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午后,实验中学社团活动室的窗户敞开着,风卷着几片金黄的银杏叶飘进来,落在铺着蓝色桌布的辩论桌上。江念熙正趴在桌上,用荧光笔在白色纸板上写“性别平等辩论赛”几个大字,旁边的江逸晨蹲在地上,把写着“正方”“反方”的牌子摆得整整齐齐,陈阳和张萌则在贴辩论规则,活动室里满是忙碌又兴奋的气息。
“念熙,辩题确定是‘性别教育是否该纳入必修课’了吧?”张萌拿着胶带,抬头问道,“刚才有同学问,能不能加个‘自由提问环节’,让观众也参与进来。”
念熙放下荧光笔,点点头:“可以啊!本来就想让更多同学参与讨论,加个自由提问环节正好。对了,正方和反方的队员都确定了吗?别到时候有人临时请假。”
“放心吧!”陈阳拍了拍手里的名单,“正方是初二(1)班的林菲、初三(2)班的赵宇,还有我们班的大壮;反方是初二(3)班的苏瑶、初三(1)班的李然,还有隔壁班的王浩。他们昨天还来彩排过,状态都不错。”
江逸晨突然站起来,手里拿着一个秒表:“我这个计时员肯定没问题!到时候谁超时了,我就吹哨提醒,绝对公平公正。”他还特意把秒表举起来晃了晃,惹得大家都笑了。
距离辩论赛开始还有一个小时,活动室里已经陆续来了不少同学。有的同学坐在观众席上,手里拿着笔记本,准备记录辩论内容;有的同学围在辩论桌旁,跟辩手们小声讨论;还有几个低年级的小朋友,好奇地看着桌上的辩题,小声问身边的哥哥姐姐:“性别教育是什么呀?为什么要纳入必修课呢?”
下午两点,辩论赛准时开始。江念熙作为主持人,穿着干净的校服,站在讲台上,声音清亮:“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性别平等辩论赛’的现场。今天我们的辩题是‘性别教育是否该纳入必修课’。在开始之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正方和反方的辩手们!”
掌声中,正方和反方的辩手们依次站起来,向观众鞠躬。正方一辩林菲穿着浅蓝色的衬衫,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看起来自信满满;反方一辩苏瑶则扎着高高的马尾,眼神坚定,手里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
“首先,有请正方一辩发言,时间三分钟。”江念熙话音刚落,林菲就站了起来,清了清嗓子:“我方认为,性别教育应该纳入必修课。首先,性别教育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性别,打破刻板印象。就像我们学校之前推行的厕所改革,很多同学一开始不理解,就是因为缺乏性别教育,觉得‘男生就该用男厕所,女生就该用女厕所’,不知道还有人有特殊需求。如果我们从小接受性别教育,就能明白‘性别不是标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也能更尊重别人的不同。”
她顿了顿,翻开手里的资料:“根据我们查到的数据,目前全国有超过60%的中小学生,对‘性别平等’的概念一知半解,还有很多同学因为性别刻板印象,不敢追求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男生喜欢手工,会被说‘娘’;女生喜欢篮球,会被说‘不像女生’。而性别教育纳入必修课,就能系统地教我们这些知识,让我们从小就树立平等的观念,避免因为偏见伤害别人。”
三分钟很快就到了,江逸晨吹响了哨子,林菲坐下时,台下传来一阵掌声。接下来是反方一辩苏瑶发言:“我方认为,性别教育不该纳入必修课。首先,现在学校的课程已经很紧张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每天的作业都写不完,如果再增加性别教育这门必修课,只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而且,性别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主题班会来学习,不一定非要纳入必修课,占用正常的上课时间。”
苏瑶的声音很坚定:“其次,每个同学的认知水平不一样,有的同学可能很早就理解性别平等的概念,有的同学则需要更多时间。如果纳入必修课,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反而会让一部分同学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不如让有兴趣的同学通过社团活动深入学习,其他人则根据自己的需求,慢慢了解,这样更灵活,也更有效。”
接下来是驳论环节。正方二辩赵宇站起来,针对苏瑶的发言反驳:“对方辩友说课程紧张,会加重学习负担,但我们觉得,性别教育是‘刚需’知识,就像语文教我们读书写字,数学教我们计算,性别教育教我们如何尊重别人、如何认识自己,这些知识对我们的成长同样重要。而且,性别教育不一定非要占用很多时间,每天只需要十分钟,讲一个小故事、一个案例,就能让我们慢慢理解,根本不会加重负担。”
反方二辩李然则反驳道:“对方辩友说性别教育是‘刚需’,但我们觉得,‘刚需’的标准是什么?现在很多学校连体育、音乐、美术课都保证不了,难道性别教育比这些课程还重要吗?而且,性别教育的内容很敏感,比如性别认知、性别平等这些话题,有些老师可能自己都理解不透彻,教给我们的知识不一定准确,反而会误导我们。不如等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判断力,再通过自己的方式去学习,这样更靠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