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高门小妾流放后,靠种田经商发家 > 第155章 跑市场

揣着山契回到家,杜若和冯田的兴奋劲儿稍稍平复后,便陷入了更实际的思考。

拥有了一座山只是第一步,如何让这座山生出“金蛋”来,才是关键。

药材种植这条路,既然在镇上小药铺看到了可能性,便值得一试。

但两人都清楚,这事儿绝不能靠他们自己蛮干。

“得去找陈叔。”冯田放下手里的山契,语气笃定。

杜若立刻领会:“对,没有陈叔,我们连哪种草药值钱、该怎么种、怎么炮制都搞不清楚。而且,光靠咱俩,累死也种不出多少来。”

两人没有冒失地立刻跑去县城碰运气,而是精心准备了些礼物,登了陈郎中家的门。

陈郎中见到他们提着东西来,心中已猜到大半,脸上露出了然的笑意,朗声朝厨房里忙碌的李大娘喊道:

“老婆子,今天贵客临门,把咱家那只最肥的芦花鸡宰了!”

随即热情地招呼冯田杜若坐下喝茶,坚持要留他们吃晚饭。

围坐在陈家温暖堂屋的饭桌旁,两人也不绕弯子,将来意和盘托出:

他们想利用新买的山林尝试种植药材,但对此一窍不通,希望能与陈郎中家合作。

他们出山地、出前期投入的力气,陈郎中家出种植技术、炮制经验和后续管理的人力。

陈郎中沉吟片刻。

他行医多年,深知药材市场的需求和利润,也明白单靠自家父子俩上山采药,收入终究有限且不稳定。

若能有一片固定的、可以精心打理的山地专门种植药材,无疑是条能让家里日子更上一层楼的好路子。

他没有过多犹豫,爽快道:“这是好事,互惠互利,我陈某人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接下来的细节商议,则显得更为实际。

李大娘和陈登礼也加入了讨论。

关于分成,冯田和杜若坚持陈家出技术和管理,理应多占,提议四六开(陈六冯杜四)。

但陈郎中却摇头,认为山地是冯田杜若真金白银买下的,前期开荒投入也大,坚持要对半开,五五分成。

双方你来我往,一番“撕扯”,最终各退一步,定下了五五开的初步合作方案,言明日后根据实际投入和产出再行细化和调整。

谈妥了合作,陈郎中兴致更高,他起身走进里屋,不一会儿,抱出几个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包裹。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各种已经炮制好的药材切片或干草,散发出浓郁复杂的药香。

“你们看看,”陈郎中指着这些药材,语气中带着行家的自得。

“这是柴胡,根须完整,断面黄白,品质上乘;这是前胡,片大、色白、质嫩;还有这些益母草、车前草,炮制的火候都恰到好处,药性保存得极好。”

“这些都是前些时候,我从你们刚买下的那座山里采的。那山里,是个宝库啊。”

冯田和杜若虽不是行家,但看陈郎中那自信满满、如数家珍的模样,也知道这些药材品质定然不俗,心中对合作更多了几分信心。

事不宜迟,第二天一早,陈郎中和陈登礼便收拾妥当,将那些精选的药材样品打包好。然后赶到冯田和杜若家。

杜若家中的家畜们,就托付给了李大娘和主动请缨的狗娃。

狗娃对那只取名“蛋黄”的小黄狗喜爱得紧,恨不得晚上都搂着睡,照顾家畜的活儿他干得比谁都起劲。

四人决定乘船前往县城,走水路比陆路快上许多。

清晨的河面寒意刺骨,小小的乌篷船在薄雾中轻轻摇晃。

冯田细心,特意带了条厚实的小毯子,上船后就严严实实地裹在杜若的腿脚上。

船舱狭窄,布帘遮挡不住所有寒风,冷风嗖嗖地钻进来,冻得人直打哆嗦。

冯田摸到杜若的手冰凉,不由分说便将她的双手拉过来,紧紧捂在自己温暖的怀里。

同船的一位大娘见状,笑着打趣道:“哎哟,瞧这两口子,感情可真好。”

她看着杜若,满是羡慕地说,“闺女,你这命可真好,找了个这么知道疼人的男人。”

杜若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抬眼看了看冯田紧绷着却难掩关切的下颌线,心里甜丝丝的,面上却故意扬起下巴,对那大娘笑道:

“大娘,他命也好着呢,娶了我这么个能干媳妇。”

冯田立刻连连点头,一本正经地附和:“对对对,我命好,我命好,祖上积德才娶到这样的娘子。”

他这毫不迟疑的“妻管严”模样,顿时引得狭小船舱里的其他乘客哄笑一片。

连一直有些紧张的陈登礼都忍不住咧开了嘴,原本因寒冷而略显凝滞的气氛,瞬间轻松活跃起来。

船行半日,终于抵达了喧闹的县城码头。

时间紧迫,四人不敢耽搁,按照镇上老掌柜的指点,直奔那几家有名的大药铺“回春堂”、“仁济堂”而去。

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们一盆冷水。

这些大药铺门庭若市,伙计掌柜个个忙得脚不沾地。

听闻他们是来推销药材的,态度虽不算恶劣,却也带着大店铺固有的傲慢与疏离。

管事的掌柜翻看了一下陈郎中带来的样品,承认品质尚可。

但随即表示,他们都有固定合作规模庞大的药材供应商,渠道稳定,质量、数量都有保证。

实在不需要再增加他们这种零散、产量不确定的小货源。

客气地婉拒后,便又去忙别的事了。

接连碰壁,几人的心情都有些沉重。

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退而求其次,转向县城里那些规模稍小的药铺。

一家家询问,一次次展示样品,解释药材的产地和炮制方法。

过程并不顺利,有些药铺嫌他们量小麻烦,有些则对药材品质吹毛求疵,试图压价。

但陈郎中凭借多年行医采药积累的经验和实在的药材品质,最终还是得到了两三家小药铺掌柜的点头。

对方表示,如果以后真能稳定提供这样成色的药材,他们可以收一些,但需求量不大,且价格也给不到太高。

拿着那几家小药铺口头承诺的大致需求量,四人站在县城喧嚣的街头,心情复杂。

陈郎中捋着胡须,计算了一下,虽然远达不到预期,但若精心经营山上那片适合种药的土地,这点销量倒也勉强能消化掉一部分产出,总算不是白跑一趟。

“大富大贵是指望不上了,”陈郎中叹口气,随即又振作精神。

“但多少是个细水长流的进项,补贴家用是够了。而且,咱们的药材品质摆在这里,日子长了,口碑传出去,说不定能有转机。”

冯田和杜若也点头同意。有了这点保底的需求,至少证明这条路并非完全走不通。

但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单靠这点药材生意,想支撑起整个山林的开发和未来的生活,还远远不够,必须再寻找其他门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