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民国津门暗刃 > 第81章 残部归营谋守策 暗线传讯藏杀机

根据地的议事厅里,煤油灯的火苗被穿堂风卷得忽明忽暗,映着满屋子人疲惫却紧绷的脸。江豚刚把最后一名受伤的游击队员托付给医护员,走进来的时候,裤脚还沾着城外的泥土和点点暗红色的血渍——那是刚才掩护撤退时,一名战士倒在他身边溅上的。

他刚在木凳上坐下,苏晓棠就递过来一碗温热的糙米汤,瓷碗边缘还带着细小的裂纹。“先喝点垫垫,从凌晨打到现在,你一口东西都没吃。”她的声音比平时低了些,眼底带着血丝,刚才在县城西门炸城门时,她的胳膊被弹片划了道口子,此刻用布条简单缠着,渗出来的血已经把布条染成了深褐色。

江豚接过碗,指尖触到瓷碗的温度,才觉得胃里那股空落落的灼痛感稍微缓解了些。他刚喝了两口,就见张团长从外面走进来,军帽上还沾着雪粒子——不知什么时候,天又开始飘雪了,细碎的雪沫子落在地上,很快就被人踩成了泥泞。

“日军援兵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三十里外的李家镇,停在那里没动,估计是在等后续的坦克和辎重。”张团长把手里的地图摊在桌上,手指在地图上圈出一个黑点,“李家镇旁边有个隘口,叫‘一线天’,是他们必经之路。但这地方两侧都是悬崖,我们之前勘察过,上面全是松动的碎石,没法设伏,硬拦肯定不行。”

王队长坐在旁边,手里攥着个旱烟袋,烟杆都快被捏变形了。“咱们现在能战斗的人加起来不到八十,八路军那边还有六十多,总共也就一百四十来人。日军一个旅团至少两千人,还有坦克和装甲车,硬拼就是拿鸡蛋碰石头。”他顿了顿,把旱烟袋往桌上磕了磕,“要不……咱们把县城里缴获的物资先转移,根据地暂时撤到山后面去?等日军势头过了再回来?”

这话刚说完,坐在角落里的李大叔突然撑着桌子站起来,胳膊上的绷带因为动作太大,又渗出了血。“不行!”他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很坚定,“咱们好不容易拿下县城,又守住了根据地,现在说撤就撤,对得起那些牺牲的同志吗?顾科长、小赵、还有这次在县城里牺牲的地下党同志,他们的血不能白流!”

李大叔的话像块石头扔进水里,屋子里顿时安静下来。江豚放下碗,指尖在地图上轻轻滑动,目光落在“李家镇”旁边的一条细线上——那是条不起眼的小路,标注着“通往后山竹林”。他想起上次护送“龙印”时,曾从这条小路走过,路的尽头是片茂密的楠竹林,竹林深处有个天然的溶洞,能藏不少人。

“撤肯定不能撤,但硬守也不行。”江豚抬起头,目光扫过众人,“日军这次来的是旅团,装备比上次的联队好太多,他们的目标不只是县城,更是咱们手里的‘龙印’——他们知道‘龙印’能联系更多抗日力量,只要毁掉‘龙印’,就能断了这一带的抗日根基。”

苏晓棠皱了皱眉,伸手把地图上的“一线天”指出来:“可‘一线天’没法设伏,他们的坦克开过来,咱们的步枪和手榴弹根本没用。除非……能有东西炸掉他们的坦克履带?”

“有是有,但不够。”张团长叹了口气,“上次攻打县城时,咱们缴获了三箱炸药,但大部分都用来炸城门了,现在剩下的还不到十斤。而且日军的坦克装甲厚,这点炸药顶多炸坏履带,想彻底毁掉坦克,根本不够。”

江豚没说话,手指继续在地图上摸索,突然停在了“李家镇”的位置。他想起潜入县城的地下党曾说过,李家镇有个伪镇长,叫刘三,以前是津门的混混,后来投靠了日军,手里握着不少日军的物资补给信息。而且刘三有个毛病——贪财,只要给够好处,什么消息都敢卖。

“或许,咱们能从刘三身上找突破口。”江豚的声音顿了顿,“刘三是伪镇长,日军的物资补给肯定要经过他的手。如果能让他给咱们传个消息,比如日军的坦克出发时间、路线,甚至在他们的补给车里动手脚,说不定能拖延他们的时间。”

王队长皱了皱眉:“刘三那家伙油滑得很,上次地下党想策反他,他表面答应,转头就把消息卖给了日军,害咱们损失了两个同志。现在去找他,万一他再出卖咱们怎么办?”

