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缕阳光洒在梁山泊,升腾起袅袅白雾。
山脚下人声鼎沸,比往日还要热闹数倍。
在通往梁山的各条小道上,拖家带口的百姓络绎不绝
几个刚从山上领了农具下来的老汉,正坐在路边歇脚,脸上洋溢喜悦,大声谈论着。
“老天开眼啊!俺活了六十多年,头一回见到山寨头领分田分地,还不要咱卖儿卖女!”
“可不是嘛!王头领仁义!说是只收十一的租子,剩下的全是咱自己的!这世道,上哪找这好事去?”
旁边一个挎着包袱的落魄青年路过,插话。
“俺是从郓城逃荒来的,听说梁山不光分地,还管保护,不受官府欺压,不受强人骚扰!俺就带着老娘来了!”
“来了就对了!瞅见没,”
其中一个老汉指着远处开垦的田野和忙碌的人群。
“这儿干活踏实,心里敞亮!”
高处聚义厅前,刘备一袭青衫迎风而立,俯瞰着山下热火朝天的景象。
他效法曹操屯田之策,整合梁山周边无主荒地,大规模组织开垦。
不仅设立了屯田都尉专司管理,更定下规矩,麾下所有头目喽啰,操练之余必须轮流下地劳作。
此举深谋远虑,既能自给自足,又能锻炼队伍,保持吃苦耐劳的本色,避免骄奢淫逸。
同时大力鼓励山寨家眷下山定居耕种,对于四方投奔的流民,梁山提供土地和种子,仅收微薄租税。
水泊之上,阮小二站在船头高声吆喝。
“撒网!快!”
数十条渔船同时动作,渔网洒下,在朝阳下闪着银光
阮小五和小七各领一队,穿梭在芦苇荡中。
“今日收获不少!”
阮小七拎起一尾活蹦乱跳的大鲤鱼,笑得见牙不见眼。
阮氏三雄的水军既是战师,也是渔夫,组织起大规模的捕捞和养殖。
每日渔船归来,鱼虾堆积如山,经晾晒制成耐储存的鱼干,成为重要的军粮和贸易物资。
山后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汤隆赤着上身,在炉火前挥汗如雨。
他的军械作坊不仅打造修缮兵器战甲,更批量生产优质农具,自用之外,还对外销售,广受欢迎。
更令南来北往的客商称奇的是,梁山不再劫掠过往商队,而是收取合理规费,承诺在梁山地界保其平安。
在这乱世中,这种付费平安的服务堪称稀缺,这反倒让客商们趋之若鹜。
这一系列措施成效卓着,山脚下的集市规模越来越大。
梁山出资修建了一排排免费商铺为商旅遮风挡雨,用自产的鱼盐,农具,交换外界的粮食,铁料等物资。
因梁山诚信经营,安全无虞,很快这里便成了方圆百里最热闹的贸易集散地,终日人声鼎沸,交易繁忙。
刘备立于山巅,俯瞰着脚下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心中欣慰。
在这崩坏的乱世,他总算为追随者撑起了一片可安居乐业的天地。
“哥哥。”
朱贵快步走来,递上名册。
“今日又来了三百二十七户,都安置妥当了。”
刘备接过名册,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名字,轻声道:“吩咐下去,今夜熬些肉粥分与新人。天寒地冻的,让他们暖暖身子。”
“大哥仁义!”
朱贵由衷赞叹,随即压低声音:“只是粮仓…”
刘备摆手打断:“兄弟不必忧心。八百里水泊是天赐粮仓,阮氏兄弟昨日又捕得三千斤鲜鱼。汤隆的工坊这几日打造了二百把新农具,开春耕种不愁。”
他转身取出两封亲笔信,语气凝重。
“朱贵兄弟,眼下有更要紧的事。需派最得力的使者,一封送往少华山,务必亲手交到神机军师朱武手中,邀他上山共谋大义。另一封送至建康府,延请神医安道全先生。告知先生,若有所需,或有所虑,梁山倾力满足。”
刘备便是这般,做事总能将心比心,急他人之所急,想他人之所需。
他不仅牵挂将士安康,亦惦念着许贯忠家中病重的老母。
先前听闻安道全善治此症,便也暗自留了心。
“哥哥,这两桩要紧差事,便交给小弟去办吧!少华山路径复杂,建康府人物繁华,派寻常弟兄去,小弟恐有差池,放心不下。”
朱贵正要应答,一旁的朱富却抢先一步,圆脸上满是诚恳。
“正好借此机会,小弟可沿途勘察地势人情,为日后拓宽咱梁山耳目做准备。再者,由小弟这位头领亲自前往,方显哥哥求贤若渴之诚意,十足郑重!”
字字句句,全然出于肺腑,朱富主动为梁山大局考量,可谓尽心尽责。
刘备凝视这位主动请缨的兄弟,见他眼中全是真挚,不禁动容。
他用力拍拍朱富肩膀,沉声道:“好兄弟!路上险阻重重,你务必小心。带足银两,多派得力人手。记住,请人重在诚意,不可强求。”
朱富咧嘴一笑,拍拍胸脯:“哥哥放心!俺这张笑脸走南闯北,还没碰过钉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