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初开余韵未消,三界六道自封神劫后沉淀百年,天地间清气上浮为天庭,浊气下沉为幽冥,人界居中承上启下,恰是大唐贞观年间,长安城内车水马龙,一派盛世繁景。而这人间烟火之上,虚无海深处的起源殿内,万道霞光缠绕梁柱,鸿蒙盘悬于殿顶,流转着囊括古今的道韵。
龙宇端坐于九龙托举的道座之上,万亿丈的九爪金龙本体隐于虚无,仅以一缕神念化形,白袍胜雪,眸中映着三界生灭。他指尖轻弹,鸿蒙盘上光影流转,清晰映照出长安城内一座古寺——洪福寺中,一位身着月白僧袍的僧人正焚香诵经,眉目清正,眉宇间藏着三分坚毅、七分悲悯,正是受太宗所托,欲赴西天求取真经的玄奘法师。
“西游量劫已启,此劫关乎佛法东传,更系三界气运平衡,玄奘虽有大毅力、大慧根,却无护身之能,前路小劫颇多,恐难支撑至遇悟空之时。”龙宇声音平淡,却蕴含着洞察因果的道韵,“玄空。”
话音刚落,一道灰袍身影自殿侧缓步走出,正是时空神魔残魂所化的鸿蒙宗大长老玄空。他须发皆白,眼神却如星辰般明亮,手中捧着一卷《洪荒量劫全纪》,躬身应道:“尊上有何吩咐?”
“取一枚‘护魂符’,往长安洪福寺一行。”龙宇抬手,起源珠自袖中飞出,一道柔和的七彩霞光落在玄空面前,凝聚成一枚巴掌大小的符箓。符箓以虚无海深处的先天灵纸为基,用龙宇自身道韵勾勒符文,边缘流转着淡淡的金光,符文中央隐现“护魂”二字,散发出温润的灵气,“此符可护玄奘魂魄不散,抵御凡俗邪祟、低阶妖法,避过取经路上前半段的小劫,待他收得悟空,便无需此符护持了。切记,暗中相赠,不可暴露鸿蒙宗与本座踪迹。”
玄空双手接过护魂符,符箓入手温润,能清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磅礴道韵,心中暗道尊上心思缜密,连忙躬身领命:“弟子明白,定不辱使命。”说罢,他周身泛起一层淡淡的时空涟漪,身影瞬间消失在起源殿中,只留下一缕时空波动,转瞬即逝。
起源殿内,龙宇望着鸿蒙盘上玄奘诵经的身影,眸中闪过一丝悠远。他与玄奘本无直接因果,却因量劫牵连,需略加护持——佛法东传不仅是佛教之事,更能平衡三界道统,减少后续纷争,而玄奘作为劫中关键,若过早折损,量劫轨迹恐生变数,届时波及的便不止是佛门,更是三界众生。
此时的长安洪福寺,香火鼎盛。玄奘刚结束一场诵经法会,谢绝了寺中僧众的挽留,独自回到禅房。禅房陈设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案几,案几上摆放着佛经、笔墨,以及太宗御赐的通关文牒。他坐在案前,铺开一张素纸,正欲写下西行的规划,忽觉窗外一阵微风拂过,带着淡淡的草木清香,与长安城内的烟火气截然不同。
玄奘心中微动,抬眼望向窗外。窗外是寺中的庭院,几株古柏苍劲挺拔,月光透过枝叶洒下,地面斑驳。他起身走到窗边,却见庭院中空无一人,只有微风拂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正当他以为是自己多心之时,眼角余光瞥见案几上多了一样东西——一枚七彩符箓,正是玄空送来的护魂符。
玄空此时正隐于庭院的古柏之上,周身笼罩着时空隐匿术,凡人肉眼根本无法察觉。他看着玄奘发现护魂符的模样,心中暗道尊上所料不差,这玄奘果然心性沉稳,并未惊慌失措。
玄奘拿起案几上的护魂符,只觉一股温润的灵气顺着指尖传入体内,瞬间驱散了连日来筹备西行的疲惫,心神也变得格外清明。他细细打量这枚符箓,见其上符文古朴玄妙,绝非凡俗之物,心中明白这定是某位得道高人暗中相赠,以助自己西行。