“这次不一样。”江豚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打开里面是枚金戒指——这是上次从日军联队长身上搜出来的,上面刻着“武藏”两个字,成色很足。“刘三贪财,咱们就用财引他。而且这次咱们不策反他,只让他传个消息,事成之后给他这枚戒指,再答应他,等抗战胜利后,不追究他以前的事。”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而且咱们得派个靠谱的人去。这个人既要懂津门的方言,又要会随机应变,不能让刘三看出破绽。”

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苏晓棠身上。她是津门人,从小在城里长大,方言说得地道,而且上次在县城里,她曾伪装成老百姓和地下党接头,应变能力没问题。

苏晓棠迎着众人的目光,点了点头:“我去。但我需要一个帮手,最好是本地人,能帮我打掩护。还有,我需要一套老百姓的衣服,再带点杂货,装作去李家镇赶集的商贩,这样不容易引起怀疑。”

“我跟你去。”坐在门口的一个年轻战士突然站起来,他叫陈小满,是李家镇附近的村民,家里人都被日军杀害了,后来加入了游击队。“我熟李家镇的路,刘三的宅子在哪里,门口有几个哨兵,我都知道。”

江豚看了陈小满一眼,陈小满虽然年轻,但上次攻打县城时,他跟着江豚冲在前面,枪法准,而且沉着冷静,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好,就你们两个去。记住,只传消息,不要跟刘三多纠缠,拿到消息后立刻回来。如果遇到危险,就往后山竹林跑,那里有咱们的人接应。”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瓷瓶,递给苏晓棠:“这里面是蒙汗药,万一刘三不配合,或者想抓你们,就把药撒在他的茶水里。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免得打草惊蛇。”

苏晓棠接过瓷瓶,小心地放进怀里,又把那枚金戒指包好,塞进衣襟内侧。陈小满则去准备了个竹筐,里面装了些红薯、玉米,还有几匹粗布,装作是去镇上贩卖的杂货。

两人收拾好东西,趁着天还没亮,从根据地的后门出发了。雪还在下,地上的积雪已经没过了脚踝,每走一步都要耗费很大的力气。陈小满走在前面,一边探路一边小声对苏晓棠说:“刘三的宅子在李家镇的东头,门口有两个日军哨兵,还有四个伪军。咱们得装作是去卖杂货的,才能靠近。”

苏晓棠点了点头,把围巾往上拉了拉,遮住了半张脸。两人走了约莫一个时辰,终于看到了李家镇的轮廓。镇子门口有日军的岗哨,几个日军士兵正围着一个老百姓搜身,那老百姓手里的篮子被翻得乱七八糟,里面的鸡蛋碎了一地。

“咱们得小心点,日军查得严。”陈小满压低声音,把竹筐往苏晓棠身边推了推,“等会儿我跟他们说,咱们是来卖杂货的,家里还有病人,急需用钱,让他们通融通融。”

两人走到岗哨前,陈小满立刻露出谄媚的笑容,朝着日军士兵鞠躬:“太君,太君,我们是附近村里的,来镇上卖点杂货,家里还有病人,您行行好,让我们进去吧。”

一个日军士兵不耐烦地挥了挥手,嘴里说着生硬的中文:“搜!”旁边的两个伪军立刻走过来,开始翻陈小满的竹筐。竹筐里的红薯、玉米被翻了出来,粗布也被抖了抖,没发现什么异常。

伪军又转向苏晓棠,伸手就要搜她的身。苏晓棠心里一紧,手悄悄摸向怀里的瓷瓶,但表面上还是装作害怕的样子,往后退了一步:“长官,我就是个卖杂货的,没带什么东西……”

就在这时,一个伪军突然看到了苏晓棠衣襟内侧露出来的金戒指的一角,眼睛顿时亮了。他伸手就要去抢,嘴里说道:“什么东西?拿出来看看!”

