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唠个狠人——曹操。这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有点分裂,有人说他是乱世奸雄,有人说他是治世能臣,还有人拿他的诗当KTV必点曲目(比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但不管怎么说,这哥们绝对是三国舞台上最靓的仔之一,没有他,三国的戏码得少一半的精彩。
《三国志》里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翻译过来就是:这小子从小就鬼精,脑子转得比谁都快,还特讲义气(或者说爱惹事),正经活儿一点不干,天天呼朋唤友瞎溜达。他叔叔看不过去,总在他爹曹嵩面前告状。曹操多鸡贼啊,有天故意在叔叔面前装中风,口歪眼斜流口水。他叔叔赶紧跑去报信,等他爹火急火燎赶过来,曹操正没事人似的吃零食。曹嵩纳闷:“你叔说你中风了?”曹操一脸委屈:“我哪中风了?他就是看我不顺眼,老冤枉我。”从此他爹再也不信弟弟的话,曹操彻底放飞自我。
这时候就有人看出这小子不一般。南阳有个叫桥玄的老干部,见过曹操后说:“天下要乱了,能安定天下的,估计就是你小子了!”还跟曹操说:“我老了,家里那点破事,以后就托付给你了。”(《三国志》:“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还有个叫许劭的点评大师,曹操死缠烂打求评价,许劭被磨得没办法,甩了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了特高兴,估计心里琢磨:“不管能臣还是奸雄,反正我不是一般人。”
曹操二十岁那年,靠着家里关系(他爹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有钱有势),混了个洛阳北部尉的官——相当于京城北区公安局局长。这官不大,但地段特殊,权贵多如狗,豪强满地走。曹操一上任,不搞虚的,先做了十几根五色大棒,挂在衙门门口,放话:“谁犯了法,不管是谁,一视同仁,大棒伺候!”
没多久,宦官蹇硕的叔叔蹇图就撞枪口上了。这老头仗着侄子是皇帝红人,半夜违规在街上溜达(汉代有宵禁)。曹操二话不说,抓起来就用五色棒活活打死。这下整个洛阳震动了——这小子是真敢啊!权贵们又怕又恨,但曹操占着理,又有他爹撑腰,只能暗地里使绊子,把他调到顿丘当县令,眼不见为净。
后来曹操因为堂妹夫的事受牵连,丢了官,在家闲了几年。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朝廷急着用人,他才被重新启用,当了骑都尉,跟着皇甫嵩、朱儁打黄巾军。这仗打得不错,曹操立了功,升为济南相(相当于济南市市长)。到任后发现,当地官员跟豪强勾结,寺庙里全是骗钱的假和尚,老百姓苦不堪言。曹操又发挥“愣头青”本色,一口气撤了八个县令,把那些装神弄鬼的寺庙全拆了,“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三国志》)。但这么一来,他又得罪了一圈人,干脆托病辞职,回家隐居了——惹不起,我躲还不行吗?
公元189年,灵帝驾崩,何进和袁绍想杀宦官,结果引狼入室,把董卓招进了洛阳。董卓这西北军阀,进京后就开始作妖:废了少帝,立献帝,自己当相国,天天抢钱抢女人,把洛阳搞得乌烟瘴气。
这时候曹操正在洛阳当骁骑校尉,董卓想拉拢他,给了个高干。但曹操看透了董卓成不了事,又怕被灭口,连夜跑路。跑路途中还出了个大乌龙:路过老朋友吕伯奢家,吕伯奢不在,他儿子和家里人想杀猪招待他,结果曹操疑神疑鬼,以为要抓他,竟然把吕家满门杀了。杀完才发现是误会,撂下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撒腿就跑。(《三国志》没写这段,是《魏书》和《世语》里的记载,咱们姑妄听之,反正这事儿让曹操的“奸雄”形象更立体了)
跑到陈留后,曹操散尽家财,又拉了笔赞助,招兵买马,喊出“讨伐董卓”的口号。公元190年,十几路诸侯组成“反董联盟”,袁绍当盟主,曹操也凑了个数。但这帮诸侯各怀鬼胎,天天喝酒吹牛,就是不打仗。曹操急了,说:“我们举义兵是为了诛暴乱,现在大家却迟疑不进,对得起天下人吗?”(《三国志》:“今兵以义动,持疑而不进,失天下之望,窃为诸君耻之!”)
没人理他,曹操只能自己带着几千人去打董卓,结果在荥阳被董卓部将徐荣胖揍一顿,自己中了箭,马也丢了,多亏堂弟曹洪把马让给他,才捡回一条命。回到联盟大营,看着依旧醉生梦死的诸侯们,曹操心凉了半截——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反董联盟散伙后,诸侯们开始互相抢地盘,天下彻底乱成一锅粥。曹操没什么家底,只能从弱的下手。他先是打败了黑山军和南匈奴的联军,被朝廷封为东郡太守,总算有了块根据地。
公元192年,黄巾军余党百万之众攻打兖州,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当地官员陈宫等人劝曹操来当兖州牧,说:“现在兖州没老大,您来主持大局,定能平定黄巾,成就霸业。”曹操一听,这买卖划算,赶紧上任。他跟黄巾军死磕了好几个月,“数战皆破之”,最后收编了三十多万黄巾军,还选了其中的精锐组成“青州兵”——这支部队成了曹操日后打天下的核心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