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97章 材料卡脖子?土法炼出“争气玻璃”

果然,光学玻璃成了“鹰眼”项目的第一个拦路虎。负责采购的同志带回的消息令人沮丧:国内能稳定提供的高品质光学玻璃寥寥无几,性能参数达不到秦念新设计的要求。而符合要求的进口玻璃,属于严格禁运物资,渠道完全封锁。

“难道真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项目组的气氛再次凝重起来。没有合格的玻璃,再精妙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

秦念没有慌乱。她再次借助空间的知识库,并结合苏老师笔记中关于材料科学的独特见解,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想法——“我们自己试着炼!”

“自己炼?”连张海洋都瞪大了眼睛,觉得这比手工打磨芯片还不可思议,“秦工,这……这可不是打铁烧砖啊!我听说那玩意儿配方、火候差一点点都不行!”

“事在人为。”秦念目光坚定,“我知道这很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背水一战。但并非没有原理依据。我们可以利用基地附近石英砂资源丰富的条件,通过精确控制配方和熔炼工艺,哪怕先制造出勉强达到最低要求的玻璃坯料,用于样机试制,也是突破。”

她迅速画出了简易的小型坩埚炉结构图,并列出了几种基础原料和添加剂。“这不是瞎搞,”秦念对将信将疑的赵康解释,“是基于材料科学原理的探索。我们需要一个可控的小环境,进行多次实验,积累数据。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储备。”

赵康看着秦念笃定的眼神,又看了看手中近乎“无解”的采购报告,一咬牙:“好!批!需要什么,我想办法!咱们就土法上马,炼一回‘争气玻璃’!”

一个小型玻璃熔炼实验点在研究所角落搭建起来。消息传开,副研究员孙志高在一次项目进度会上,终于忍不住发难。他拿着几张不知从何处摘抄的资料,语气“恳切”:

“赵所长,秦工,各位同志。我查阅了一些文献,光学玻璃的制造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温物理、化学动力学……我们这样土法炼钢,是否太儿戏了?成功率渺茫不说,万一因此延误了‘鹰眼’项目的整体进度,这个责任谁来负?我认为,应该立即停止这种不切实际的尝试,集中精力向上级打报告,申请特批进口渠道,这才是稳妥之道。”

秦念平静地听完,反问道:“孙研究员,请问申请特批进口,需要多久?成功率有多少?如果这条路走不通,或者三年五载都没有回音,‘鹰眼’项目是不是就该原地解散?”

孙志高一时语塞。

秦念继续道:“我们现在做的,正是在为可能走不通的‘阳关道’之外,开辟一条哪怕荆棘密布但属于我们自己的‘独木桥’。失败的可能性很大,我承认。但不去尝试,就连失败的机会都没有。这个责任,我来负。”

赵康最终拍板:“就按秦工说的办!探索的脚步不能停!”

实验开始了。秦念提供核心理论和配方方向,张海洋带人搭建炉子、控制火候。第一次点火,因对炉温升温曲线掌握不足,坩埚炸裂,玻璃液飞溅,险些伤人。

失败的消息让孙志高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秦念没有气馁,分析原因,改进坩埚预热和炉膛保温。第二次,玻璃炼出来了,但内部充满气泡和条纹,像块花石头。第三次,第四次……每一次失败,团队都记录数据,调整工艺。挫折感蔓延,连张海洋都有些泄气。

在第四次失败后,面对几乎绝望的团队,秦念动用了那次性的【灵感迸发】。关键时刻,她捕捉到一个关键细节——在熔炼后期采用特定的温度保持和极其缓慢的降温曲线,可以有效减少内应力,改善均匀性。

第五次实验。当通红的玻璃液按照新工艺缓缓冷却,凝固成一块略显淡黄但内部瑕疵明显减少的玻璃锭时,所有人屏住呼吸。经过粗磨抛光后送入简易检测光路——虽然参数与理想值还有差距,但均匀性已达到可接受的水平!用于“鹰眼”初期样机试制,足够了!

“成功了!我们真的炼出能用的玻璃了!”张海洋抱着那块温热的玻璃锭,又跳又笑。李文军激动地眼眶发红。消息传出,研究所上下欢腾。

孙志高脸色铁青,悻悻离开,嘴里嘟囔着:“瞎猫碰上死耗子,看你们能走多远!”

秦念抚摸着凝聚团队心血的玻璃锭,脸上露出疲惫而欣慰的笑容。然而,目光随即投向工作台另一侧——那里,摊开着对材料均匀性要求近乎苛刻的透镜组图纸。

“这只是个开始……”她轻声自语。玻璃坯料的问题勉强解决,但下一个难关,已经近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