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晨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龙华小学教师办公室的玻璃窗,斜斜地落在江念熙的办公桌上。摊开的“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反馈表上,黑色的字迹被镀上一层暖光,她指尖划过表格顶端的统计数据,“80%家庭提到‘爸爸更懂妈妈辛苦,孩子更懂平等’”这行字让她忍不住弯了弯眼,嘴角的梨涡浅浅陷进去——作为刚大学毕业一年的语文老师,这是她第一次牵头做家校实践活动,能有这样的效果,比上次批改作文时看到全班学生都写“喜欢江老师的语文课”还要让她心头发烫。
办公桌上还压着一叠手写的反馈信,牛皮纸信封上印着各异的字迹,有的娟秀,有的刚劲,有的还带着孩子歪歪扭扭的涂鸦。最上面那封没有信封,是三班小宇妈妈昨天特意送到办公室的,浅蓝色信笺上的字迹里藏着掩不住的雀跃:“念熙老师,您一定要收下这封信,我要是不写下来,心里的感动都要装不下了。以前啊,小宇爸爸下班回家,公文包一扔就窝在沙发上刷手机,我在厨房忙得脚不沾地,喊他帮忙拿个碗筷,他还嫌我烦,说‘男人在外打拼已经够累了,家里这点小事你还做不好?’孩子也跟着学,上次我让他把自己的玩具收拾好,他梗着脖子说‘妈妈,爸爸说男生不用干这些,这些都是女生做的’。那时候我心里又委屈又难受,总觉得这个家只有我一个人在操心。
直到您组织这个‘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给我们发了‘家务分工表’,还教我们开‘家庭会议’。一开始小宇爸爸特别抵触,说‘这都是形式主义,浪费时间’,我劝了好久,他才不情不愿地配合。您不知道,第一周让他负责洗碗,他洗了三天就跟我说‘原来洗碗这么费劲儿,油腻腻的,手都泡皱了,你平时又做饭又拖地又洗衣服,一天下来得多累啊’。昨天他还主动进厨房,说要给我和小宇做番茄炒蛋,虽然盐放多了,我和小宇却吃得特别香。早上我擦桌子的时候,小宇突然跑过来拉我的手,仰着小脸说‘妈妈该去休息了,我来帮你擦,江老师说要心疼妈妈’。念熙老师,您说这孩子怎么突然就懂事了呢?现在我们家每天都有说有笑的,小宇爸爸还说,以后每周都要留一天时间陪我和小宇,再也不把所有时间都花在手机上了。真的谢谢您,是您让我们家变得这么暖。”
江念熙把信轻轻折好,放回桌角的文件袋里,眼眶微微有些发热。她想起实践周启动那天的场景,九月初的阶梯教室里,风扇慢悠悠地转着,满场的家长脸上带着各异的神情——有好奇的,有敷衍的,还有明显抵触的。她站在讲台上,手里攥着提前准备好的PPT遥控器,手心沁出的汗把塑料壳都浸湿了。那天她穿了一件浅紫色的连衣裙,是入职时妈妈特意给她买的,说“穿得正式点,家长们才会信任你”,可站在一群比自己年长不少的家长面前,她还是忍不住紧张,声音都比平时轻了几分。
“各位家长好,我是三年级的语文老师江念熙,这次的‘家庭性别平等实践周’活动,是想和大家一起探索更平等、更温暖的家庭相处方式……”她的话还没说完,后排就传来一阵小声的嘀咕,一位穿着黑色夹克的爸爸皱着眉,跟旁边的人说“现在的年轻老师真是没事干,家务分工这种事也要管,我们上班赚钱养家已经够累了,哪有精力搞这些?”这话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前排的家长听见,有人跟着点头,还有人露出了认同的表情。
江念熙的心跳漏了一拍,手指紧紧抠着讲台边缘,指甲泛白。她深吸一口气,想起入职前校长跟她说的话:“念熙,语文老师不只是教孩子认生字、写作文,更要教他们懂生活、爱家人,家校共育就是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里,让孩子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她定了定神,走到那位爸爸面前,弯下腰轻声问:“这位家长,您平时工作一定很辛苦吧?那您有没有观察过,家里的妈妈每天要做多少事呢?”
那位爸爸愣了一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没说出话来。江念熙趁机把提前准备好的视频投到屏幕上——视频里是她提前采访的几位妈妈的日常:凌晨五点半,妈妈们就起床做早餐,一边煎鸡蛋一边盯着锅里的粥,还要时不时去看看孩子有没有踢被子;送完孩子上学,又要去菜市场买菜,回家打扫卫生、洗衣服,中午随便吃点剩饭,下午还要去接孩子放学,辅导作业,做晚饭,直到晚上孩子睡了,才能坐下来歇一会儿,还要收拾客厅里的杂物,准备第二天的食材。
视频播放完,阶梯教室里安静了不少,刚才嘀咕的那位爸爸低下了头,不再说话。这时候,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站起来,拉着江念熙的手叹气:“姑娘,我知道你是好心,可我们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女人本来就该多照顾家,让男人做家务,邻里街坊看见了,会笑话我们家男人没本事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