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沪市裹着一层微凉的风,梧桐叶在街道上铺出深浅交错的金褐色,踩上去发出细碎的“沙沙”声,像是在为这场公益盛会轻声伴奏。国际会议中心的玻璃幕墙反射着天边的晚霞,将秋夜的清冷隔绝在外,内里暖黄的灯光如流水般漫过每一寸角落,与流动的衣香鬓影交织成热闹的画卷。“年度公益力量盛典”的红色丝绒背景板前,记者们的相机镜头不时亮起,闪光灯在空气中划出短暂光痕,映得“责任、温度、共生”六个烫金大字愈发醒目——这是今晚所有到场者的共同注脚,更是42岁的林晚星攥在掌心那张发言稿上,被指尖反复摩挲得微微发皱的关键词。
她今天穿了件米白色真丝衬衫,质地柔软的面料贴合着身形,领口别着一枚小巧的银质玉兰胸针。这胸针算不上精致,边缘还留着不平整的弧度,是十年前在云南山区支教时,学生阿雅用易拉罐铝皮磨出来的。当时阿雅把胸针递到她手里时,小手沾着金属碎屑,仰着满是泥点的脸说:“晚星老师,玉兰花开的时候,我就想起你笑的样子。”如今胸针的银边虽有些氧化,却成了她出席公益场合时最珍视的装饰。下身搭着一条深灰色阔腿裤,裤脚垂到脚踝,没有刻意追求红毯上的华丽裙摆,只在袖口挽起时,能看到手腕上那串用山核桃壳串成的手串——每一颗核桃壳都被当年的孩子们用彩笔涂了颜色,有的画着歪歪扭扭的太阳,有的写着“谢谢晚星老师”,字迹稚嫩却格外真诚,手串的绳子换过三次,她却始终带在身边。
助理林晓刚帮她理完衬衫下摆,低声提醒:“台下有不少公益领域的前辈,还有几位关注乡村教育的企业家,等会儿上台别紧张……”话没说完,身后就传来熟悉的轻笑声,带着令人安心的暖意。晚星回头,撞进45岁的江哲温柔的目光里——他穿了件深灰色定制西装,没打领带,白色衬衫领口解开两颗扣子,袖口挽到小臂,露出腕上那块戴了十几年的手表,眼角虽有淡淡的细纹,却丝毫不减儒雅。他身旁站着14岁的江念初,姑娘已经长到了晚星的肩膀高,穿了件简约的黑色连衣裙,头发扎成利落的马尾,手里拿着一个速写本,正低头在本子上画着什么,抬头时眼里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不远处,68岁的江卫国正扶着67岁的赵慧兰慢慢走来,老两口身上穿的衣服都是赵慧兰亲手织的羊毛衫,透着家常的温暖。赵慧兰手里牵着8岁的江逸晨,小男孩穿着蓝色运动服,怀里抱着一个平板电脑,屏幕上是他刚给妹妹江念熙拍的照片;江念熙则牵着江哲的衣角,小姑娘扎着双马尾,穿了件粉色外套,手里攥着一颗奶糖,时不时抬头看看晚星,眼里满是依赖。
“爸,妈,你们怎么来了?”晚星快步走过去,语气里满是惊喜。江念初立刻合上速写本,递到她面前:“妈,我画了你上台的样子,提前祝你拿奖。”本子上是用铅笔勾勒的轮廓,晚星站在舞台上,手里举着奖杯,背景里画着几颗星星,旁边还写着一行小字:“妈妈是最棒的公益人”。
赵慧兰伸手摸了摸晚星的脸颊,掌心带着岁月的温度:“你爸昨天跟哲儿说,这么重要的日子,咱们全家都得过来。逸晨和念熙早上六点就起来收拾,说要给妈妈加油。”江卫国拍了拍晚星的肩膀,声音虽不如从前洪亮,却满是自豪:“丫头,你做的这事儿,爸妈骄傲。不管结果怎么样,你在我们心里就是第一。”
江哲伸手帮晚星拂去肩上的碎发,指尖的温度透过衬衫传到皮肤:“我跟爸妈商量好了,等你领完奖,咱们直接去机场,明天一起陪你去贵州。念初早就跟小敏姐姐约好了,要去给孩子们上一节美术课;逸晨和念熙也准备了小礼物,想送给山区的小朋友。”晚星低头看向江逸晨和江念熙,小男孩立刻举起平板:“妈妈,我拍了好多家里的照片,想给妹妹们看我们家的小狗;妹妹还准备了好多奶糖,要分给大家。”江念熙也赶紧把奶糖递到她面前,小声说:“妈妈,我跟老师学了一首歌,到时候可以唱给大家听。”
晚星心里一暖,想起三天前收到邀请函时的场景。当时她正在贵州黔东南的女子初中考察,江念初特意跟她视频,说:“妈,我查了今年的入围名单,你们的计划评分很高。我已经把美术课的教案写好了,到时候咱们一起给孩子们上课,让她们也感受一下画画的快乐。”视频里,江哲还笑着说:“我已经订好了机票,到时候咱们全家都去,给你当后盾。”
“接下来,我们将要颁发的是‘年度公益项目’奖项!”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遍会场,打断了晚星的思绪。江哲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背,用眼神示意她放松;江念初也攥紧她的衣角,小声说:“妈,别紧张,你准备得很充分。”晚星深吸一口气,收回目光看向舞台。
大屏幕上开始播放入围项目的短片,当镜头切到“乡村女性教育支持计划”时,江逸晨忍不住小声欢呼:“妈妈,是云南的学校!我见过照片!”屏幕里,首先出现的是云南山区女子小学的校门,红色校门上挂着“乡村女性教育支持计划合作学校”的牌子,阳光洒在上面格外鲜亮。接着,镜头扫过崭新的图书馆,书架上摆满书籍,几个女孩正坐在书桌前认真阅读;然后是计算机教室,孩子们戴着耳机学习电脑操作;最后,镜头停在了年轻女教师李娟的脸上——她是计划资助的第一批乡村女教师,如今已经成了学校的校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