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烽烟起四方,柴荣奋起志安邦。
高平捷报惊天地,南战北征拓土长。
改革图新施善政,心怀百姓意昭彰。
英年早逝留遗憾,青史长垂美誉扬。
在那五代十国的乱世之中,有一人如璀璨流星划过历史夜空,他就是后周世宗柴荣。
柴荣出生于公元921年,邢州之地,出身望族,自幼便“器貌英奇” ,举手投足间透着不凡。小时候的他,性格谨厚,常去姑父郭威家帮忙。郭威瞧这孩子踏实稳重,又机灵聪慧,打心眼里喜欢,恰好自己没儿子,就把柴荣收为养子,悉心培养。当时郭威日子过得不算富裕,柴荣为贴补家用,就跟着邺都商人颉跌氏做起了茶货生意,往返于江陵等地。这走南闯北的经历,让柴荣见了世面,深入到社会底层,知晓民间百姓的疾苦,也熟悉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埋下了伏笔。成年后的柴荣,沉稳寡言,身形高大,相貌堂堂,不仅善于骑射,对书史及黄老之术也略通一二,妥妥的文武双全,于是便跟着郭威从军入仕,开启了他在乱世中逐鹿的征程。
后晋天福十二年,刘知远称帝建立后汉,郭威因拥立有功,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柴荣也跟着沾光,当上了左监门卫大将军。后汉乾佑二年,郭威出任邺城留守,柴荣则改任天雄军牙内都指挥使,还兼任贵州刺史、检校右仆射。谁能想到,仅仅过了一年,后汉就发生内乱,郭威率兵进军京师。乾佑四年正月,郭威成功称帝,国号“周”,史称后周。柴荣被任命为澶州节度使、检校太保,还受封太原郡侯。在镇守澶州期间,柴荣把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为政清肃,盗不犯境” ,百姓安居乐业,他的名声也渐渐传开。
广顺二年正月,泰宁节度使兼中书令慕容彦超叛乱,柴荣得知后,屡次请求率军征讨,这份积极主动让周太祖郭威很是赞许。可当时枢密使王峻,这人贪权,一直忌妒柴荣,不仅多次阻碍柴荣入朝觐见郭威,这次也不想让柴荣得到兵权,于是说服郭威亲征,最终平定了叛乱。不过,柴荣的能力还是得到了认可,广顺二年十二月,他被加官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到了广顺三年三月,柴荣改任开封府尹,还被加封为晋王,这一步步高升,让柴荣离权力中心越来越近。显德元年正月,郭威病重,柴荣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掌管国家军事。没几天,郭威病逝,柴荣按照遗诏,顺利即皇帝位,年号显德,正式开启了属于他的时代。
新官上任三把火,柴荣刚登基,就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显德元年二月,北汉世祖刘崇瞅准后周国丧、新君初立的时机,联合契丹,率兵进犯后周的潞州地境。这消息一传到柴荣耳朵里,朝堂上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纷纷表示反对亲征,觉得新皇帝刚上位,根基不稳,不宜冒险。可柴荣却力排众议,他深知这次要是退缩,以后就难以服众,国家也将陷入危机。于是,柴荣亲自率军出征,在泽州的高平与敌军展开激战。
战斗一开始,形势对后周极为不利,后周将领樊爱能、何徽率部竟然不战而溃逃,这可把柴荣急坏了。但他没有慌乱,反而果断亲上前线,冒着敌军的炮火,亲自督战。将士们看到皇帝都如此拼命,士气大振,个个奋勇杀敌。在柴荣的带领下,后周军队大破后汉敌阵,原本在一旁观望的契丹军队,见势不妙,也赶紧撤退。随后,柴荣与河阳节度使刘词的援军会合,乘胜追击,刘崇吓得丢弃大量辎重,仓皇北逃。柴荣率军一路势如破竹,斩获颇丰。
高平大捷后,柴荣率军进入潞州,开始安抚军民,大行赏罚。他毫不留情地处死了樊爱能、何徽等一批临阵脱逃的将士,这一举动震慑了全军,让所有人都明白,在他手下,可容不得贪生怕死之辈。经此一役,柴荣巩固了帝位,北汉的几位守将官员也陆续以镇守的州城归顺,后周的威望大增。
五月,柴荣不顾众人反对,再次亲征刘崇,目标直指北汉都城晋阳。可这次就没那么顺利了,由于粮饷不足,再加上连日下雨,士兵疲惫不堪,患病的也不少,攻打晋阳受阻。而且在忻口阻击契丹的部队作战不利,大将史彦超恃勇战死,这让士气大挫。无奈之下,柴荣只好被迫下诏班师。虽说这次没能彻底拿下北汉,但柴荣的雄心壮志并未被浇灭,反而更加坚定了他统一中原的决心。
回到都城后,柴荣开始思考如何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他深知,要想统一天下,光靠武力可不行,还得从内政入手,让国家强大起来。于是,柴荣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军事上,柴荣深知军队是国家的根本。他募集天下壮士,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训练有素,战斗力极强,后来在他南征北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柴荣对军队的管理也十分严格,他亲自训练士兵,制定严格的军纪,对于违反军纪的人,绝不姑息。有一次,一名士兵在战场上擅自脱离队伍,柴荣得知后,二话不说,直接将其斩首示众。这一下,全军上下都不敢再有丝毫懈怠,大家都知道,跟着柴荣打仗,就得拼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