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95章 捷报震京华

西南前线的朝阳刚刚跃出地平线,将群山染上一层金辉。

在这个平凡的清晨,一份不平凡的战报正通过加密信道,飞向京都。

师部作战参谋赵卫国少校正在仔细核对最后的数据。

这份战报的每一个数字,都凝结着前线将士的鲜血与汗水,也承载着“星火”科研人员的心血。

“柑塘方向作战总结:我部在新型技术装备支援下,于本月5日至7日,成功挫败敌加强装甲团进攻。

作战中,‘鹰眼’远程观测系统累计识别并定位目标187个,引导炮兵实施精准打击93次,命中率百分之九十六......”

赵卫国停下笔,回想起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当时敌军坦克集群在夜色掩护下推进,是“鹰眼”在极限距离上发现了它们的行踪,为炮兵争取了宝贵的准备时间。

“‘蜂鸟’单兵通讯系统在作战期间保持百分之九十九点七的通联率,即使在敌军实施电子干扰期间,仍能保障基本指挥畅通......”

他想起在电磁干扰最严重的时候,是“蜂鸟”系统中内置的抗干扰模块发挥了作用,让各作战单元始终保持着联系。

战报最后附带的伤亡数字让赵卫国眼眶发热:我军阵亡零人,重伤三人,轻伤二十七人。而敌军方面,损失坦克三十一辆,伤亡超过五百人,团长被俘。

这样的战损比,在以前的战争中是不可想象的。

与此同时,在鹰嘴崖地区的“山魈”特种作战小队正在整理他们的战报。

队长耿彪用粗糙的手指仔细擦拭着“猫眼”夜视仪,一边口述战斗经过:“......发现敌军特工小队行踪后,我们利用‘猫眼’的夜视优势提前设伏。

敌军使用的还是老式主动红外夜视仪,在咱们的装备面前就跟举着火炬一样明显......”

队员小张在旁边补充:“交火过程不到五分钟,全歼敌军九人,缴获完整通讯设备三套,加密地图一份。最重要的是,我们无一人伤亡。”

这样零伤亡的胜利,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而如今,靠着先进的装备和战士们过硬的素质,正在变成常态。

当这份汇集了各部队捷报的汇总文件被送到周师长手中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的手微微颤抖。

“立即上报!用最快速度!”他声音洪亮,眼中闪着泪光,

“要让总部首长们知道,咱们的战士现在有了什么样的利器!”

战报通过加密电波传向京都,而胜利的消息早已在前线各部队中不胫而走。

在某个前沿哨所,两名哨兵正在交接班。

下岗的哨兵小心翼翼地将“猫眼”夜视仪交给接班的战友,还不忘叮嘱:“这可是宝贝,昨晚靠它发现了三个想摸过来的特工。”

接班的哨兵郑重地接过装备,开玩笑说:“听说这玩意儿比咱们一年津贴还贵,可得小心点用。”

“贵?值!”下岗哨兵咧嘴一笑,“有它在,咱们能少流多少血啊!”

这样的对话,在前线的各个角落发生着。

战士们或许不懂高深的技术原理,但他们最清楚什么装备能保护自己的生命,什么武器能更好地消灭敌人。

而在京都,某处绿树环绕的大院内,“泰山”首长正在仔细阅读这份战报。

当他看到“零阵亡”三个字时,拿着放大镜的手停顿了片刻。这位经历过无数战火的老军人,比任何人都明白这三个字的分量。

“好!好一个‘星火’!好一个秦念!”他连说三个“好”字,声音中充满激动,“立即以总部名义起草嘉奖令!

对西南前线所有参战部队予以通令嘉奖!”

机要秘书迅速记录着指示,但还是谨慎地提醒:“首长,战报中提到俘获的敌军团长交代了境外势力直接参与的证据,这与我们之前的新闻发布会内容完全吻合。

外交部的同志问,是否需要借此再做文章?”

“泰山”首长沉吟片刻,摆了摆手:“证据我们已经公布,国际社会自有公论。

现在最重要的是趁热打铁,加快新装备的列装,巩固战果!”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方:“这一仗,不仅打出了我们的威风,更重要的是打出了我们的底气!

传令给‘星火’,要他们总结实战经验,继续改进装备!

我们要的不仅是赢得这一仗,而是要永远告别被动挨打的局面!”

嘉奖令和首长的指示,如同春风般迅速传遍“星火”研究所。

当广播里念出嘉奖令全文时,整个研究所先是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年轻的科研人员们相拥而泣,老专家们则摘下眼镜,悄悄擦拭着眼角。

在总装车间,张海洋拿着刚刚送到的嘉奖令复印件,手抖得几乎拿不住纸。

这个粗犷的汉子,此刻眼圈通红,猛地一拍工作台:

“值了!俺们熬的那些夜,掉的那些头发,都值了!”

车间里顿时响起一片附和声。工人们看着那些即将出厂的新装备,眼神中充满自豪。

他们知道,这些看似冰冷的机器,将在战场上守护战士的生命,扞卫国家的尊严。

在家属院里,王秀芬正带着几个军嫂准备庆功的饺子。

李桂兰一边揉面一边抹眼泪:“我家那口子来信说,他们连队靠着新装备,愣是一个伤亡都没有!这可是他当兵十几年头一遭!”

消息甚至传到了还在停职反省的孙志高耳中。

这个曾经质疑秦念“野路子”的工程师,独自在宿舍里呆坐了很久,最终长长叹了口气,开始在纸上写起了技术改进建议。

而在秦念的办公室,道贺的人群刚刚散去。

她独自站在窗前,手中握着嘉奖令,心情却格外平静。

喜悦是有的,但更多的是沉甸甸的责任。她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

前线的反馈很明确:电池续航需要提升,设备在恶劣环境下的稳定性需要加强,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还要进一步提高......

“秦工,”李文军敲门进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红光,“这是根据前线反馈整理的改进建议,总共十七条,涉及六个系统......”

“放下吧。”秦念转过身,“通知各项目组负责人,一小时后开会。

胜利值得庆祝,但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她走到办公桌前,摊开笔记本,开始规划下一步的工作。

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面上,将她的身影拉得很长。

西南的战事逐渐平息,但“星河二号”的科研攻关,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场用科技书写的强军之歌,才刚刚奏响第一个乐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