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 > 第121章 从硝烟中汲取养分

“星火”研究所主楼那间熟悉的会议室里,气氛与演习胜利后外界的欢庆截然不同。

长方形的会议桌上,摊开着图纸、数据记录本,以及那个带有明显磕碰痕迹的“鹰眼-1A”携行箱残骸,像一份无声的诉状。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茶味,昭示着这将是一场硬仗。

秦念坐在桌前,面前摊开着她那本写满复盘问题的笔记本。她没有率先发言,而是目光沉静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位项目骨干——李文军、张海洋,以及其他几位分系统负责人。

陆野作为“暗影”分队与研究所的联络人,依旧坐在靠墙的位置,沉默地旁听着。

“同志们,”秦念的开场白平静而沉稳,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演习结束了,我们守住了阵地,首长也给了肯定。但功劳簿,我们先翻过去。

今天把大家请来,是要一起‘会诊’,给我们在演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开药方’。”她轻轻拍了拍桌上的笔记本,“这里面记的,不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是战场给我们所有人的考卷。答不好,下次流血的就不是装备,而是我们的战友。”

她将笔记本转向大家,让那工整而冷峻的标题【“雷霆-78”演习装备暴露问题紧急复盘】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

“首先,‘鹰眼-1A’的光路抗震问题,是这次侦察失利的关键。文军同志,你们光学组这几天应该有了一些初步判断吧?”

李文军立刻站起身,拿着拆开的镜组部件走到前面,详细解释了固定结构和缓冲材料的缺陷。他讲完后,看向秦念,也看向其他人。

秦念看向众人:“大家都听到了。问题很清楚,关键在于怎么改,怎么快改。文军同志提出的三点悬浮和新型垫片方案很好,是治本之策。但这个周期,前线恐怕等不起。大家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先给部队提供一个临时的‘强心针’?”

很快,有年轻的技术员提出:“能不能先用现有材料做个加强框?就像给眼镜加个加固边,可能不完美,但至少能顶一阵子?”

这个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附和。

秦念点点头,对李文军说:“文军,你看,这个思路可行吗?我们分两步走,你带一组人攻克长效方案;

同时,组织力量,就按这个‘加固框’的想法,十天之内,拿出一个应急方案,哪怕重一点,也要先把可靠性提上来。我们需要让部队看到,我们在行动,而且很快。”

李文军眼中一亮,压力变成了动力:“明白,秦工!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讨论携行箱和野战校准问题,秦念同样先让张海洋阐述了困难和初步想法。

当张海洋提到“便携式基准标定器”的构想时,秦念没有打断他天马行空的描述,而是等他讲完,才温和地追问:“海洋,这个想法很有创意。你估计,要实现最基本的五分钟粗校准,我们面临的最大技术难关是什么?需要所里提供什么支持?”

这个问题把张海洋从激动中拉回了现实,他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说:“主要是快速展开后的结构稳定性和基准精度保持……我们需要精加工车间和测试场的支持。”

“好。”秦念当即拍板,“这个项目由你牵头,成立攻坚小组,需要什么资源,直接打报告。目标,一个月拿出原型机。有没有信心?”

“有!”张海洋的回答掷地有声。

会议按照这个节奏进行着。对于“蜂鸟”电池续航和算法过载的问题,秦念更多地是倾听各位负责工程师的分析,在关键处引导他们思考更本质的原因——“暴露的是我们系统鲁棒性的不足”,并提出“弹性架构”、“多级响应”等前瞻性概念,但她强调的是:“这个想法还不成熟,需要我们一起研究、验证。我建议成立一个架构研究小组,我们先从理论建模开始,一步步来。”

散会后,众人离开时,脸上虽然带着疲惫,眼神里却充满了被信任、被激发的干劲儿。

陆野走到秦念身边,将一杯新倒的热水推过去。他看着秦念,眼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

“你和他们,很像。”他声音低沉。

秦念接过水杯,微微挑眉,投去询问的眼神。

“都像上了膛的子弹。”陆野补充道,“目标明确,静待击发。”

秦念轻轻呼出一口气,看向黑板上密密麻麻的笔记和方案要点,那是整个团队一个下午的思想碰撞的结晶。

“一个人,成不了子弹。”她语气平静而坚定,“只有融入集体的枪膛,才能精准命中目标。接下来的路,还得靠大家一齐往前走。”

窗外的夕阳将她的身影与黑板上那些代表着问题与希望的字迹融为一体。改进的路径已在集体的智慧中铺开,接下来,将是整个“星火”团队又一次沉默而坚定的冲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