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都市桃花运 > 第199章 学有所成

都市桃花运 第199章 学有所成

作者:落漓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53:19

接下来的日子,节奏明显加快了。早晚练拳,上午理论,下午我继续跟宋小梅处理药材,秦牧和温琴他们则开始接触更深入的诊断知识,偶尔还有模拟诊治。晚上,雷打不动的站桩。

我渐渐发现,站桩虽然辛苦,但每次站完,虽然身体疲惫,精神却有种奇异的清明感,第二天练拳也似乎更顺畅了些。

处理药材时,指尖的触感仿佛也更敏锐了一点,能更清晰地分辨出不同药材的细微质地差异。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师父说的“打根基”的效果,还是只是心理作用。

这天下午,我正在捣药,张老头又溜达了过来。他这次没看我的成果,而是拿起我刚刚处理好的一批晒干的薄荷叶,放在鼻尖闻了闻,又捻了捻。

“晓阳,”他忽然开口,“你觉得这薄荷,有何特性?”

我停下手中的活,想了想这几天接触的感觉,组织着语言:

“闻着清凉,尝起来有点辣辣的,又带点甜。感觉……像是能散开什么东西,让人头脑清醒。”

我这话说得没什么术语,完全是自己直观的感受。说完有点忐忑,怕师父觉得不专业。

没想到张老头眼中闪过一丝微光,他点点头:“‘散开’……说得不错。薄荷,辛凉发散,清利头目。你感觉到了它的‘发散’之性。继续。”

他又问了另外几种我处理过的药材,如当归、甘草、生姜。我都尽量用自己感受到的“热”、“甘缓”、“辛辣温散”之类的词来描述。师父听得认真,偶尔点头,不再像最初那样只是沉默。

最后,他放下药材,看着我,缓缓道:“医道,始于感知。望闻问切,皆是感知。你现在用手、用鼻、用口,甚至用意,去感知药材的‘性’,这是第一步。待到你能感知人体气血的‘性’,便是入门了。”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你的感知方式,与他人不同。不必强求一致,找到你自己的路。”

说完,他又背着手走了。

我站在原地,回味着师父的话。“感知”、“性”、“自己的路”……这些词在我脑子里盘旋。我隐约感觉到,师父教我的,似乎真的不是单纯的医术,而是某种更基础、更贴近本源的东西。这让我对下午枯燥的药材处理工作,第一次产生了真正的好奇心。

晚课站桩时,我尝试着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感受气息在体内的流动,虽然依旧杂念纷飞,但比最初纯粹硬扛的感觉要好一些。站完桩,温琴凑过来小声说:“哎,我发现你今晚站得比前两天稳当了点。”

我笑了笑:“可能快习惯了吧。”

月光下,我们并肩往屋里走。别墅里灯火通明,传来秦牧和陈军讨论医术的声音。

叶凛夜师兄在院子里缓缓打着拳,动作如行云流水。

宋小梅大概还在药房整理。

这个坐落在城郊、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古老别墅。

日子像山涧溪流,看似平静,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淌。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过去。

我的生活形成了新的规律:拳脚功夫日渐熟练,叶凛夜师兄指出我的动作里多了几分沉稳,少了最初的浮躁;站桩的时间也从一刻钟延长到了半小时,虽然依旧会腿酸脚麻,但那种站完后神清气爽的感觉越来越明显;下午在处理间,我已经能熟练地使用各种工具,切出的药片厚薄均匀,研磨的粉末细腻适中,宋小梅偶尔会对我点点头,这在她那里算是极高的赞许了。

更重要的是,我似乎真的开始能“感知”到一些东西了。不仅仅是药材的凉热温平,有时手指触碰某些特定的药材,比如年份久远的野山参,或是经过特殊炮制的附子,会隐隐有种微弱的、难以言喻的“触动感”,像是指尖轻轻划过丝绸,又像是靠近一团温暖的火焰。我说不清那是什么,但每次感受到,都会让我对师父说的“气”和“性”多一分模糊的理解。

秦牧的进步是肉眼可见的。他已经开始学习简单的方剂,并能根据模型模拟的复杂脉象,提出初步的诊疗思路。张老头对他要求极为严格,常常一个问题追问到底,秦牧虽偶有疏漏,但总能迅速调整,展现出扎实的基础和强大的学习能力。他俨然成了我们之中的“学霸”,陈军看他的眼神都带着崇拜。

温琴依旧是我行我素,理论课上偶尔会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让师父也需沉吟片刻才能解答。实践操作时,她手法灵巧,尤其在针灸模型上认穴极准,连叶凛夜师兄都私下说过她有天赋。但她似乎对超越秦牧没什么执念,更多是一种“我懂我的,你强你的”的洒脱。

