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在渊待时机,一剑功成夺君基。
任贤使能兴霸业,破楚鞭尸泄旧欺。
争霸中原燃烽火,饮恨槜李叹别离。
兴亡转瞬春秋事,千载犹传霸主威。
公元前527年,吴国都城姑苏(今江苏苏州)的宫殿里,气氛比寒冬的太湖还冷。老国君吴夷昧刚咽气,大臣们就围着“继承人”的问题吵成了一锅粥——按照吴国“兄终弟及”的老规矩,夷昧死后该传位给弟弟季札,可季札是个出了名的“隐士”,躲在乡下种地,说什么也不肯当国君;没办法,大臣们只能退而求其次,想让夷昧的儿子僚继位。
这时候,人群里突然站出个身材魁梧的汉子,眉头拧成了疙瘩——这人是夷昧的大哥诸樊的儿子,名叫公子光。他盯着大臣们,声音带着火气:“按规矩,叔叔季札不肯继位,就该回传给我爹这一脉,轮得到僚来当国君?”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敢接话——公子光这话没毛病,可僚已经拉拢了不少武将,手里有兵权,谁也不想得罪。最后,僚还是靠着兵权硬坐上了国君之位,就是吴王僚。公子光憋着一肚子气回了家,关起门来就砸东西:“这王位本来该是我的,僚就是个篡位的贼!”
从那天起,公子光就埋下了“夺位”的心思。他表面上对吴王僚恭恭敬敬,暗地里却在招揽人才——只要是有本事的人,不管是侠客、谋士还是工匠,他都好吃好喝招待,就盼着有一天能靠这些人把王位抢回来。
一晃几年过去,公子光的“人才库”里攒了不少人,可缺个能“一锤定音”的狠角色——要夺位,就得干掉吴王僚,可僚身边护卫重重,寻常人根本近不了身。就在公子光愁得睡不着觉的时候,手下人给他推荐了一个人:“公子,有个叫专诸的勇士,力气大得能举鼎,还特别讲义气,或许能帮您办成事。”
公子光一听,立马让人把专诸请来。他一看专诸,心里就有底了——这人身材高大,眼神里带着一股狠劲,一看就是敢拼命的主。公子光也不绕弯子,直接把自己想杀僚夺位的心思说了出来。专诸愣了愣,没立马答应,而是叹了口气:“我倒是想帮公子,可我家里还有老母亲要养,我死了,她老人家怎么办?”
公子光一听,立马拍着胸脯说:“你放心,只要你帮我办成事,你母亲就是我母亲,我会好好赡养她,你的儿子我也会当成亲儿子养,绝不让他们受半点委屈!”
专诸被公子光的诚意打动了,当下就答应下来。可怎么接近吴王僚呢?两人琢磨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吴王僚爱吃鱼,尤其是专诸老家太湖的“炙鱼”(烤全鱼),要是专诸能以“厨师”的身份,借着献鱼的机会接近僚,说不定能得手。
为了万无一失,公子光还找来了当时最有名的铸剑师,给专诸打造了一把能藏在鱼肚子里的短剑——这把剑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鱼肠剑”,剑身又细又韧,能弯成圆圈,藏在鱼肚子里一点都看不出来。专诸拿着鱼肠剑,天天躲在密室里练“献鱼刺杀”,练到最后,一掀开鱼腹就能精准地把剑拔出来,动作快得能划破空气。
公元前515年,机会来了。公子光以“家里新来了个太湖厨师,烤的鱼天下第一”为由,邀请吴王僚来家里吃饭。吴王僚也不傻,知道公子光对自己有意见,赴宴的时候带了几百个护卫,从宫门口一直排到公子光家的大堂,连上菜的仆人都要搜身三遍才让进。
酒过三巡,公子光假装脚疼,捂着脚说:“大王,我这老毛病又犯了,得去后堂敷点药,您先慢慢吃。”说完就溜到了后堂,躲在屏风后面,等着专诸动手。
没过多久,专诸端着一个大盘子走了进来,盘子里放着一条烤得金黄酥脆的太湖鱼,香气飘得满屋子都是。护卫们搜了专诸的身,没发现武器,才让他过去。专诸走到吴王僚面前,刚要把鱼献上去,突然伸手掀开鱼腹,“唰”地一下抽出鱼肠剑,朝着僚的胸口就刺了过去!
吴王僚根本没反应过来,剑已经刺穿了他的铠甲,扎进了心脏。僚闷哼一声,当场就没了气。周围的护卫们吓傻了,等反应过来要抓专诸的时候,专诸已经拔出剑,砍倒了两个护卫,可他自己也被乱刀砍死了。
就在混乱的时候,公子光带着早就埋伏好的士兵冲了出来,大喊:“僚是篡位的贼子,我今天是替天行道!愿意跟我干的,以后都是功臣;不愿意的,现在就走,我不追究!”
大臣们和护卫们一看僚已经死了,公子光又有军队,纷纷跪地求饶:“愿奉公子为君!”
就这样,公子光靠着专诸的鱼肠剑,终于登上了吴国国君的宝座,这就是吴王阖闾。他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厚葬专诸,把专诸的母亲接到宫里赡养,还封专诸的儿子为大夫。大臣们一看阖闾这么讲情义,都觉得跟着他有奔头,吴国的政局很快就稳定了下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