚上都会泡在图书馆到闭馆,他把《文学概论》的知识点做成思维导图,把《古代文学史》的朝代脉络、作家作品、文学流派整理成表格,把《现代汉语》的错题分类整理,反复琢磨。李哲果然兑现承诺,帮他做了一个知识点记忆小程序:“你把错题输进去,设置好复习间隔,它会自动提醒你,符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得更牢。”陈志鹏试用了一下,惊喜地说:“太管用了!李哲,你这技术真没话说,以后我要是转专业学计算机,还得拜你为师。”李哲笑着摆手:“别客气,互相帮忙嘛,你要是文学上有不懂的,我还得请教你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