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裹挟着桂花香钻进教师办公室,江念熙指尖捏着刚盖完章的聘用合同,指腹反复摩挲着“初中语文教师”那行字,连呼吸都带着雀跃的轻颤。办公桌上摊开的教案本里,密密麻麻写满了课堂设计,某页空白处还画着个小小的笑脸,旁边标注着“要跟学生聊聊《木兰诗》里的性别视角”。
手机震动声突然响起,屏幕上“市教育局”四个字让她心头一跳。按下接听键的瞬间,工作人员温和的声音传来:“江念熙同志,经局里研究决定,参考你此前提交的《校园性别平等现状调研与改进建议》报告,正式启动‘校园性别平等评估体系’试点工作,现邀请你担任试点项目的学生顾问,不知你是否愿意?”
江念熙握着手机的手微微收紧,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教案本上,那些关于“打破性别偏见”的教学设想突然有了更广阔的落地空间。她几乎是立刻应声:“我愿意!太感谢局里给我这个机会了!”挂了电话,她忍不住拿起教案本贴在胸口,嘴角的笑意怎么也压不住——不久后,她既能站在讲台上,用语文课本里的故事为孩子们打开看待世界的新窗口,又能以顾问的身份,帮教育局把性别平等的理念落实到校园的每个角落,这样的双重身份,简直像圆了她藏在心底多年的梦。
收拾好教案本,江念熙第一时间拨通了父亲江哲的电话。听筒里传来江哲熟悉的笑声,她迫不及待地分享喜讯:“爸!我刚收到教育局的通知,让我当‘校园性别平等评估体系’试点的学生顾问!而且我不是马上要当初中语文老师了吗?以后我既能在课堂上教孩子打破偏见,又能帮局里完善评估体系,感觉太圆满了!”
电话那头的江哲顿了顿,语气里满是欣慰:“还记得你高中的时候,为了拍一部关于性别平等的纪录片,跑遍了市里的中小学,那时候你就说,想让更多孩子从小就知道‘没有什么事是男生该做的,也没有什么事是女生不能做的’。现在从拍纪录片到当老师,再到当教育局的顾问,你终于把‘性别平等’的种子种进了校园,爸为你骄傲。”
江念熙靠在窗边,听着父亲的话,眼眶微微发热。她想起高中拍纪录片时的场景:为了采访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她每天放学都留在学校,耐心跟老师沟通、跟同学聊天;为了收集足够多的案例,她周末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甚至还去社区做过问卷调查。那时候有人跟她说“你一个学生,管这些事干嘛”,也有人说“性别平等这种话题太敏感,别给自己找麻烦”,可她始终没放弃——因为她见过班里女生因为“女生学不好理科”的偏见放弃竞赛,见过男生因为“男生不能哭”的规训把委屈憋在心里,她知道这些无形的偏见正在悄悄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而她想做那个试着去改变的人。
“其实我现在还挺紧张的。”江念熙轻声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教案本的边角,“当老师要面对几十名学生,得把课备好、把道理讲透;当顾问要跟教育局的前辈们一起工作,得拿出专业的建议。我怕自己做得不够好。”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江哲的声音温柔又有力量,“你一直都是个肯用心的孩子,备课的时候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跟局里合作的时候多听多学,有不懂的地方就问,慢慢就会找到节奏的。而且你要记得,你不是一个人在做这件事——学校的老师会支持你,局里的同志会帮你,还有那些等着在课堂上听到新观点的孩子,他们也会给你力量。”
挂了电话,江念熙走到办公桌前,重新翻开教案本。她在“《木兰诗》教学计划”那一页补充道:“课堂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木兰替父从军’打破了哪些传统性别认知,再分享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性别偏见小故事。”写完,她又拿出手机,点开教育局发来的试点项目文件,仔细阅读着评估体系的初步框架——里面包含了课程设置、校园活动、师资培训等多个维度,每一项都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她在备忘录里写下“下周跟班主任请教班级管理中的性别平等案例”“整理过往调研中的校园活动案例,供局里参考”,一条一条,清晰又具体。
办公室外传来学生打闹的笑声,江念熙抬头望去,几个穿着校服的孩子正追着跑过操场,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像镀了一层金边。她忽然想起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学生们——他们或许还带着外界灌输的刻板印象,或许还没意识到“性别”不应该成为限制自己的标签,但她相信,只要自己在课堂上多一份耐心,在顾问工作中多一份用心,那些关于性别平等的种子,总会在他们心里慢慢发芽。
她拿起笔,在教案本的扉页写下:“教育不是灌输,是点燃。愿我能成为那个点燃火种的人,让每个孩子都能自由、平等地生长。”写完,她合上教案本,起身走向教室——明天,她要提前去看看自己即将授课的地方,想象着不久后,这里会坐满渴望知识的孩子,而她,会站在讲台前,以教师和顾问的双重身份,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
喜欢掌心的刺请大家收藏:(www.071662.com)掌心的刺小米免费小说网站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