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51章 春回大地

1977年的春天,似乎真的比往年来得更早,更暖。冰雪消融,溪水欢唱。一纸盖着鲜红印章的恢复名誉的文件,跨越千山万水,送达了西北的农场。

王兰芝和陈景和,蒙冤十数载,终得昭雪!组织上正式下达调令,恢复他们的名誉与一切待遇,请他们即刻返回华大工作。

当他们在那个黄沙弥漫的农场,亲眼看着组织部同志宣读恢复名誉的文件时,王婶愣了很久,瘦弱的身躯剧烈地颤抖,十几年的委屈、辛酸与不甘,化作滚烫的泪水,无声地流。

陈叔则转过身,面向东方,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三个躬,抬起脸时,满是皱纹的脸上已是老泪纵横。

回京都的火车上,王婶紧紧握着行李,望着窗外迅速后退的、已冒出点点新绿的广袤田野,声音轻却无比坚定:“景和,你看,地气暖了,冻土化了……又到播种的时候了。”

陈景和反握着妻子那双粗糙的手,用力点头。

回到京都,安顿好一切后,王婶和陈叔给秦念寄来了信件,还有一箱带着喜悦的礼物——京都的点心,备考高考的书籍。

握着那封充满了新生气息的信,听着隔壁实验室里苏老师、李文军、吴思远他们关于“星河一号”下一个技术难点愈发自信的讨论声,秦念站在“星火”的窗前,望着窗外生机勃勃的绿意,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力量。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没多大会儿,秦念在灯下铺开信纸,心中百感交集,最终化作笔尖流淌的坚定与热忱。

“……信和包裹都收到了,我反复看了好几遍,心里特别高兴。知道你们一切都安顿好了,身体也好……我这才算彻底放心。

谢谢你们寄来的书,都特别有用。尤其是那些复习资料,对我来说太及时了,我一定会好好用功。

我在这边一切都好,自从上次从西北回来,亲手种了点东西……。

摸着那些泥土的时候,我总会想起你们,想起你们一辈子都在为土地和粮食的大事操心。

我自己在种地的时候,也瞎琢磨了一些能让庄稼长得更好、更壮实的办法。

这边农副业生产处已经有初步进展,给部队的食堂增添了不少…………但后面重心转移后,就没有常去关注了,现在关于科学种植一些个人看法,我顺便写在另外几张纸上,以及少量的种子,随信一起寄出给您们。

您们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空的时候随便看看,就当是我这个学生在向老师汇报一点学习心得…………。

京都春深,万物复苏,正是大展拳脚之时。请二老务必保重身体,期待不久的将来,能亲眼看到您们的研究再次惠泽天下。”

笔尖在信纸上沙沙作响,窗外的夜色温柔地笼罩着“星火”实验室。

写完最后一个字,秦念轻轻吹干墨迹,将厚厚一沓信纸和另外几张写满了种植心得与观察数据的纸张仔细叠好,连同那包精心挑选的种子一起封入信封。

当她将沉甸甸的信件投入邮筒时,心头仿佛也落下了一块石头,却又被一种更饱满的期待所填充。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苏老师拿着一份刚收到的内部通讯稿走进来,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的笑意:“念儿,你看看这个。”

秦念接过那份还带着油墨清香的纸张,目光迅速扫过。

上面简要报道了王兰芝和陈景和两位教授重返华大后,已迅速组建新的科研团队,并基于他们在西北十几年来未曾间断的观察与研究,正式向国家提交了一份关于《面向未来的抗旱种质资源创新与体系构建》的远景规划报告,据说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王婶和陈叔……他们真的片刻都没停歇。”秦念抬起头,眼中闪着光。

“是啊,”苏老师感慨地点点头,目光透过窗户,仿佛望向很远的地方,“真正热爱土地的人,脚步永远不会被泥泞困住。他们这不是回来了,是带着更厚的积淀,重新出发了。”

他的目光转而落在秦念身上,带着赞许和期许:“而你寄去的那些‘心得’和种子,说不定正好赶上了时候。思想的碰撞,往往能迸发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这时,张海洋和李文军也凑了过来,吴思远虽然还在对着架构图冥思苦想,耳朵却也悄悄竖了起来。

“秦工,你这算是跟华大的顶尖专家建立学术交流了?”张海洋打趣道,语气里满是佩服。

李文军则更关心实际:“秦工,你那种植方法要是真能被王教授他们看上,说不定能推广开来,那贡献可就大了!”

秦念被大家说得有些不好意思,忙摆手道:“只是一点不成熟的想法”

“不过,

我相信,无论是‘星河一号’,还是抗旱的小麦,只要我们播下了种子,用心浇灌,”

她声音清晰而坚定,目光扫过实验室里每一位伙伴,“就一定能等到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夜色渐深,“星火”实验室的灯光依然亮着,与天上渐次出现的星子交相辉映。送走了兴奋讨论的张海洋和李文军,实验室里暂时恢复了宁静。

秦念将苏老师送回他的临时宿舍安顿好,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窗外万籁俱寂,但她心中却波澜未平。

王婶和陈叔重获新生、即将在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抱负的消息,像一股暖流,驱散了连日攻关的疲惫,也让她肩头“星河一号”的担子,感觉愈发沉甸甸起来。

科技的种子,人才的种子,都需要最适合的土壤和精心的培育。而“星河一号”,就是当前最需要她倾注心血去培育的那颗关键“种子”。

她走到办公桌前,铺开“星河一号”的初步架构草图,目光落在了最核心的指令集设计上。

这是决定计算机“思维方式”的基石,也是他们即将面对的第一个重大抉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