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35章 分进合击——三大难题的破解

秦念清晰果断的指令,像一道划破低迷气流的闪电,瞬间激活了整个团队。实验室的气氛为之一变,从挫败的沉寂转为目标明确的忙碌。人员迅速依据专长重组,如同精密齿轮重新啮合,分为三个攻坚小组,向着已明确标识的堡垒发起了协同攻击。

光学组:微观尺度的静默战争

李文军带领的光学小组,面临的是一场在微观尺度上的静默战争。他们的敌人,是存在于光学镜片与“争气管”成像面之间,那肉眼无法察觉的、微米级别的空隙。正是这些空隙,导致了光线的非预期反射和散射,形成了屏幕上那圈挥之不去的“幽灵光晕”和图像模糊。

秦念提出的解决方案极具巧思:摒弃传统的光学胶合路径,采用一种特殊的高透明度、低折射率纳米气凝胶材料进行填充。其原理是在液态下让其充分浸润缝隙,随后在真空环境下使其固化,形成分子级别的完美光学接触,从而实现光路的无缝过渡。

接下来的工作,是对耐心与精细操作的极致考验。组员们在临时搭建的超净工作台前,如同进行一系列高精度显微手术。在双筒体视显微镜的注视下,他们用特制的微型注射器,以近乎恒定的微流量,将制备好的液态前驱体缓缓注入比发丝还细微的缝隙中。任何微小的颤抖或气泡的混入,都会导致前功尽弃。

失败接踵而至。最初十几次尝试,屏幕上总是顽固地出现新的干涉条纹或雾状瑕疵。一个年轻技术员几乎崩溃,带着哭腔:“李工,这比绣花还难一百倍!根本不可能做到完美!”

李文军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平静却充满力量:“怕啥?当年我们搞‘争气芯’的时候,光刻对准失败了几百次,不也成了?记住,我们每失败一次,就离成功更近一步。稳住!”

他们细致复盘每一次失败,调整注入参数,优化真空流程。终于,在一次深夜实验中,当他们从真空箱中取出组件,将其对准强光光源时——镜片与像管之间浑然一体,再也找不到任何接口的痕迹,清澈得像一块完整的水晶。接入测试系统,观测屏幕上的“幽灵光晕”彻底消失了,图像的边缘变得锐利分明。

电源组:“电子世界”的废土求生

与此同时,由年轻骨干陈帆负责的电源组,也在进行一场“静默革命”。他们的目标是征服那个为“争气管”供电的、笨重且输出波纹粗糙的市售电源模块。这个问题如同给一位需要绝对安静的音乐家提供了一个噪音不断的演奏环境。

秦念指明了方向:借鉴“争气芯”的高度集成与优化设计理念,自主设计一个微型的、高效且输出极其稳定的专用电源模块。核心是采用高频逆变技术,通过大幅提升工作频率来缩小磁性元件的体积,并配合精密的反馈控制电路,实现“纯净”的能量输出。

没有现成的微型化元件,他们就化身“电子世界的拾荒者”,从废旧的高级电台和进口仪器中,小心翼翼地拆解出那些可能符合要求的贴片电容、微型磁环和特种电感。最大的挑战在于手工绕制微型高频变压器——需要用比头发丝还细的漆包线,在直径仅几毫米的磁芯上,凭借手感与放大镜,绕制上百匝线圈且不能有任何短路或松动。这简直是在毫米之间绣花,是对耐心和稳定性的终极考验。

那几天,电源组的角落灯火通明。空气中弥漫着焊锡与松香的味道,混合着持续的专注与期待。陈帆和几位手最稳的同事轮番上阵,眼睛因长时间聚焦而布满血丝。当最后一个元件被焊接在那块小巧的、自行设计的印刷电路板上,并将其封装进一个银色金属屏蔽盒后,这个被命名为“微光高压堡”的组件诞生了。

接通测试电源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示波器的屏幕上,代表输出电压的曲线,呈现出近乎理想的一条直线,纹波系数被压制到了极低的水平。效率测试结果更令人振奋,远超市售模块。这个自制的“能量心脏”,以其微小的体积和卓越的性能,完美解决了供电系统的“拖后腿”问题。

结构组:“龙鳞甲”的匠心铸造

张海洋率领的结构组,面对的是如何给“猫眼”减负和降温的难题。原有的金属外壳虽然坚固,但重量偏大,且光滑的表面限制了散热效率,导致内部热量积聚,影响核心部件性能。

灵感来自于最朴素的工程智慧。张海洋在看到摩托车发动机的散热鳞片时豁然开朗:通过大幅增加表面积来强化散热。他召集了钳工组的老师傅们,决定用最纯粹的“手艺”,为“猫眼”打造一身独特的“龙鳞甲”。这是老师傅们用锤子和锉刀,对抗西方精密数控机床的宣言!

没有依赖昂贵的数控机床,老师们傅们凭借几十年的金工经验,依靠小锤、锉刀和自制的特种刻刀,开始在铝镁合金板上进行“雕刻”。他们先精准划线定位,然后用小锤轻敲刻刀,一点点地“剔”出鳞片的初形,再用各种形状的锉刀精心修整,使每一片“龙鳞”都清晰、匀称且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

“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持续了数日,这看似原始的工艺,实则蕴含着对材料特性与力学结构的深刻理解。下刀的力度、角度都需要精准掌控。一个徒弟看着师傅们汗流浃背,偷偷把凉了的茶水换成了热的,默默守在一边。当成型的外壳最终呈现时,它那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龙鳞”纹路,不仅赋予了它独特的美感和力量感,经实测,其有效散热面积比原设计提升了数倍,整体重量却显着下降。这件“龙鳞甲”成功地将内部产生的热量高效地导向外界空气。

三路攻坚,几乎在同一时段内,相继传来了成功的捷报。当那完美耦合的光学模块、稳定高效的“微光高压堡”、以及轻巧强韧的“龙鳞甲”外壳被再次精密地组装在一起时,一台脱胎换骨的“猫眼”夜视仪,静静地躺在工作台上,等待着在真正的黑暗中,证明自己的重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