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展后的第二天清晨,深圳的阳光透过窗帘缝隙,轻柔地洒在客厅地板上。林晚星是被厨房里传来的动静吵醒的,她揉着眼睛走出卧室,就见王秀兰系着围裙,正站在灶台前熬粥,林建国则在一旁帮忙择菜,案板上摆着洗好的青菜和从老家带来的腊肉。
“妈,您怎么起这么早?”林晚星走过去,从背后轻轻抱了抱王秀兰。
“习惯啦,在家的时候天不亮就起来干活,睡不着。”王秀兰笑着回头,往她手里塞了个温热的红薯干,“你爸说今天要给你做你小时候爱吃的腊肉炒笋,我特意把笋提前泡上了,去去涩味。”
林建国放下手里的青菜,擦了擦手:“昨天看你们整理捐赠物资到那么晚,今天肯定累,我跟你妈想着多做点早饭,让大家都吃点热乎的。对了,那些捐来的辅导资料,什么时候给孩子们寄过去?”
“我跟团队约了今天上午整理,下午就联系快递发货。”林晚星咬了口红薯干,甜香的味道瞬间勾起了童年回忆,“爸,您还记得小时候我总跟您去山上挖笋吗?那时候您总说,笋要埋在土里好好长,才能长成有用的竹子,现在想想,跟这些孩子多像啊。”
林建国愣了愣,随即笑了:“可不是嘛,咱们能做的,就是给她们松松土、施点肥,剩下的就得靠她们自己使劲长。对了,昨天那个回学校读书的姑娘,叫啥来着?她说想考深圳的大学,以后要是真来了,咱们可得多帮帮她。”
“叫陈雨,我已经把联系方式留给她了,还跟她高中的老师打了招呼,让老师多关注她的学习。”林晚星说着,拿出手机翻出陈雨的照片,“您看,这姑娘现在精气神多足,跟去年在电子厂视频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时候她眼里都没光。”
王秀兰凑过来看了一眼,心疼地说:“多好的姑娘,要是早遇到你们这样的人,也不用走那么多弯路。以后咱们得多跟这些孩子联系,不光给她们寄东西,还得常跟她们聊聊,知道她们心里想啥,别让她们再犯糊涂。”
正说着,门铃响了,是李姐和小陈来了。两人一进门就闻到了饭菜香,李姐笑着说:“阿姨、叔叔,你们也太客气了,还特意给我们做早饭。”
“快坐快坐,粥马上就好。”王秀兰热情地招呼她们,又去厨房拿碗筷。
林建国则拉着李姐问起了后续的帮扶计划,李姐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认真地说:“叔叔,我们打算把这次收到的捐款分成三部分,一部分用来支付孩子们的学费和生活费,一部分用来更新‘星光讲堂’的设备,还有一部分作为应急基金,万一孩子们家里有困难,能及时帮上忙。另外,跟咱们签了长期合作协议的企业,下周会来跟我们对接,商量后续的助学活动,到时候可能还得麻烦晚星跟他们具体谈。”
“应该的,应该的。”林建国点点头,“你们做的这些事都是积德的好事,有需要我们老两口帮忙的,尽管开口,比如给孩子们织毛衣、整理物资,这些活我们都能干。”
吃过早饭,大家一起动手整理捐赠物资。林建国负责把书籍和文具按年级分类,王秀兰则仔细检查每一件衣物,把有破损的地方缝补好,李姐和小陈清点捐款明细,林晚星则在一旁联系快递,沟通发货事宜。
“叔叔,您这分类分得真细致,比我们上次整理得还清楚。”小陈看着林建国把小学、初中、高中的辅导资料分别堆放在不同的箱子里,还在每个箱子上贴了标签,忍不住夸赞道。
林建国笑了笑:“以前在村里当会计,就爱跟这些东西打交道,分类这点小事不算啥。对了,这些书里有没有适合小学生看的课外书?我记得老家村里的孩子,除了课本就没别的书看了,要是有的话,能不能多寄点过去?”
“有呢,昨天有个书店老板捐了一大批儿童绘本和课外读物,我特意留了一部分,打算寄给村里的小学。”林晚星说着,指了指角落里的一个大箱子,“您看,那个箱子里全是,等会儿跟孩子们的物资一起寄走。”
王秀兰手里拿着一件缝补好的外套,抬头说:“这些衣服都是新的,就是有的码数不太对,我都改了改,现在穿肯定合身。对了,晚星,我跟你爸这次来,还带了点钱,虽然不多,也是我们的一点心意,你拿去给孩子们买东西。”
林晚星赶紧摆手:“妈,不用,您跟我爸的钱自己留着花,孩子们的事有我们呢。再说,这次收到的捐款已经够了,您就别操心了。”
“你这孩子,跟妈还客气啥。”王秀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一沓现金,“这是我跟你爸攒的养老钱,虽然不多,但能帮一个是一个。你要是不收,我就自己去邮局寄给孩子们。”
林建国也在一旁帮腔:“晚星,你就收下吧,这是你妈的心意。咱们做父母的,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你做的事有意义,能帮到别人,比啥都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