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子承统意彷徨,濮议纷争岁月长。
壮志未酬身先逝,英名空留话沧桑。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宋朝就像一幅绚丽多彩却又带着丝丝遗憾的画卷。而宋英宗赵曙,便是这画卷中一位独特的存在。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从被收养入宫,到极不情愿地登上皇位,再到卷入朝堂纷争,最后壮志未酬身先逝,每一段经历都值得细细品味。
赵曙,原本只是濮王赵允让的第十三子,在那个皇室宗亲众多的时代,他就像一颗平凡的星星,在自己的轨道上默默运行。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他四岁那年开始转动。宋仁宗赵祯一直没有儿子,于是年幼的赵曙被接入宫中,赐名赵宗实,交由曹皇后抚养 ,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宫中的日子里,赵宗实展现出了与其他皇室子弟不同的特质。他天性极为孝顺,喜好读书,不热衷于嬉游玩乐,穿着用度节俭朴素,就像一个普通的儒者。他常穿着朝服去见自己的老师,恭敬地说:“你是我的老师,不敢不以礼相见。”当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呈《宗室六箴》,仁宗将其交给宗正,赵宗实便把内容写在屏风上,时刻以此约束自己。可以说,这段时间的赵宗实,是在一种充满期待又小心翼翼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不知道未来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宝元二年,宋仁宗的亲生儿子豫王赵昕出生,赵宗实又回到了生父赵允让身边。本以为生活会这样平静地继续下去,可命运似乎又跟他开了个玩笑。庆历三年,豫王赵昕早夭,赵宗实的命运再次被推向了未知的方向。皇佑二年,他的官职不断升迁,嘉佑三年,濮安懿王逝世,赵宗实所表现出的大度和善良令人称赞。宗室子弟中有人借了金带却拿铜带还,主管的人告诉他,他却说:“这真是我的带啊!”便接受下来。曾让殿前侍者卖掉犀带,犀带值钱三十万,却被弄丢了,他也不追问。从这些小事中,便能看出赵宗实为人宽厚、与世无争的性格。
然而,命运的安排总是让人猝不及防。嘉佑三年 6 月,丞相韩琦、龙图阁直学士包拯等人向仁宗提议立皇太子,仁宗却因后宫有孕而拖延。结果后宫生产的是女孩,而此时赵宗实正因生父去世服丧。
嘉佑六年十月十二日,朝廷打算起用赵宗实担任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他却以守丧期未满为由推辞,四次上奏推辞,朝廷才允许他继续守丧。守丧完毕后,他再次推辞这一任命。直到嘉佑七年八月,朝廷允许他罢去宗正一职,担任岳州团练使,随后他竟被立为皇子,改名赵曙。这一消息让赵曙十分震惊,他称病推辞,还请潭王宫教授周孟阳撰写奏疏,一连上了十多遍,可仁宗坚决不同意,最后众臣到他卧室扶起他送入皇宫,他才无奈答应。临行前,他还告诫舍人:“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从他的这些举动中,可以看出赵曙对于当皇子、未来当皇帝这件事,内心是充满抗拒的,他或许更向往之前那种平淡的生活。
嘉佑八年农历三月,宋仁宗逝世,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就这样,赵曙在众人的簇拥下登上了皇位,成为了宋英宗。可刚即位,他就想为仁宗守丧三年,命令韩琦代理军政事务,大臣们自然是不答应,他也只能收回成命。谁能想到,这还只是他麻烦的开始,紧接着他就生病了,这一病,就让曹太后有了垂帘听政的机会。
一些宦官趁机在曹太后和赵曙之间搬弄是非,导致两宫之间嫌隙萌生,关系紧张得如同紧绷的弦。好在有韩琦和欧阳修等贤臣从中调解,他们分别对曹太后和赵曙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韩琦和欧阳修对曹太后说:“您侍候先帝仁宗这么多年,天下谁不知道您是一个又贤德、又宽厚、又仁慈、又通达的人,为什么现在会和儿子过不去呢?他是个病人,您不至于和他一般见识吧。难道您希望别人象议论天下其他继母那样去议论您吗?”又对赵曙说:“自古以来,天下贤明的君主不计其数,人们为什么唯独称颂舜为大孝子?难道其他人都不孝顺?当然不是。父母慈爱而子女孝顺是很平常的事情。如果父母作的不好而子女依然孝敬有加,那才值得称道啊。过去太后是个什么样的人难道您还不清楚?您只管尽您作人子的孝心,相信太后一定不会亏待了您。”在他们的劝解下,两宫之间的矛盾才得以逐步缓和。这一番调解,也展现出了韩琦和欧阳修的智慧与忠诚,在他们心中,维护皇室的团结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治平元年五月,赵曙病体恢复,曹太后撤帘还政 ,赵曙终于开始亲政。可他亲政才半个月,宰相韩琦等人就向他提议讨论他生父的名分问题。当时仁宗逝世已有 14 个月,赵曙批示等过了仁宗大祥再议。这看似简单的一个提议,却引发了北宋史上一场持续 18 个月的论战——“濮议”事件。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