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阳光刚漫过明德中学艺术楼的窗台,江逸晨就趴在画桌上反复摩挲中性校服设计图的边角——浅灰色冲锋衣外套的隐形口袋弧度改了第五次,内搭针织衫的校徽绣线选了更柔和的银灰色,工装裤膝盖处的耐磨补丁特意标了“1.2cm帆布”的备注。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上“星辰服饰 张远”的名字让他瞬间坐直,指尖捏着笔杆微微发紧。
“江同学,我是星辰服饰的张远!上次在教育局的校园设计展上看到您的中性校服,我们团队都觉得特别贴合学生需求,想约您聊聊批量生产的事,这周末您方便吗?”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恳切,江逸晨盯着设计图上“为302班小雨改的松紧腰头”备注,突然想起熬夜改设计时,父亲江哲悄悄放在桌边的热牛奶——他立刻攥紧手机:“方便!不过我想让我爸陪我一起去,他懂生产细节,能帮我把把关。”
挂了电话,江逸晨抱着设计图往电子维修教室跑。远远就看见父亲江哲正弯腰帮学生调试电烙铁,蓝色工装围裙上沾着点点锡渣,阳光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竟比平时多了几分柔和。“爸!”江逸晨喘着气停在门口,直到学生们散去,才把设计图往桌上一摊,“星辰服饰想量产我的校服!我怕谈不好细节,你陪我去好不好?”
江哲放下手里的万用表,指尖先落在设计图的面料标注上——他太熟悉这版校服了。去年冬天,儿子总在客厅铺满地草稿纸,一会儿量他的肩宽,一会儿让妻子林晚星试穿外套长度,连小女儿念熙都被拉来当“小模特”,试穿改了三次的裤脚。“当然陪你去。”江哲拿起笔,在“防风聚酯纤维”旁边画了个小问号,“不过量产和你自己画设计图不一样,得考虑面料是不是真的透气,版型能不能适配不同身形的学生,还有生产时会不会偷改细节。”
接下来的两天,父子俩的夜晚都耗在客厅的茶几上。江哲翻出自己年轻时在电子厂做技术员的笔记本,里面记着“物料检测要点”“工艺误差标准”,他把这些内容翻译成儿子能懂的话:“你设计的隐形口袋要装下保温杯,就得让厂商保证口袋深度至少15cm,误差不能超过1cm;魔术贴选软胶的,不然冬天贴在手腕上会磨皮肤——这些都得写进洽谈清单里,不能口头约定。”
江逸晨趴在旁边,把父亲的话逐条记在笔记本上,还特意补充:“上次试穿时,小胖说裤子腰围太紧,厂商得提供从150码到190码的尺码表,还要有定制尺码的选项;针织衫领口的螺纹不能太硬,我之前用手摸过学校旧校服,硬螺纹穿久了会勒出红印子。”他还翻出手机里的学生反馈表,300多条留言里,“耐磨”“舒适”“能装东西”被他标成了红色,“这些是同学们最在意的,不能妥协。”
周六清晨,江哲特意换上了那件洗得发白的衬衫——这是他当年去电子厂谈合作时穿的衣服,他总说“穿得正式点,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底气”。江逸晨则把设计图装进透明文件夹,还带了两件自己用旧面料做的样品:一件是改了四次的外套,一件是缝了耐磨补丁的裤子,“这样厂商能直观看到我想要的效果。”
星辰服饰的会议室里,张远刚把面料样品摆上桌,江哲就先拿起防风聚酯纤维面料,手指捏着边角揉搓:“张经理,这面料的透气孔密度是多少?我们这儿春秋多风,冬天又冷,得保证防风的同时,学生跑操时不闷汗。”他还翻出手机里存的“学生运动出汗量统计”——这是上周特意让逸晨在学校调查的,“你看,80%的学生跑操后后背会出汗,要是面料不透气,很容易感冒。”
张远愣了愣,立刻让助理拿来检测报告:“江先生您放心,这面料的透气系数达到国家标准,我们之前给重点中学做过校服,反馈都很好。”江逸晨趁机把样品外套递过去:“张经理您看,我设计的袖口魔术贴是斜切的,这样戴手表也不会硌手,生产时能不能保证这个角度?还有口袋的拉链,我选的是YKK的,拉起来顺滑,冬天戴手套也能用。”
聊到版型时,江哲突然问:“不同尺码的肩宽差是多少?比如160码和170码,肩宽差3cm还是4cm?”见张远有些犹豫,他拿出自己的笔记本:“我年轻时做电子元件组装,知道尺寸误差会影响整体效果。学生的肩宽差异大,要是160码的肩宽太宽,小个子学生穿起来会像‘偷穿大人衣服’;170码的太窄,高个子学生抬胳膊都费劲。”
江逸晨立刻补充:“我们学校有个女生175cm,之前穿的校服袖子短了5cm;还有个男生150cm,腰围得系三根皮带。我希望每个尺码的肩宽、袖长、腰围都有明确标准,最好能给我们一份详细的尺码表,我们让学生试穿后再调整。”
谈到生产周期,张远说:“要是确定合作,我们45天就能完成第一批量产。”江哲却摇了摇头:“45天太紧了,面料检测要5天,版型打样要7天,试穿调整还要10天,得留够缓冲时间,不然赶工容易出质量问题。”他还建议:“第一批先做500套,让不同学校的学生试穿,收集反馈后再批量生产,这样能避免大规模返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