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者号的跃迁引擎尚未完全冷却,舷窗外已铺开一片由液态记忆构成的海洋。不同于记忆潮汐带的碎片状形态,这里的记忆呈现出完美的流体状态——表层泛着银蓝色的波光,深处却翻滚着暗金色的涡流,每一道波纹里都清晰地倒映着某个文明从诞生到消亡的完整轨迹。
“星图显示这里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边界,”陈墨放大传感器数据,指尖在全息投影上划出一道弧线,“但探测器告诉我,这片‘海’的实际体积相当于三个银河系,而且……它在呼吸。”
随着他的话音,液态记忆突然整体起伏,像巨兽的肺叶在扩张收缩。海面上浮现出无数透明的“记忆泡”,每个泡里都装着文明终结时的最后一幕:某个硅基文明的母星在超新星爆发中汽化,他们的意识体却集体化作能量波,刻进了附近的中子星磁场;一群气态生命在星系碰撞前,将所有记忆压缩成引力波,朝着宇宙中心发射;最令人心悸的一个泡里,蓝星的人类正站在月球基地上,目送地球被暗能量撕裂,他们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记得”。
“这就是记忆归墟。”王一掌心的星耀之心泛起温润的绿光,与海面的波光产生共振,“所有文明的终点,也是记忆的最终转化场。”
小雅的竖琴自动悬浮到舱门处,琴弦震颤着发出嗡鸣。海面上突然升起一道由纯音构成的桥梁,桥身镶嵌着无数发光的音符,细看之下竟是各种文明的数学公式——玛雅历法的周期律、古埃及的几何公理、织星者的引力波方程,甚至还有蓝星上尚未被证明的黎曼猜想,此刻都以音符的形式在桥栏上流动。
“音乐是宇宙的通用语言,”小雅指尖轻拨,一道金色音波顺着琴弦注入桥梁,“看来归墟在欢迎我们。”
飞船缓缓降落在音桥尽头的“记忆岛”上。岛屿由凝固的记忆结晶构成,地面上布满蛛网状的纹路,每个节点都对应着一个星系的坐标。王一蹲下身触摸其中一道纹路,意识瞬间被拽入一个碳基文明的最后记忆:他们的母星即将被黑洞吞噬,最后的幸存者没有选择逃亡,而是用基因编辑技术将所有文明成果编码进一种能在黑洞边缘存活的微生物体内,再将其射入归墟之海。
“他们选择以另一种形式延续记忆。”王一睁开眼时,那道纹路已变成与星耀之心同源的绿色,“归墟不是坟墓,是转化器。”
岛屿中央矗立着一座由十二根记忆水晶柱组成的环形建筑,柱身上流动着比原初记忆碎片更古老的符号。凯尔的传感器贴近水晶柱时,屏幕上突然跳出一行翻译:“终末编码:记忆的最后一次折叠。”
“终末编码?”陈墨调出织星者的残留数据,发现其中有一段被加密的记录:“当归墟之海的潮汐达到临界值,所有文明的记忆将完成最后一次编码,化作宇宙的新‘种子’。”他破解加密的手指突然停住,“但这段记录的末尾有个警告——‘编码过程若被干扰,宇宙将进入永恒的记忆循环’。”
话音未落,归墟之海突然掀起巨浪,暗金色的涡流中浮现出无数扭曲的影子。它们既不是记忆蠕虫,也不是悖论碎片,而是由无数“未完成的记忆”凝聚而成的实体——有的长着玛雅祭司的头颅和机械躯体,有的是古埃及法老的面容搭配织星者的液态手臂,最诡异的一个竟融合了蓝星恐龙与硅基生物的特征。
“记忆缝合体。”时间园丁的声音突然从水晶柱中传出,环形建筑的地面裂开一道缝隙,露出下方流动的液态记忆,“它们是未完成终末编码的文明残响,被悖论碎片的余波扭曲成了缝合怪。”
一只缝合体突然撞向环形建筑,十二根水晶柱同时亮起红光,在建筑周围形成一道能量屏障。屏障上浮现出无数文明的防御符号,玛雅的盾牌纹、古埃及的圣甲虫、织星者的螺旋盾,甚至还有蓝星商周时期的饕餮纹,共同组成了坚不可摧的防线。
“它们在害怕编码完成。”王一注意到缝合体攻击的位置,正是水晶柱上刻着“转化”符号的地方,“未完成的记忆最恐惧的,是彻底消失。”
星耀之心突然脱离掌心,悬浮到环形建筑中央。绿光顺着十二根水晶柱蔓延,柱身上的终末编码开始重组,形成一个不断旋转的十二面体。当十二面体的一个面转向归墟之海时,海面上突然升起一座玛雅金字塔的虚影,塔顶端的星尘漏斗正将该文明的记忆压缩成一道光柱,注入十二面体。
“它在引导编码过程。”小雅拨动竖琴,金色音波与十二面体的旋转频率同步,“每个水晶柱对应一种文明类型,十二根柱子代表宇宙中所有可能的文明形态。”
随着十二面体的转动,古埃及神庙、织星者观测站、蓝星的长城……无数文明的标志性建筑虚影在归墟之海升起,将各自的记忆注入十二面体。但当轮到代表硅基文明的水晶柱发光时,一道暗紫色的能量突然从归墟深处喷涌而出,击碎了硅基文明的虚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