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者号的舷窗外,记忆之球正以一种近乎呼吸的节奏闪烁着柔和的光芒。这颗星球的直径约为地球的1.5倍,表面没有海洋与陆地的明确分界,取而代之的是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发光纹理,如同被放大了亿万倍的神经网络。
当飞船逐渐靠近时,那些纹理中开始浮现出清晰的影像——玛雅文明的金字塔在赤道附近的丛林中升起,三星堆的青铜神树在云层中舒展枝丫,古埃及的尼罗河沿岸正举行着盛大的祭祀仪式,甚至还有一些从未被人类记载的文明图景:通体透明的硅基生物在液态甲烷海洋中构建水晶城市,以声波为文字的气态生命在木星般的行星大气中吟唱史诗……
“这些不是幻象,”陈墨的手指在控制台上快速滑动,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显示出惊人的能量稳定性,“每一道纹理都是由纯粹的记忆能量构成,相当于一个天然的信息存储单元。整颗星球就是一座跨越亿万年的文明档案馆。”
王一将星耀之心贴近舷窗,那颗曾在无数危机中闪耀的晶石此刻竟微微发烫,表面浮现出与记忆之球纹理相似的纹路。“它在共鸣,”他低头凝视掌心的光芒,“星耀之心好像在和这颗星球对话。”
小雅的竖琴突然自行悬浮起来,琴弦无风自动,弹出一段空灵的旋律。随着旋律流淌,飞船周围的空间泛起涟漪,记忆之球表面的一道巨大纹理突然亮起,形成一道直径约百米的光柱,直指和解者号。
“它在邀请我们降落,”凯尔的全息影像在控制台旁闪烁,“扫描显示光柱内部是稳定的能量通道,足以容纳飞船进入。”
陈墨深吸一口气,推动操纵杆。和解者号缓缓驶入光柱,周围的光芒瞬间将飞船包裹,舷窗外的星空被取代为流动的彩色光带,仿佛穿越一条由记忆碎片构成的隧道。约三分钟后,飞船平稳着陆在一片平坦的晶体地面上,光柱在身后缓缓消散。
舱门开启的瞬间,一股带着淡淡檀香的空气涌入船舱。众人走出飞船,脚下的晶体地面传来温润的触感,低头看去,竟能在晶体中看到无数细小的影像在流动——那是某个原始部落第一次使用火的欢呼,是中世纪工匠锻造出第一把钢剑的专注,是星际航行时代宇航员第一次踏上异星的震撼。
“这里的地面是记忆水晶,”小雅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晶体中立刻浮现出一段她童年时在孤儿院弹奏旧钢琴的画面,“它能捕捉并反射接触者的记忆,就像一面会呼吸的镜子。”
王一向前走了几步,星耀之心的光芒越来越亮,周围的记忆水晶开始浮现出更多陌生文明的影像。在这些影像的中心,一道螺旋状的阶梯从地面延伸向天空,阶梯两侧的水晶壁上,无数文明的符号正在缓缓流动。
“这应该是通往记忆之核的路径,”陈墨抬头望向阶梯尽头,那里被一层厚厚的光晕笼罩,无法看清具体景象,“根据能量读数,记忆之核就在光晕中心,它的能量强度是我们修复的文明拼图核心的上千倍。”
众人沿着螺旋阶梯向上攀登,每走一步,周围的影像就会发生一次变化。他们看到一个由植物进化而来的文明如何用光合作用构建出横跨大陆的能量网络,看到一群以思维为食的虚空生物如何在星系间建立起跨越光年的意识交流站,甚至看到一个已经灭绝的高维文明在坍缩前将所有知识转化为一串数学公式,刻在小行星的内核中。
“这些文明有的延续了百万年,有的只存在了短短千年,”王一停下脚步,凝视着水晶壁上一个正在快速兴衰的硅基文明,“但它们都在尽力留下自己存在过的证明。”
“就像人类会在岩壁上作画,会在青铜器上刻字,会把数据存入量子硬盘,”小雅的声音带着一丝感慨,“文明的本质,或许就是对抗遗忘的过程。”
攀登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当他们终于抵达阶梯顶端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记忆之核并非想象中的晶体或球体,而是一个直径约千米的环形结构,环形内侧布满了不断旋转的星图,无数光点在星图中明灭,每一个光点都代表着一个文明的坐标。环形的中心,悬浮着一团纯粹的白色光雾,光雾中时而浮现出完整的文明图景,时而分解为最基本的能量粒子。
“这是‘时空回响场’,”凯尔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激动,“根据扫描结果,它能捕捉并还原宇宙中所有文明的记忆波动,甚至能模拟出这些文明在不同历史节点的可能走向。”
陈墨的目光被环形结构边缘的一串符号吸引,那些符号与他在地球古文明遗址中见过的楔形文字有几分相似,但更加复杂。“这些符号在不断变化,像是某种动态密码。”他靠近环形结构,伸手想要触摸,却被一道无形的屏障挡住。
就在这时,星耀之心突然从王一手中飞出,悬浮在环形结构的中心。白色光雾瞬间被激活,化作无数道光线注入星耀之心,晶石表面的纹路开始疯狂闪烁,仿佛在吸收海量的信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