陈小满立刻上前拦住他,陪着笑:“长官,那是我家妹子的嫁妆,不值钱,您就别为难她了。”他一边说,一边悄悄塞给那伪军两个铜板。

伪军掂了掂铜板,又看了看苏晓棠,冷哼了一声,把手收了回去:“算你们识相,进去吧!别在镇上惹事,否则饶不了你们!”

两人连忙点头,提着竹筐走进了镇子。镇子里面很安静,街上没什么人,偶尔能看到几个日军士兵巡逻,老百姓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陈小满带着苏晓棠绕着小巷子走,很快就到了刘三的宅子门口。

宅子门口果然有两个日军哨兵和四个伪军,正靠在门柱上抽烟。陈小满朝着苏晓棠使了个眼色,然后提着竹筐走到伪军面前,陪着笑:“这位长官,我们是来给刘镇长送杂货的,他之前让我们留的红薯和粗布,我们给送来了。”

一个伪军上下打量了陈小满一眼,又看了看苏晓棠,皱了皱眉:“刘镇长现在没空,你们先等着。”

陈小满立刻从竹筐里拿出两个红薯,递给那伪军:“长官,您先拿着吃,我们也不急,就在这儿等会儿。”

伪军接过红薯,掂量了一下,脸上露出了笑容:“行,你们在这儿等着,我去通报一声。”

过了约莫一盏茶的功夫,那伪军走了出来,朝着两人挥了挥手:“刘镇长让你们进去,跟我来。”

两人跟着伪军走进宅子,院子里很宽敞,种着几棵光秃秃的梧桐树,地上的积雪没人打扫,踩上去咯吱作响。正屋里传来麻将声和笑声,显然刘三正在和人打牌。

伪军把他们带到正屋门口,咳嗽了一声:“镇长,人带来了。”

屋里的麻将声停了下来,一个肥头大耳的男人从里面走出来,穿着件绸缎棉袄,脸上油光满面,正是刘三。他上下打量了苏晓棠和陈小满一眼,皱了皱眉:“你们就是送杂货的?红薯和粗布呢?”

陈小满连忙把竹筐递过去:“镇长,都在这儿呢,您点点。”

刘三看都没看竹筐,目光落在了苏晓棠身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怀好意。“你是他妹子?”他指着陈小满,对苏晓棠说道,“看着倒挺机灵的,怎么跟着他卖杂货?不如留在我这儿,保你吃香的喝辣的。”

苏晓棠心里一阵恶心,但表面上还是装作害怕的样子,低下头:“镇长,我……我就想跟着我哥卖杂货,谢谢您的好意。”

刘三笑了笑,没再为难她,转身对陈小满说:“东西放下吧,你们可以走了。”

陈小满心里一急,连忙说道:“镇长,我们还有件事想跟您说,是关于日军的物资补给的……”

刘三的脸色立刻变了,眼神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想说什么?我警告你们,别跟我提日军的事,我可不管那些。”

苏晓棠知道不能再等了,她从怀里掏出那枚金戒指,递到刘三面前:“镇长,我们知道您是个爽快人。这枚戒指您拿着,我们就想知道,日军的坦克和辎重什么时候从李家镇出发,走哪条路。只要您告诉我们,我们保证以后不会再来打扰您,而且等抗战胜利后,也不会有人追究您以前的事。”

刘三盯着那枚金戒指,眼睛都直了。他伸手拿起戒指,放在手里掂了掂,又用牙咬了咬,脸上露出了贪婪的笑容:“你们想要这个消息?也不是不行。但我得知道,你们是谁,要这个消息干什么?”

