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14章 “鹰眼”折翼,实战的残酷代价

就在“蜂鸟”于电磁迷雾中为红军撑起零星却宝贵的通讯灯塔时,另一项被寄予厚望的装备——“鹰眼”炮队镜,却遭遇了演习开始以来最严峻、也最令人扼腕的挑战。

红军一支代号“利刃”的精锐侦察小队,凭借高超的渗透技巧,成功避开蓝军前沿哨所,潜入至其防御纵深的“秃鹫岭”侧翼。

他们的任务至关重要:为后方炮兵精确指示一个疑似蓝军团级物资中转站的位置。小队携带的,正是张海洋团队呕心沥血改进、加强了关键部位防护的“鹰眼-1A”型。

夜色是最好的掩护,但山路也因此格外崎岖湿滑。小队成员们背负着沉重的装备,在黑暗中凭借微光指北针和惊人的毅力,沿着预定路线沉默疾行。

“鹰眼”被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专用的、内衬软垫的携行箱内,由体力最充沛的队员大刘负责背负。

“注意脚下,保持间隔,绝对安静!”队长老猫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在寂静的林中如同耳语。

然而,战场从不会完全按照计划进行。在通过一段被落叶覆盖、异常湿滑的陡坡时,大刘脚下一滑,重心猛地后仰,尽管他极力调整,沉重的装备还是让他失去了平衡,整个人带着携行箱重重地侧摔下去!

“嘭”的一声闷响,箱子一角结结实实地磕在了一块隐藏落叶下的坚硬岩石上。

“大刘!”

“没事吧?!”

附近队员立刻低呼着围拢过来。

“没…没事,”大刘龇牙咧嘴地被人扶起,第一时间不顾疼痛,急忙检查携行箱。硬质工程塑料外壳似乎没有破裂,但角落处一个明显的凹陷,让所有人的心都沉了下去。

老猫脸色难看,上前仔细摸了摸那个凹陷,低声道:“先别动它。继续任务,到达观测点再说。”

小队带着一丝不祥的预感,继续前进,终于有惊无险地抵达预定观测阵地。队员们迅速占据有利位置,警戒四周。

大刘则和操作手小心翼翼地将“鹰眼”从箱中取出,快速架设起来,冰冷的金属部件在夜色中泛着微光。

操作手小王将眼睛紧紧贴上目镜,调整焦距,开始紧张地搜索远处山谷中那片隐约有灯火闪烁的区域。然而,仅仅几秒钟后,他的身体微微一僵。

“队长……不对劲!”小王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抬起头,脸上写满了困惑和焦虑,“成像不稳定,有点飘……十字分化板,好像……歪了!测距数据跳动非常厉害,无法稳定读数!”

老猫的心瞬间沉到了谷底。他一把推开小王,亲自凑到目镜前。

果然!视野内的图像存在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小的晃动和畸变,原本应该清晰精准的精密光学分划线,此刻与远处目标的轮廓无法完全重合,导致激光测距的读数在几十米的范围内毫无规律地跳跃。

“是刚才摔那一下!光轴可能偏了!或者内部镜片组松动了!”小王的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自责和绝望。他们是“利刃”,任务失败是最大的耻辱。

老猫脸色铁青,额角青筋跳动。他们尝试进行野战条件下最简易的校准,但在缺乏专用工具和稳定远方基准点的情况下,这一切都是徒劳。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距离预定的炮火准备时间越来越近。远处山谷中的灯光,仿佛在嘲讽他们的无能。

“怎么办?队长?数据不准,没法引导炮击啊!”副队长急切地低吼,拳头攥得发白。

“这什么破‘鹰眼’!看着挺唬人,摔一下就成瞎子了!”一名年轻队员忍不住低声抱怨,用拳头捶了下地面。

“少说两句!秦工为了这东西熬了多少夜!”另一名队员立刻出声维护,但看着失灵的装备,眼神也同样黯淡。

老猫死死盯着目镜中那片模糊而诱人的目标区域,又看了看手中这台已然“失明”的、耗费了无数人心血的“鹰眼”,脸上充满了挣扎、懊恼和一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没有精确的坐标,盲目召唤炮火,不仅会打草惊蛇,让蓝军警觉,更可能误伤可能存在的友军,或者将宝贵的弹药浪费在空地上。

“该死!!!”他猛地收回目光,狠狠一拳砸在身旁冰冷的岩石上,指关节瞬间渗出血迹。他闭上眼,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再睁开时,眼中只剩下一片死寂的决然。

“……报告指挥部……”他的声音沙哑得厉害,“‘利刃’小队任务失败……‘鹰眼’因携行途中意外磕碰受损,光轴偏移……无法提供有效目标坐标。请求……放弃任务,撤离。”

