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62章 暗流交锋!师徒的完美配合

一周后,“星火”研究所迎来了以赵清泉教授为首的海外学者访问团。

会议室里,窗明几净,茶水氤氲着热气。

长条会议桌一侧,以苏清河教授为首,秦念、李文军、吴思远等核心成员依次而坐。

这个座次安排是秦念主动提出的,由德高望重的苏老师主导场面,她则隐于一侧,静观其变。

赵清泉一行人如期而至。

他年约五旬,西装革履,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而沉稳,带着国际学术权威特有的气度。他与苏清河显然是旧识,两人寒暄间带着前辈学者之间的客气与疏离。

“苏老,多年不见,风采依旧。没想到您在这里主持如此重要的项目,真是国之栋梁。”赵清泉笑着开口,话语里的恭维却带着一丝探究。

他目光不经意地扫过苏清河身旁异常年轻的秦念,停留了不到半秒,便自然地移开,并未过多在意。

“清泉兄过奖了,不过是发挥点余热。”苏清河从容应对,笑容温和,“‘星河一号’是团队努力的成果,尤其是年轻人们,敢想敢干。”他顺势将功劳引向团队,巧妙地模糊了焦点。

寒暄过后,话题迅速切入正题。赵清泉扶了扶眼镜,语气变得正式起来:

“苏老,贵所的‘星河一号’,论文我拜读了。采用自主指令集架构,魄力惊人。不过……”他话锋一转,如同许多学术讨论一样,开始了看似客观的质疑,

“在国际主流已被复杂指令集和其庞大生态占据的今天,另起炉灶走精简指令集路线,是否有些逆流而上?要知道,生态的建立非一日之功,这其中的风险,想必苏老和团队深思过。”

这是直指核心的质疑,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微妙地紧绷起来。

苏清河面色不变,缓缓放下茶杯,用他那一贯沉稳的学者腔调回应:“清泉兄所言,是金玉良言,也是产业界的普遍看法。但是……”

他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对方团队,“我们华国有句古话,叫‘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别人现成的生态再好,若我们无法顺畅使用,甚至被其枷锁束缚,那对我们而言,便不是蜜糖,而是砒霜。”

他没有纠缠于技术细节,而是从更高层面的战略必要性上化解了对方的质疑,姿态从容,理由充分。

赵清泉微微颔首,不置可否,显然这种层面的辩论在他意料之中。他身旁那位金发碧眼的女助理安德森,却似乎有些按捺不住,她用清晰的英语开口,目标直指技术核心:

“苏教授,我研究过贵方公开的架构图。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你们设计的片上网络,在节点规模超过512时,采用的自适应路由算法,

虽然理论上能避免死锁,但在实际负载下,延迟的方差会变得极大,这将严重制约大规模并行计算的效率。

这个问题,不知贵方如何解决?”她嘴角带着一丝挑战的笑意,“这可不是单靠战略决心就能克服的技术难题。”

这个问题极为专业和尖锐,直指“星河一号”可能存在的设计缺陷。会议室里,“星火”团队成员的心都提了起来,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苏清河,又下意识地瞥向一直沉默的秦念。

苏清河神色依旧平静,他对于架构细节不如秦念那般了如指掌,但他深知自己学生的能力。他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微微侧身,目光自然地转向身旁的秦念,用一种介绍和后辈请教的口吻,温和地说:

“小秦,这个问题涉及到你主要负责的通信架构部分,你来向赵教授和安德森博士介绍一下我们的考虑?”

这一下,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了秦念身上。

赵清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这才重新认真打量起这个过于年轻的女性。安德森也挑起了眉毛,带着审视和不信。

秦念抬起头,脸上没有半分惊慌,也没有刻意显露锋芒。她先是对苏清河微微点头,然后看向安德森,用流利而平静的英语回应:

“安德森博士的问题非常专业。您提到的延迟方差问题,在传统的自适应路由算法中的确普遍存在。”

她先是肯定了对方的质疑,随即话锋一转:“因此,我们并没有完全采用传统的方案。我们在路由算法中,引入了一个轻量级的预测模型。”

“预测模型?”安德森下意识地重复,脸上露出一丝疑惑。

“是的。”秦念拿起笔,在面前的便签上快速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并没有起身去白板,姿态保持低调,

