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来皇室梦难休,乱世登基苦作舟。
柔弱难敌强虏扰,昏庸怎解内臣忧。
权臣作乱江山碎,蒙骑挥鞭社稷愁。
六载帝王如幻梦,空余史册叹沉浮。
大定十一年(公元1171年),完颜永济呱呱坠地,作为金世宗完颜雍的第七子,他自小就身处皇室的荣华富贵之中。这小家伙生得高大挺拔,还留着一副漂亮的大胡子,模样那叫一个帅气。而且他天性节俭,不喜欢那些花里胡哨的装饰,性格也温和柔弱,跟个小绵羊似的,在一众皇子中,显得格外低调。
年少时的完颜永济,生活还算惬意。他没有那些争权夺利的心思,每天就看看书,学学骑射,日子过得平淡又安稳。大定十一年,他被封为薛王,之后又被进封为滕王,还被授予世袭猛安,这可是女真族世袭的军职,搁现在那就是手握军权的小领导,不过他倒也没把这权力太当回事,依旧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完颜永济也开始步入仕途。他先后担任过秘书监、刑部尚书、殿前都点检等官职,虽说都是些重要岗位,但他性格太温和,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倒也没掀起什么大风大浪。他就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看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也不曾想过,自己有一天会被卷入权力的中心。
大定二十九年(公元1189年),金世宗驾崩,金章宗完颜璟即位。这对完颜永济来说,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他依旧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着。他被改封为潞王,为了避讳金章宗父亲完颜允恭的名讳,还把自己的名字从“允济”改成了“永济”。
之后的日子里,完颜永济的官职也是调来调去,从安武军节度使到兴平军节度使,再到沁南军节度使、昭义军节度使,最后又去判彰德府事、平阳府事。他就像一颗官场的螺丝钉,被拧到哪里,就在哪里默默扎根。
可命运就是爱捉弄人。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金章宗突然病重,眼看就要不行了。这时候,朝堂上可就乱套了,大家都在猜测,谁会是下一任皇帝。金章宗没有子嗣,他的那些叔叔伯伯们,可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按道理说,完颜永济是金章宗的叔叔,而且性格柔弱,没什么野心,本不该成为皇位的有力竞争者。可金章宗却偏偏看中了他这一点,也许是觉得他好控制,也许是真的信任他,在临终前,金章宗和元妃李氏、黄门李新喜、平章政事完颜匡等人定下计策,决定让完颜永济继承皇位。
于是,在一片混乱中,完颜永济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推上了皇位。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就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王爷,变成了主宰一国命运的皇帝,这巨大的转变,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大安元年(公元1209年)正月,完颜永济正式即位,改元大安。这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也想做出点成绩来,让大家看看自己这个皇帝不是吃素的。
可他刚一登基,就遇到了一堆麻烦事。先是章宗的元妃李氏和承御贾氏被赐死,这事儿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原来,章宗临终前留下遗诏,说内人有娠者两人,要是生男就立为储贰。可这两位妃子的情况却有些蹊跷,承御贾氏本该十一月分娩,结果到了三月还没动静;范氏产期在正月,却被医官说胎气有损,胎形已失,最后范氏还自愿削发为尼。这背后到底有没有猫腻,谁也说不清楚,但完颜永济为了稳固自己的皇位,还是果断地处理了这事儿。
处理完后宫的麻烦,朝堂上又不安生了。当时的金朝,内部矛盾重重,外部又面临着蒙古的威胁,可谓是内忧外患。完颜永济虽然有心治理国家,可他性格优柔寡断,又没什么治国的经验,面对这么复杂的局面,他常常是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就在完颜永济焦头烂额的时候,北方的蒙古草原上,一个强大的势力正在崛起,那就是成吉思汗领导的蒙古帝国。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大蒙古国,随后就把目光投向了南方的金朝。
面对蒙古的威胁,完颜永济却做出了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决策。公元1209年,蒙古大军第三次攻打西夏,西夏向金朝求救。这本是一个联合抗蒙的好机会,可完颜永济却犯起了糊涂,他居然说:“敌人相攻,吾国之福,何患焉?”他以为可以坐山观虎斗,等蒙古和西夏两败俱伤,自己再坐收渔翁之利。可他没想到,西夏在蒙古的猛攻之下,很快就撑不住了,最后不得不向蒙古投降,还同意“附蒙攻金”。这下可好,金朝一下子失去了一个盟友,还多了一个敌人,局势变得更加严峻了。
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南下攻金。蒙古铁骑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突破了金朝的边境防线。完颜永济这下慌了神,赶紧派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去求和,可成吉思汗根本就不买账,继续挥师东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