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99章 副研究员发难?秦念阳谋破局!

经过近一个月艰苦研磨,“镜片研磨小组”加工出第一套符合要求的光学镜片。虽然效率不如机器,但精度惊喜,为样机组装奠定基础。

在“鹰眼”项目阶段性评审会上,进展顺利。秦念展示手工研磨镜片组装的光学模块,测试数据良好,赢得领导频频点头。孙志高全程安静记录,与之前质疑判若两人。

会议临近结束,孙志高才不紧不慢举手,语气平和:“赵所长,秦工,各位同志。首先,我必须承认,秦工和项目组在极端困难下,手工研磨出如此高精度镜片,堪称奇迹,令人敬佩。”

他先扬后抑,让秦念心生警觉。

孙志高话锋一转,拿起装订整齐的报告:“作为研究所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鹰眼’是国家级项目,成功在于能否稳定、批量生产,形成可靠战斗力。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评估报告。”

他将报告递上:“报告详细对比了手工研磨与现代化数控研磨在效率、一致性、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差异。目前手工研磨单件工时是理想条件下二十倍以上。更关键的是,这种高度依赖个别人手艺的模式,存在巨大不可控风险。一旦核心人员因故无法工作,生产链条将立刻中断。”

他看向秦念,目光诚恳,语气忧国忧民:“秦工,我绝非要否定大家劳动。正因项目重要,才必须用最严格、最长远眼光审视每个环节。我建议:手工研磨作为技术验证已完成使命。下一步,应立刻暂停这种低效不可靠的‘手工作坊’模式,集中全力向上级申请引进先进数控设备。这才是对项目真正负责的态度。”

会议室落针可闻。孙志高那番站在“项目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制高点上的发言,像一张大网试图困住秦念。领导们眉头微蹙,“可持续性”和“规模化”问题触动他们敏感神经。所有目光投向秦念。

秦念脸上无慌乱愤怒。她平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动作从容将注意力拉回技术本身。

“孙研究员的报告非常及时,问题极其关键。”第一句话是肯定,让不少人意外。“规模化、标准化、可靠性,确是我们最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鹰眼’从样机走向实战的必经之路。”

她的话让孙志高挑眉,领导微微点头。

“但是,”秦念话锋一转,粉笔画下两条线,“孙研究员的报告忽略了关键时间维度和更符合现状的技术路径。”她指第一条线,“我们现在在这里,”指第二条线,“目标是那里。孙研究员的建议是立刻停止探索,全力跳跃到终点,即申请进口设备。”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听起来一劳永逸,但风险极高。设备能否申请到、何时到货?到了我们是否具备工艺知识、编程和维护力量驾驭?若无前期积累,再先进设备也可能沦为摆设。这在国际上有深刻教训。”

分析合情合理,领导交换眼神。

“因此,我建议‘阶梯式’发展路径。”秦念在两条线间画上几个台阶。“我们不应‘暂停’手工研磨,相反,应在现有成功基础上,立即着手将其‘标准化’和‘半自动化’!”

她详细阐述构想:“将赵小梅等同志宝贵经验系统记录分析,尝试量化,总结关键规程和参数。设计制作辅助性研磨夹具和测量检具,稳定镜片、规范轨迹、控制压力,将对手工技能依赖降到最低。简易自动化尝试。利用现有小型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制作最基础的电机驱动研磨平台。这将是我们‘第一代国产数控研磨雏形’。”

她看向众人,语气有力:“孙研究员的方案好比让我们饿着肚子等满汉全席,而我的方案是教大家先种粮、再做饭,虽然开始是粗茶淡饭,但能吃饱,更能学会一辈子饿不着的本事!这条路径看似迂回,实则扎实。

它不仅能解决样机试制和初期小批量生产的燃眉之急,更能为未来引进或研发高端设备积累不可或缺的‘工艺数据库’和‘人才储备’!我们是用最小成本,摸索属于自己的光学制造工艺体系!”

她最后看向孙志高,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孙研究员,停止探索,坐等设备,才是最大资源浪费和进度拖延。而我们正在做的,是将人的智慧与现有条件结合,闯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自主之路。这,难道不是更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阳谋’吗?”

秦念的回应未陷入“停或不停”的二元选择,而是提出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方案。她将“手工作坊”的劣势重新定义为迈向自动化的阶梯和优势。

赵康所长率先鼓掌,露出释然赞赏的笑容:“好!说得好!秦念同志‘阶梯式’发展路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我完全赞同!就这么办!”

其他领导纷纷点头称是。孙志高张嘴,却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反驳。秦念的逻辑无懈可击,她描绘的立足当下、通往自主的蓝图,远比他那套“等靠要”方案更具吸引力和家国情怀。他只能铁青着脸,看着秦念再次成为中心。

散会后,李文军和张海洋兴奋围住秦念:“秦工,你刚才太厉害了!”秦念却摇头,脸上无多喜悦:“赢了辩论只是开始。接下来要用最快速度把构想变现实。孙研究员不会罢休,必须用实打实进展让所有质疑闭嘴。”

她望向窗外,目光坚定。技术攻坚艰难,但自主创新道路上,内部明枪暗箭才是更大考验。她深信,唯有不断向前,用成果说话,才是最好防御。

就在这时,通讯员小跑着送来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信封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秦念一眼就认出,是苏老师!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苏老师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近况和“星火”所的进展,字里行间透着长辈的慈爱。接着,他语气振奋地写道,他已正式回到原单位,身体基本康复,虽然暂时还未主持具体项目,但已参与到一些战略规划的研讨中。

信的末尾,只见苏老师写道“……近日,学术界风气似有松动迹象,一些老朋友的名字被重新提及,虽未明确,但已见冰封渐融之态。念儿,你身处一线,当更能感受时代脉搏。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坚守本心,夯实根基,方是正道。你寄来的技术简报,我已阅,思路清奇,根基扎实,甚慰。”

读完信,秦念心潮起伏。她将信件小心收好,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必须更快地积累实力,才能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想到远在西北的王婶(王兰芝)和陈叔(陈景和),他们同样在默默坚守,等待希望。秦念立刻提笔,给他们写了一封长信,将一些粮票和日常用品一并寄去。在信的结尾,她郑重写道:“形势正在向好,请保重身体,静候佳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