“我们通过在数据包头部嵌入极少的控制位,并结合历史流量信息,让每个路由节点能够对邻近链路的短期拥堵情况进行预测,而非仅仅被动感知。这类似于交通系统中的‘预判堵车,提前绕行’。”

“但这会增加硬件开销和计算复杂度!”安德森立刻反驳,这是她基于现有知识的第一反应。

“您说得对,所以我们对预测模型做了极大的简化。”秦念不疾不徐地解释,“它并非一个复杂的神经网络,而只是一个基于最近若干周期流量模式的概率估计器。

其硬件实现仅需增加很少的逻辑单元,相较于它通过避免拥堵带来的性能提升,这点开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事实上,在我们的仿真和实际测试中,在1024节点规模下,该方案能将尾延迟降低百分之四十以上。”

安德森张了张嘴,却一时说不出话来。秦念提出的思路,巧妙地在“性能”和“开销”之间找到了一个精妙的平衡点,跳出了她所熟悉的传统解决方案框架。

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却极其有效!她看向秦念的眼神,从质疑和挑战,瞬间变成了震惊和探究。

赵清泉的眉头微微蹙起。他敏锐地察觉到,这个年轻女孩不简单。

她不仅英语流利,思路更是清晰而超前,能在一个具体的技术难点上提出如此巧妙的解法,这绝不是普通工程师能做到的。

他开始意识到,苏清河可能并非“星河一号”唯一的技术核心。

但他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学术权威,不会轻易在一个点上纠缠。他接过话头,将问题引向更深远的方向:“很巧妙的思路。

不过,秦……工,对吧?对于下一代超算,计算架构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功耗将是无法回避的巨山。

以目前的半导体工艺水平,如何应对p级(petaScale)乃至E级(ExaScale)计算带来的功耗灾难?难道要靠堆砌更多的、能效低下的芯片吗?”

这是一个更大、更宏观的挑战,直指“星火”乃至整个国家技术基础的软肋。

这一次,没等苏清河示意,秦念便自然地将目光转向身旁的吴思远,轻声说:“吴博士,你在功耗模型和系统能效优化方面研究很深,不如由你来向赵教授汇报一下我们的初步思考?”

吴思远先是一愣,随即看到秦念眼中传递来的鼓励和信任。

他立刻心领神会,推了推眼镜,深吸一口气,接过话头,开始引述团队之前讨论过的一些关于异构计算、近存计算等可能的方向。

虽然这些想法还远未成熟,但由他这位理论功底扎实的博士说出来,显得有理有据,很好地抵挡住了赵清泉的这次攻势。

整个过程中,秦念时而补充一两句关键点,时而将问题抛给相关的团队成员。

她就像一个高明的指挥家,自己并未演奏多少音符,却完美地调动了整个乐团的声部,使得“星火”团队展现出一种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且团结一致的强大形象。

赵清泉几次试图深入技术腹地,寻找那个看似最薄弱的进行突破,却发现对方总能巧妙地化解,或者将话题引导向团队集体的智慧。

他感觉自己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对方的阵容浑然一体,无懈可击。

尤其是那个叫秦念的年轻女孩,她看似低调,坐在苏清河的身侧,但赵清泉凭借多年的阅历,隐隐感觉到,她才是这个团队真正的技术灵魂和定海神针。

她的每一次开口,都精准地点在问题的关键上,思路之清晰,见解之独到,远超其年龄应有的水平。

这场学术交流,在表面平和,暗地波涛汹涌的氛围中接近尾声。

赵清泉未能达成预想中的“敲打”效果,反而对“星火”团队,尤其是对秦念,留下了极其深刻且忌惮的印象。

他最后深深看了一眼秦念,对苏清河说道:“苏老,您真是带出了一支了不起的队伍。后生可畏啊。”

苏清河呵呵一笑,依旧是一派长者风范:“都是孩子们自己争气。”

就在众人起身,准备送客的混乱之际,赵清泉团队中那名戴着黑框眼镜的华裔年轻学生,如同幽灵般悄无声息地靠近吴思远,

将一个折叠的纸条塞入他的手中,并递过一个充满警告与急迫的眼神,随即迅速消失在人群中。

吴思远捏着那枚仿佛滚烫的纸条,心跳如鼓,他望向正在与苏清河低声交谈、面色平静的秦念,一股寒意沿着脊椎悄然爬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