当这份带着硝烟味、泥土味和浓重挫败感的报告,通过唯一还能稳定工作的“蜂鸟”传回红军指挥部时,指挥所内陷入了一片短暂的死寂。

只有电台的电流声和远处隐约传来的炮火声在空气中回荡。

“目标未摧毁,‘利刃’小队按‘阵亡’处理,撤离战场。”负责战场裁决的参谋低声宣读了结果,声音干涩。

一位负责装备评估的、原本对“星火”项目抱有期望的军区领导,沉默地将手中关于“鹰眼”的性能报告轻轻放在桌上,发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他没有说话,但那无声的失望,比任何批评都更让人窒息。

这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传回了“星火”研究所设在前沿的临时指挥点,同时也在一部分参演部队中引起了暗流般的议论。

秦念正在监听“蜂鸟”各个频道的通讯状况,当她清晰地听到“利刃”小队那份充满屈辱的失败报告,原因直指“鹰眼”因磕碰导致光轴偏移时,她的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骤然停止了跳动。胃里一阵翻江倒海的难受。

虽然她早有心理准备,知道任何新装备投入实战都必然伴随着问题的暴露,但当这失败真真切切地通过电波传来,夹杂着侦察兵那压抑的绝望和不甘时,那种混合着强烈自责、深切惋惜和巨大压力的情绪,依旧如同海啸般冲击着她的心神。她的指甲下意识地掐进了掌心,留下深深的印痕。

她仿佛能透过电波,看到“利刃”小队队员们那布满迷彩却难掩失望的脸庞,能感受到老猫砸下那一拳时的愤怒与无奈,能听到那无声的质问——你们给的装备,为什么在关键时刻不行?

“秦工……”身旁的李文军脸色煞白,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摩擦,“是我们的问题……防护设计,还是没考虑到所有极端情况……”

张海洋更是猛地转过身,一拳砸在帐篷的支柱上,肩膀剧烈地颤抖着,从牙缝里挤出声音,带着一丝绝望:“都怪我!是我没把缓冲结构做到万无一失!我……我请求处分!”

秦念抬起手,动作有些缓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制止了他们进一步的自责。她的脸色同样苍白,嘴唇紧抿,但那双清澈的眼眸中,在最初的震动过后,燃起的是更加清醒和坚定的火焰。

“现在,不是追究具体责任的时候。”

她的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压过了帐篷外的风声,“问题暴露出来,是好事!是天大的好事!它用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鹰眼’还不够皮实,还不够资格成为战士们能在战场上完全信赖的‘眼睛’!都给我记住今天这种感觉!记住‘利刃’小队的这次失败!这是我们下一步改进,最宝贵、最不容忘记的经验和动力!”

她猛地抓起笔,翻开随身携带的、已写满密密麻麻字迹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上,用力地划下标题,笔尖几乎要透纸背:

【“鹰眼-1A”野战适应性重大缺陷复盘:抗冲击性、环境适应性、野战维护性】

其下,要点迅速列出:

光路系统整体稳定性不足,核心镜组固定方式需革命性改进。

携行状态与战斗状态快速转换间的缓冲机制缺失。

亟需开发伴随装备的野战快速校准工具与方法。

与此同时,在红军内部,一些原本就对“星火”这些“过于先进”的装备持保留甚至怀疑态度的军官,也开始私下交换着眼神,低声议论起来。

“看看,我早就说过吧?这些学院派搞出来的东西,看着光鲜,真上了战场,还是不如咱们摸爬滚打用熟的老家伙可靠!”

“测试数据打得再漂亮有什么用?关键是皮实、耐造!关键时刻能顶上去!”

“听说为了这东西,投入了不少资源……唉,看来方向是不是有点问题?”

这些声音并不响亮,却像细小的冰刺,悄无声息地弥漫在空气中,带来一种无形却切实存在的压力。

蓝军指挥部,自然也通过技术手段截获了“利刃”小队任务失败的信息(部分源于红军在某些紧急情况下被迫恢复的短距明码通讯)。

“‘鹰眼’受损?无法提供坐标?”蓝军指挥官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看来,红军寄予厚望的新式‘眼睛’,也有它脆弱的一面。

命令各部,抓住红军指挥通讯尚未完全顺畅的机会,加强局部反击!另外,把这个情况通报给‘夜鸦’,红军的这种新型观测装备存在结构脆弱性,这或许……也能成为我们加以利用的一个突破口。”

“鹰眼”的意外折翼,不仅让红军失去了一次可能扭转局部战局的宝贵打击机会,挫伤了侦察部队的锐气,给秦念团队带来了巨大的技术和舆论压力,更向暗处那双窥探的眼睛,暴露了一个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被利用的弱点。

秦念深吸一口气,将笔记本合上,那清脆的响声仿佛是一个决断。她知道,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进入最残酷的阶段。

“蜂鸟”需要在这场混乱中持续证明其不可替代的价值;“鹰眼”的致命缺陷必须尽快找到弥补甚至超越的方案;而隐藏在演习硝烟背后的那双属于“夜鸦”的冰冷眼睛,在嗅到血腥味后,恐怕很快就会露出它锋利的獠牙。

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身旁如同山岳般沉稳的陆野。

陆野没有说话,只是对她微微点了点头,那双深邃的眼眸中,传递着无需言语的支持、信任以及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绝对冷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