“我们是附近村里的老百姓,日军经常去我们村里抢东西,我们想知道他们的路线,好躲着点。”苏晓棠编了个理由,语气尽量平静,“您放心,我们就是想自保,不会跟日军作对的。”

刘三想了想,觉得她说得有道理。他把戒指放进怀里,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日军的坦克和辎重明天早上辰时出发,走‘一线天’那条路。他们的补给车里装了不少弹药和粮食,还有几挺重机枪。你们要是想躲,就别往‘一线天’那边去。”

苏晓棠心里一喜,连忙说道:“谢谢您,镇长。我们知道了,这就走。”

两人刚要转身,刘三突然叫住他们:“等等!”他盯着苏晓棠,嘴角露出一丝阴笑,“戒指我收下了,但我还想要点别的。你留下,让你哥走,不然我就把你们交给日军,说你们是抗日分子。”

苏晓棠的脸色瞬间变了,她没想到刘三竟然会出尔反尔。陈小满立刻挡在苏晓棠面前,怒视着刘三:“你别太过分!我们已经给了你戒指,你怎么能说话不算话?”

“过分?”刘三冷笑一声,拍了拍手,几个伪军立刻从屋里跑了出来,手里拿着枪,把他们围了起来,“在李家镇,我说了算!我说让她留下,她就得留下!”

苏晓棠知道不能硬拼,她悄悄摸向怀里的瓷瓶,眼神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伪军。就在这时,外面突然传来一阵枪声,还有日军的喊叫声。刘三和伪军都愣住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怎么回事?外面怎么有枪声?”刘三朝着一个伪军喊道,“快去看看!”

那伪军刚跑出去,就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镇长,不好了!抗日分子打进来了!已经到门口了!”

刘三吓得脸都白了,他顾不上苏晓棠和陈小满,转身就往屋里跑:“快!快把大门关上!别让他们进来!”

苏晓棠和陈小满对视一眼,知道这是个逃跑的好机会。陈小满趁机一脚踹倒身边的一个伪军,拉着苏晓棠就往外面跑。院子里的伪军都乱作一团,没人注意到他们,两人很快就跑出了刘三的宅子。

街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几个穿着八路军服装的战士正在和日军、伪军交火。苏晓棠认出那是张团长派来的接应人员,心里顿时松了口气。陈小满拉着她,朝着镇子外面跑,一路上避开混乱的战场,很快就跑出了李家镇。

两人跑了约莫半个时辰,才停下来喘口气。雪还在下,两人的衣服都湿透了,冻得瑟瑟发抖。但他们顾不上冷,朝着根据地的方向继续跑——他们必须尽快把消息带回去,日军明天早上就要出发了,时间不多了。

与此同时,刘三的宅子里,刘三正躲在床底下,吓得浑身发抖。外面的枪声越来越近,他知道自己这次跑不掉了。就在这时,一个黑影从窗户跳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把匕首,正是日军派来监视刘三的“暗影”成员——幽灵虽然死了,但“暗影”小组还有残余成员,他们一直潜伏在李家镇,监视着刘三的一举一动。

“你……你是谁?”刘三吓得声音都变了。

那“暗影”成员冷笑一声,手里的匕首在灯光下闪着寒光:“你把日军的消息卖给了抗日分子,还想活?”

匕首落下,刘三的惨叫声淹没在外面的枪声里。那“暗影”成员擦了擦匕首上的血,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号弹,朝着天空发射——红色的信号弹在雪夜里格外显眼,那是给日军的信号,告诉他们,抗日分子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路线。

而此时,苏晓棠和陈小满还在朝着根据地的方向奔跑,他们不知道,自己刚从刘三的宅子里逃出来,就已经落入了日军的圈套。明天早上的“一线天”,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比想象中更残酷的战斗。

江豚在根据地的议事厅里来回踱步,心里一直惦记着苏晓棠和陈小满。张团长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担心,他们两个机灵,应该不会有事的。咱们现在得赶紧制定作战计划,不管他们能不能带来消息,明天早上都得做好准备。”

江豚点了点头,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一线天”的地形他很清楚,两侧是悬崖,中间只有一条窄路,日军的坦克只能排成一列通过。如果能在悬崖上做点文章,或许能挡住他们。

“咱们还有多少炸药?”江豚问道。

“不到十斤,还有几捆手榴弹。”张团长说道,“而且咱们没有重型武器,根本炸不动悬崖。”

江豚皱了皱眉,突然想起李大叔之前说过,他年轻时在山里打猎,知道怎么用石头做陷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