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75章 “老狐狸”抛橄榄枝

第二天,秦念正在维修铺教赵小梅怎么认电阻色环,“你看这个,棕1红2橙3,这个是33欧姆的……”,两辆军绿色的吉普车开进了家属院,直接停在了后勤处门口。

这阵仗立刻引起了家属院的骚动。

“那个老先生看起来像个大官!气势不一样!”

“是不是又出啥大事了?还是又来表扬了?”

王处长闻讯赶紧跑出来,一看这阵势,尤其是看到为首的老者,心里又是一咯噔,随即是狂喜,赶紧迎上去。

郑文渊(“老狐狸”)笑着和王处长握手,说明来意:“王处长,不必紧张。我们这次来,是想正式拜访一下秦念同志。

她在交流会上的发言,以及之前解决炮队镜校准的事迹,报告我都看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是军区第三军工研究所的,想和秦念同志谈谈合作的可能性。”

研究所!合作!

王处长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激动又紧张,连忙把人往会议室引,同时让人赶紧去叫秦念,心里念叨:乖乖,秦顾问这是要一飞冲天啊!

研究所来的项目组长孙组长,对秦念的能力显然很欣赏,说话也很客气。但同来的人事科李干事和一位头发花白、表情严肃的老技术员钱高工则顾虑重重。

李干事翻着本子,眉头紧锁:“秦念同志的情况比较特殊。

学历是高中,身份是随军家属,没有正式专业技术职称。

我们所里目前没有招收家属的先例,这编制、待遇、特别是保密管理方面,都有很大困难……” 他列举着条条框框。

钱高工推了推老花镜,语气倒是直接些,带着技术人员的固执:“秦念同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确实突出,想法也很活,值得肯定。

但研究所的工作,尤其是涉及装备改进和预研,需要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严谨的科研范式。

这些修理经验和…和‘小发明’,恐怕难以支撑更系统的研发任务。我担心步子迈得太快,基础不牢,反而不好。” 话语间透着对“野路子”的担忧。

场面一时有些僵持。孙组长打圆场,但也表示困难确实存在。

就在这时,来西南这边协助项目郑文渊喝了口茶,笑着开口了,声音不大,却自带分量,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我说几句吧。我和秦念同志算是有过一面之缘,也详细了解过她做的一些工作。

评价人才,学历、身份固然是参考,但不能唯学历论,更不能被身份框死。特殊时期,更要打破常规。”

他看向钱高工和李干事,目光锐利却又带着笑意:“我们现在很多项目卡脖子,卡在哪里?有时候恰恰卡在太过按部就班,缺乏打破常规的勇气和想象力。

秦念同志能想到用土法子校准炮队镜,能提出‘信息为王’(他略有耳闻),这说明她具备一种难能可贵的战略眼光和解决问题的灵气!

我们所里,按图索骥的技术员不缺,缺的就是这种能开创新局面、能啃硬骨头的人!”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为什么不能特事特办?我看,可以以一个‘特邀技术助理’的形式,先请秦念同志参与一些小型、非核心的项目试试看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她的能力,需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验证。我个人,”他顿了顿,语气郑重,“愿意为秦念同志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可靠性做推荐和担保。”

“老狐狸”一番话,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还主动承担了责任,直接把李干事的条条框框和钱高工的担忧堵了回去。

孙组长立刻点头表示赞同:“郑老说得对!我完全同意!秦念同志正是我们需要的创新人才!”

李干事和钱高工面面相觑,最终也不再强烈反对。

郑老的威望和担保,分量太重了。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秦念被第三军工研究所特聘为“特邀技术助理”,参与的第一个任务是一个关于某型老旧短波电台维护改进的小项目,暂时不涉及核心机密,但允许她接触相关的非密级技术资料和部分实验场地。

消息传开,家属院再次沸腾了!

秦念站在自家小院里,看着手中那份墨迹未干的聘书,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一副更重的担子,以及…一个能够更接近核心、真正大展拳脚的平台!

接下聘书还没去正式上班时,秦念的生活节奏似乎没有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内里的重心已然发生了微妙的偏移。

她依旧打理着便民维修点,只是将更多日常的、简单的维修工作,系统地教给了王秀芬、李桂兰和赵小梅。王秀芬展现出了出色的管理和学习能力,不仅将维修点的预约登记、零件管理做得井井有条,自己也能独立处理一些常见的电路问题和机械小故障了。

李桂兰手巧,对缝纫机、自行车这类机械结构的维修上手极快。赵小梅则对电子元件充满了好奇,跟着秦念学习辨认、测量,进步神速。

秦念有意地将维修点打造成一个可以自我维持、甚至能够培养后续技术力量的平台。她整理了更详细的维修手册和常见故障排查流程图,留给了她们。

“念念,你放心去忙你的大事,”王秀芬拉着她的手,语气恳切,“这点摊子,我们几个肯定给你看好!保证不会砸了咱‘技术顾问’的牌子!”

李桂兰也拍着胸脯:“就是!有啥俺们弄不了的,再给你留着!你空了回来指点就成!”

赵小梅更是信心满满:“念念姐,我会努力学的!等你回来,没准我都能修收音机了!”

看着她们热情而自信的脸庞,秦念感到由衷的欣慰。技术的种子,已经在这里生根发芽,即使她暂时离开,这片土壤依然能孕育出新的生机。

自留地里的蔬菜进入了盛果期,家属院里几乎家家户户都享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刘美丽家的菜地更是成了她炫耀的资本,虽然比不上秦念家的,但也远超往年。她甚至主动承担起了帮几户家里只有老人孩子的军嫂浇水的任务,脸上的笑容也比以前多了许多真诚。

秦念将“秦念科学种植法”的要点和后续管理的注意事项,又详细地跟郑爱国和三位知青沟通了一次,确保向阳村和部队蔬菜基地的推广工作能够持续下去。

赵卫东、陈建刚、徐慧敏如今都成了村里的技术骨干,带着村民们科学种田,干劲十足。他们对秦念即将去参与更重要的技术研究,既感到不舍,又充满了敬佩和祝福。

“秦顾问,您就放心去吧!”陈建刚嗓门依旧洪亮,“地里的活儿有俺们!等您研究出啥高科技,别忘了俺们就成!”

徐慧敏则认真地说:“秦顾问,您是我的榜样。我会在这里继续实践和学习,希望有一天,也能像您一样,用知识做更有意义的事。”

赵卫东推了推眼镜,郑重承诺:“秦顾问,我们会把您教的东西,好好用起来,传播开。”

处理好这些“身后事”,秦念的心彻底安定下来。她带着那份沉甸甸的聘书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准备踏上新的征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