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 > 第216章 明孝宗朱佑樘:一夫一妻美誉成,“弘治中兴”美名扬!

冷殿孤雏险象生,童年坎坷志犹贞。

一朝登极施良策,弘治中兴美誉成。

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一个小生命在冷宫中悄然诞生,他就是后来的明孝宗朱佑樘。他的母亲纪氏,本是广西纪姓土司的女儿,纪姓叛乱平息后,被俘入宫,负责管理皇上的私房钱。一次偶然的机会,宪宗见到纪氏美貌聪敏,便临幸了她,不久后,纪氏就有了身孕。

当时,万贵妃宠冠后宫,她自己不能生育,便对其他有孕的妃嫔充满了嫉妒和怨恨,视如眼中钉、肉中刺。得知纪氏怀孕后,万贵妃立刻命令宫女去为纪氏堕胎。幸运的是,纪氏平时人缘很好,宫女实在不忍心下手,就向万贵妃谎报,说纪氏是得了子宫肌瘤,并没有怀孕。可万贵妃还是不放心,又下令将纪氏贬居冷宫。在这暗无天日的冷宫里,纪氏躲躲藏藏,生下了朱佑樘。但纸终究包不住火,万贵妃还是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存在,她又指使太监张敏去溺死新皇子。张敏看着这个无辜的小生命,心中实在不忍,冒着生命危险,帮助纪氏将婴儿秘密藏了起来,每日用米粉哺养。被万贵妃排挤且被废掉的吴皇后,也加入到了哺养这个婴儿的队伍中。就这样,朱佑樘在众人的庇护下,吃着百家饭,在冷宫中艰难地长到了六岁 。这六年里,他连太阳都未曾见过,陪伴他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与恐惧,可谁能想到,这个在冷宫中瑟瑟发抖的小生命,日后竟会成为明朝的中兴之主呢?

直到有一天,张敏为宪宗梳头,宪宗看着镜子中自己逐渐衰老的面容,不禁叹息道:“眼见着,我就要老了,还没有儿子。”张敏觉得时机已到,连忙伏地说道:“万岁,您已经有儿子了!”宪宗又惊又喜,忙问究竟,张敏便将朱佑樘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宪宗得知自己有个儿子,激动万分,立刻派人将朱佑樘接到了身边。当这个瘦弱的孩子出现在宪宗面前时,宪宗看着他那怯生生的眼神,心中满是愧疚与心疼。宪宗的母亲周太后担心万贵妃会再次对太子下毒手,就亲自将孙子抱养在自己的宫中,朱佑樘这才算是安全地活在了宫中。

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朱佑樘被立为太子。可他的生母纪氏却在这一年暴死,年仅六岁的朱佑樘,虽然还不太明白死亡的含义,但看着母亲冰冷的尸体,他的心中充满了悲伤和无助,那哀伤的模样,竟如同成年人一般。后来,他又经历了无数次万贵妃的刁难和陷害,可每次都在众人的帮助下化险为夷。这些童年的经历,在朱佑樘的心中种下了善良、坚韧和宽容的种子,也让他对宫廷斗争的残酷有了深刻的认识 ,为他日后的治国理政奠定了独特的基础。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这一年对于明朝的历史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天,万贵妃病死,宪宗因悲伤过度,也在八月追随她而去。九月,年仅十七岁的朱佑樘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元弘治,是为明孝宗。

当朱佑樘站在皇位之上,俯瞰着这个庞大的帝国时,他看到的是一个朝政紊乱、国力凋敝的江山。成化年间,宪宗沉溺于女色,荒废朝政,导致奸佞当道,宦官专权,方士妖僧充斥朝堂,忠直之士纷纷被贬。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年轻的朱佑樘没有丝毫退缩,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振兴明朝的重任,决心以自己的力量,拨乱反正,让这个国家重新焕发生机。

他一即位,便雷厉风行地展开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他下令朝中不可崇佛信道,除掉了法王、佛子、国师、真人等封号,还处死了曾经妖言惑众的妖僧继晓,狠狠地打击了那些借宗教之名行骗的不法之徒。同时,他斥退了因巧言侥幸受宠的侍郎李孜省、太监梁芳、外戚万喜及其同伙,将内阁首辅万安罢官,淘汰传令官,罢免右通政任杰、侍郎蒯钢等一千多人,这些人大多被判罪戍边或者斥退。朱佑樘的这一系列举措,可谓是大快人心,让朝廷的风气为之一新,就像是一阵狂风,吹散了笼罩在朝堂之上的阴霾。

在这之后,朱佑樘又把目光投向了宦官干政这个成化朝的大弊政。他深知宦官专权的危害,于是采取了种种限制、打击宦官的措施。在他的治理下,东厂、锦衣卫再不敢像以前那样任意行事,只能奉守本职,几任锦衣指挥也都能持法公允,用刑宽松,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明武宗时期刘瑾乱政的发生。

朱佑樘知道,要想让国家真正强大起来,光靠惩治奸佞和限制宦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任用贤才,广纳良言。于是,他开启了自己的求贤之旅,在他的努力下,一大批以廉洁、勤奋、有事业心、以国为家的贤臣聚集在了他的身边,如刘健、李东阳、谢迁等,这些人组成了后来被人们称为“黄金内阁”的强大智囊团,为他出谋划策,共同治理国家。

他勤于政事,每天早朝必到,从未缺席,还重开了午朝,就算有特殊情况没去上朝,他也会向群臣说明原因。他常常召阁臣至文华殿,与大家共议大臣的章奏,写出批词后,自己再仔细批改颁发。为了更好地掌握官员动态,不受欺骗,他还将四品以上官员名单贴在宫内文华殿壁墙上,时刻关注着官员们的一举一动。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虚心咨询治国之道,与大臣们讨论历史上的兴衰成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在任用官员上,朱佑樘始终坚持唯贤唯德的原则,大量重用贤才之士,注重政绩和能力。在他的激励下,新任官员们纷纷想建立功绩来自我表现,成化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