这天下午,我正按照宋小梅的吩咐,将一批新收的、还带着泥土气息的鲜地黄进行初步清洗和切片。鲜地黄汁液粘稠,处理起来有些麻烦。我专心致志地对付着根块上的泥土,忽然,指尖传来一种异常沉坠、阴凉的感觉,比平时接触干地黄时要强烈数倍,仿佛捏着一块浸透了寒气的沉重石头。

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更仔细地去感受。那种“沉坠阴凉”的特性非常鲜明,与我之前感受过的任何药材都不同。我忍不住拿起一小片切好的地黄,放在鼻尖闻了闻,除了土腥味和特有的甘味,似乎还有一种……吸纳的感觉?好像它本身就是一个微小的漩涡,在吸收着周围的气息。

“感觉不对?”宋小梅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轻声问。她很少主动开口。

我回过神来,点点头,尝试描述:“感觉很沉,很凉,好像……能往下走,往里收?”

宋小梅看了看我手中的地黄,又看了看我,沉默了片刻,才说:“鲜地黄,性甘苦寒,质润多液,主入心、肝、肾经。功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其性下行,善入下焦滋阴。你感觉到的‘沉坠’、‘收纳’,便是其滋阴降火的药性体现。”

她这番解释,比师父说的更具体,也更贴近我的感受。我恍然大悟,原来那种抽象的“性”,真的可以通过触感去捕捉。

“谢谢小梅。”我由衷地道谢。

宋小梅微微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又回去忙自己的了。但经过这次,我感觉和她之间似乎多了层无声的默契。

晚课站桩时,我脑子里还回想着下午感受的地黄药性。我尝试着在站桩时,将意念微微沉向小腹丹田,想象着如同地黄那般“收纳”、“下沉”的感觉。奇妙的是,这么一做,原本站到后期容易浮起来的气息,似乎真的沉稳了一些,双腿的酸胀感也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收功后,叶凛夜师兄罕见地多看了我一眼,淡淡道:“今晚桩功,有点样子了。”

我心里一喜,这可是来自这位冷面师兄的肯定!

温琴也凑过来,好奇地打量我:“行啊晓阳,偷偷用功了?感觉你刚才站得特别定。”

我嘿嘿一笑,有点小得意地把下午感受地黄药性和站桩时的联想告诉了她。

温琴听得眼睛发亮:“还能这样?把药性感悟用到练功上?师父这教学方法……真是够特别的!”她顿了顿,压低声音,“不过看来,你这‘赠品’说不定真是个宝贝呢?秦牧理论强,但好像没听他说过有这种体会。”

正说着,秦牧和陈军也从旁边走过。秦牧似乎听到了我们后半句话,脚步微顿,侧头看了我一眼,目光平静无波,但我觉得那平静之下,似乎有一丝极淡的审视。他没说什么,径直走了。

陈军倒是热情地跟我打招呼:“晓阳师兄,站完桩感觉真好!就是腿还有点软。”

我看着秦牧的背影,心里那点小得意慢慢沉淀下来。秦牧走的是堂堂正正、根基扎实的路子,进度快,成效显。而我这条路,玄乎其玄,进展缓慢,甚至不知道最终会通向哪里。师父的“特别安排”,是捷径,还是歧路?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第二天上午,理论课的内容是“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原则。张老头讲得深入浅出,秦牧听得全神贯注,频频点头。我努力跟着听,但那些“君药”、“臣药”、“佐制药”、“引经药”的关系,在我脑子里还是一团乱麻。

课间休息时,张老头忽然把我叫到一边,递给我一个古朴的小木盒。

“打开看看。”

我疑惑地打开盒盖,里面铺着红色丝绒,上面静静躺着一枚比指甲盖略大的圆形玉佩。玉佩色泽温润,呈淡青色,上面雕刻着繁复而古朴的云纹,触手生温。

“师父,这是?”

“戴着。”张老头言简意赅,“贴身戴,不要离身。有助于你凝神静气,稳固根基。”

我依言将玉佩挂在脖子上,塞进衣领里。玉佩贴着皮肤,传来一阵持续的、温和的暖意,非常舒服。我隐隐觉得,这玉佩似乎不简单,可能和那“灵力”有关,但师父不说,我也不好多问。

“谢谢师父。”我恭敬地说。

张老头“嗯”了一声,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是挥了挥手:“去吧。”

戴上玉佩后,我并没有立刻感觉到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下午处理药材,尤其是晚上站桩时,那种玉佩传来的温润感,仿佛真的让我的心神更容易安定下来,对外界药材或自身气血的“感知”,似乎也清晰了一丝丝。

这枚玉佩,像是一个无声的提醒,告诉我这条路虽然模糊,但师父一直在前方指引。我需要做的,就是沉下心来,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去体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