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念初指尖在键盘上敲下最后一个回车键时,窗外的晨光恰好越过父亲创办的“启星教育”机构写字楼的玻璃幕墙,在屏幕上投下一道暖金的光斑。作为江哲一手创立的教育机构的继承人,她没有守着现有的规模固步自封,而是带着团队深耕性别平等教育,此刻“省级性别平等学生网络”的上线页面缓缓加载完成,淡蓝色的主界面上,跳动的光标像一颗小小的火种,串联起省内二十多所试点学校的图标,点击进去,便能看到各校孩子们分享的绘画、短文,还有关于“平等”“尊重”的稚嫩讨论。
“成了。”陈屿端着两杯热咖啡走过来,目光落在屏幕上时,眼底漾起笑意。这位深耕建筑设计多年的工程师,此刻褪去了工地上的严谨刻板,周身带着温和的气场——江念初接手教育机构后,他便成了她最坚实的后盾,不仅用专业知识帮机构优化校园空间设计,更主动陪着她奔走在性别平等教育的一线。他身后,跟着几个穿着统一校服的孩子——那是逸晨特意为“性别平等网络”设计的专属校服,浅灰色的基底上,绣着象征多元与联结的彩虹藤蔓,男孩女孩的款式并无过多差异,只在袖口的纽扣上做了细微区分,既保留了个性,又暗合了“无差别尊重”的理念。
“咱们的第一步,算是稳稳落地了。”江念初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心里更是暖意融融。作为孩子们口中亲切的“江老师”,她早已习惯了蹲下身与孩子们平等对话,此刻她转头看向孩子们,最小的乐乐正踮着脚尖,好奇地指着屏幕上邻省学校的图标,“江老师,这些学校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在讨论平等吗?”
“当然了。”江念初蹲下身,揉了揉乐乐的头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去见他们,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聊想法,好不好?”
孩子们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欢呼着抱在一起。这便是江念初接手启星教育后,和陈屿反复商议出的计划——网络联结是桥梁,而线下的探访,才是让“平等”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的土壤。她联系了邻省几所同样致力于性别平等教育的学校,敲定了为期三天的跨省探访行程。出发那天,阳光正好,孩子们背着轻便的书包,校服上的彩虹藤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一路叽叽喳喳,满是对未知旅程的期待。陈屿跟在队伍最后,细心地检查着孩子们的行李,时不时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工程师的细致严谨,在这一刻化作了对孩子们的温柔守护。
高铁平稳地穿梭在城市与田野之间,江念初和陈屿坐在孩子们身边,听着他们热烈地讨论着即将见到的新朋友。乐乐拉着陈屿的袖子,认真地问:“陈老师,邻省的小朋友会不会觉得我们的校服不好看呀?”
陈屿失笑,摇了摇头:“不会呀,这是逸晨哥哥用心设计的,里面藏着我们对平等的理解,他们一定会喜欢的。而且,好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心里装着同样的想法,愿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就像我设计建筑一样,实用和包容才是最重要的,校服也是一样,能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舒适、自在,才是最好的设计。”
乐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转头和身边的女孩小雨分享起自己准备的小礼物——一幅画,画里有男孩女孩一起放风筝、一起看书、一起种树的场景,天空是彩色的,地面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我要把这幅画送给邻省的小朋友,告诉他们,我们都是一样的,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三个小时后,高铁抵达邻省车站。对方学校的张老师和李老师早已等候在出站口,看到江念初一行人,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江老师,久仰大名!早就听说启星教育在您的带领下,把性别平等教育做得有声有色。”张老师笑着握住江念初的手,目光扫过身边的陈屿,又看向孩子们的校服,眼中满是赞赏,“这位就是陈工程师吧?常听江老师提起您,多亏您帮着优化校园空间设计呢!这身校服也真好看,设计得很有意义。”
“张老师过奖了,”江念初笑着介绍,“这是陈屿,确实多亏了他,帮我们把机构和合作学校的空间都改造得更适合孩子们平等交流。校服是孩子们自己的同学设计的,希望通过这些小细节,让平等的理念渗透到生活里。”
乘车前往学校的路上,沿途的风景与家乡略有不同,街道两旁的树木更为高大,建筑风格也带着些许地域特色。陈屿饶有兴致地观察着沿途的校园建筑,偶尔和江念初低声交流:“你看这所学校的布局,公共活动空间很开阔,很适合孩子们集体活动,但好像缺少一些私密的交流角落,回头可以跟张老师提提建议。”江念初点点头,把他的想法记在心里——作为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她深知硬件设施对教育理念落地的重要性,而陈屿的专业意见,总能给她带来新的启发。孩子们扒着车窗,好奇地打量着这陌生的城市,不时发出阵阵惊叹。张老师热情地为他们介绍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车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