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牧羊的绝户 > 第4章 王彩娥离世

牧羊的绝户 第4章 王彩娥离世

作者:美红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53:01

当刘福平准备带着妻子王彩娥,去县城看病的时候,

王彩娥却怎么也不去,而刘福平一直在坚持着。

刘福平的举动感动了王彩娥,王彩娥才把实情告诉了刘福平。

王彩娥说:

“其实,我这个病已经好多年了,在我还没有嫁人之前就有。”

“我大(父亲)带我去看过,一直当风湿治疗!”

“吃了多副中药,后来也一直也没发作过。”

“后来,我嫁到前婆婆家,半年后又发作了,他们带着我去了医院看过,说是治不好,只能用药维持。”

“每天都用药维持,我前婆家看到这种情况,就把我送回了娘家。”

“由于在前婆婆家吃了一年的药,病情也好多了,我大(父亲)为了让我再嫁人,就隐瞒了这件事!”

刘福平听到这里,他明白了,这是又娶回来一个不是自己的媳妇。

说不定哪一天,王彩娥就会离开人世。

但是刘福平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也不打算抛弃王彩娥。

他决定,王彩娥既然跟了他,他就要负责到底。

一个诚恳老实的农民,他们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但是有一颗男人担当的心。

刘福平还是带着王彩娥去了县城的医院。

由于医学的不发达,到底是什么病还是没有得到确认。

只是按照以前的方子开了药,他们就回来了。

为了给只有几个月夫妻之缘的王彩娥治病,刘福平决定卖掉那匹马。

他的这种想法,遭到了刘老汉的反对。

可是不管刘老汉怎样反对,刘福平还是决定好了,必须走这一步。

他对他大说:

“既然她来到咱们家,我就得负责看病,就算治不好,那一天她走了,我也就没有遗憾了。”

刘福平没有念过一天书,但是他有一颗善良的心。

刘老汉拗不过儿子,就提出了分家。

刘老汉把院子西面的那间没门的房分给了刘福平。

上房和厨房留给了他和三儿子。

两袋子玉米,一家一袋。

半袋子白面,也是一家一半。

还有一个装粮食的木柜,也分给了刘福平。

马圈窑和马都留给了大儿子刘福平。

就这样简单,穷的再没有任何东西可分的。

刘福平把马卖了,给王彩娥抓了几副药,安排好一切后,就背上木匠箱子,出去做工了。

由于能吃上药,王彩娥的病也没刚开始严重了,腿上烂掉的肉也不流脓了。

她每天拖着疼痛的腿,在家里干着农活,说是农活,也就几亩玉米,

为了省钱,王彩娥把药减到每天只吃一次,

在她看来,吃的再多,也只是用药换时间而已,她的病不可能全好的。

刘福平每次没活干回家后,王彩娥总是用平时不舍得吃的白面,给丈夫烙些油饼子吃。

这是她最拿手的,她用这样的方式感激着这个憨厚的男人。

可是好景不长,王彩娥的病情加重了,每天都要靠输液来维持。

没办法,只有靠村医来输液了。

就这样下来,村里的诊所欠下了不少的钱。

刘福平只要有木工活,不管钱多钱少,他都干,因为他需要钱。

挑粪,犁地,啥都干,就算没日没夜的干,可还是挣不够王彩娥每天吃药的花销。

自从王彩娥病情严重后,他每天出门做工,再晚他都回来,从不耽误。

虽然累,但是回到家,还能听到王彩娥用微弱的声音问候他,他就知足了。

半年后,王彩娥腿上溃烂的地方越来越严重了,

流的脓也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要流半碗,有时候疼的王彩娥白天晚上都睡不着。

这样一来,刘福平就再不能出门做工了,只能留在家里守着。

一到晚上,躺着疼痛的王彩娥,只能靠在丈夫身上来缓解。

两个人时常看着对方流出无奈的泪水。

不到一个月,王彩娥就被折磨的只剩下一把骨头了。

第二天的清晨,太阳还没有出来,刘福平就大声的喊:

“大,大,快来,人不行了。”

在上房的刘老汉和儿子刘根田听到喊叫,就赶紧往西屋跑。

两个人进去后,一股浓浓的刺鼻味道。

他们看到刘福平抱着王彩娥,人已经没有气了。

本来个子不高的王彩娥,再加上病长期折磨,死的时候看上去像个小孩,整个人是扭曲着死的。

刘老汉吩咐儿子刘根田说:

“你去请村里人!商量后事!”

不一会,村里人在刘根田的通知下,都来了,

按照风俗,女的去世,必须要请娘家人。

在村里主事的老人安排下,就派了两个人去请娘家人。

中午时分,娘家的人来了,总共来了五个人,

一个是王彩娥的父亲,一个是王彩娥的哥哥,

还有三个是他们村里红白喜事的主事人。

主事人,俗称众人,他是代表着全村人。

一进门,王彩娥的父亲就一顿大声的哭,

不知道有没有眼泪,但是哭的词是一套又一套,还很押韵。

哭完后,就被请到上房,开始了他们的整人环节。

在以前的农村里,如果女方去世,遇到麻烦的娘家人,都会用各种刁难来整人,花样百出。

不按照他们心里来办,人是绝对不能埋的。

几个人耀武扬威的坐到炕上,王彩娥的父亲大喊着说:

“我提要求了。”

如果有儿子的,这时候儿子得跪下,听娘舅家提要求。

可是他们两个没有,刘福平只能跪下听着娘家人发威。

王彩娥的父亲说:

“衣服,要七道领子,棺材一副,还要念三天的经。”

所谓七道领,就是七件衣服。

三天的经,是要请阴阳念三天三夜的经。

这样的要求,一般是很少有人提的,

那时候大家都穷,连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搞这样的排场呢!

这明显就是整人,出气来的。

跪在地上的刘福平没有答应,

他也无法答应,他如今就连一分钱他都拿不出来。

一旁的村里人赶紧劝解,但是娘家人还是不松口。

村里的人看到这种情形,都不管了,走了。

其实这是一种谈判的技巧,用这样的方法,把娘家人晾晒在一旁,杀杀他们的锐气。

人都走后,只留下刘福平父子两个。

刘福平跪在地上,刘老汉蹲着抽着旱烟。

炕上最上面坐着的是娘家来的众人。

他见过大大小小的世面,看到这种情形,赶紧圆场说:

“衣服就按照三道领,念经我看就免了。”

王彩娥的父亲听到众人这样说,也感觉到了尴尬,就借坡下驴,只能答应了,

“就这么办吧!”

其实他也心里清楚,自己的女儿王彩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比谁都清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