“不知是哪位仙师相助,玄奘感激不尽。”玄奘双手捧着护魂符,对着窗外躬身一拜,声音诚恳,“此去西天,路途遥远,妖魔鬼怪丛生,玄奘身无长物,唯有一颗求经之心。仙师所赠符箓,玄奘定当妥善保管,不负仙师厚望,早日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古柏之上的玄空见他如此,满意地点点头。他能感受到玄奘心中的虔诚与坚定,这般心性,配得上尊上的护持。待玄奘拜完,玄空不再停留,周身时空涟漪再起,身影彻底消失在庭院中,返回鸿蒙宗复命去了。
玄奘将护魂符贴身藏于僧袍之内,符箓贴近肌肤,温润的灵气源源不断地涌入体内,护持着他的魂魄,让他只觉浑身舒畅,原本对西行的些许忐忑也消散了不少。他回到案前,重新拿起笔墨,眼神变得更加坚定——有了这枚符箓相助,他更有信心能闯过前路的难关。
几日后,玄奘收拾好行囊,带着太宗御赐的通关文牒、袈裟、锡杖,在长安百姓的送别声中,离开了长安,踏上了西行之路。出了长安,一路向西,便是茫茫戈壁、荒山野岭,远离了人间烟火,渐渐多了几分荒凉与凶险。
行至第三日,玄奘来到一处名为“黑风岭”的地方。此岭山高林密,阴风阵阵,据说山中常有邪祟出没,过往商客极少敢在此地过夜。此时天色已晚,玄奘见前方有一座破败的山神庙,便打算在此歇息一晚,明日再行。
他走进山神庙,庙中蛛网密布,神像破败,却还算能遮风挡雨。玄奘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简单吃了些,便盘膝坐在地上,闭目诵经,以平复心神。夜色渐深,山神庙外的阴风越来越大,夹杂着几声凄厉的嚎叫,令人毛骨悚然。
忽然,两道黑影自庙外窜了进来,化作两个青面獠牙的小妖,手中拿着钢叉,眼神贪婪地盯着玄奘。这两个小妖是黑风岭的山精,平日里专靠劫掠过往行人为生,今晚见玄奘孤身一人,又身着僧袍,料定他手无缚鸡之力,便想来掳走他,或是吃了他的血肉,或是拿去献给岭上的大王。
“哪里来的和尚,竟敢闯入我们黑风岭的地盘!”左边的小妖呲牙咧嘴,钢叉直指玄奘,“识相的就乖乖跟我们走,不然别怪爷爷不客气!”
玄奘缓缓睁开眼,心中虽有惊惧,却并未慌乱。他知道自己手无缚鸡之力,便起身合十,沉声道:“贫僧玄奘,自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求取真经,路过此地,只是借宿一晚,还望二位施主行个方便。”
“取经?什么真经假经,在我们这里,只有肉最香!”右边的小妖不屑一笑,挥舞着钢叉便向玄奘扑来,钢叉带着一股腥风,显然沾染了不少血腥。
就在钢叉即将触碰到玄奘的瞬间,玄奘贴身藏着的护魂符忽然散发出一道柔和的金光,瞬间笼罩了他的全身。小妖的钢叉落在金光之上,仿佛撞上了铜墙铁壁,“当”的一声被弹开,小妖只觉手臂发麻,踉跄着后退了几步,脸上满是惊愕。
“这是什么鬼东西!”左边的小妖见状,也吃了一惊,却不肯罢休,招呼着同伴,“一起上,不信破不了这和尚的护身法术!”
两个小妖再次扑了上来,钢叉、利爪齐出,对着玄奘猛攻。但护魂符散发的金光却牢不可破,无论他们如何攻击,都无法靠近玄奘半步,反而每次攻击都会被金光反弹,震得他们气血翻涌。几个回合下来,两个小妖已是气喘吁吁,身上多处被反弹的力道震得青一块紫一块,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这和尚邪门得很,我们惹不起!”左边的小妖实在支撑不住,拉着同伴便向庙外逃去,转眼就消失在夜色中,只留下几声惊恐的嚎叫。
小妖走后,护魂符的金光渐渐收敛,恢复成一枚普通的符箓,贴在玄奘的僧袍内。玄奘长舒一口气,抬手抚摸着胸口的护魂符,心中满是感激。若不是这枚符箓,他今日恐怕早已命丧小妖之手。他再次对着空无一人的庙外躬身一拜:“多谢仙师护佑,玄奘方能化险为夷。”
接下来的路途,玄奘又遇到了数次凶险。在一处河边,他遇到了专吸人精气的水鬼,水鬼化作美貌女子引诱他,却被护魂符散发的金光逼退;在一片森林中,他遭遇了狼群袭击,狼群凶猛异常,却不敢靠近护魂符的灵光范围,只能在远处咆哮,最终无奈离去;在一座破庙中,他遇到了作祟的土地公,土地公因不满过往行人不敬,欲施术捉弄他,却被护魂符的道韵震慑,连忙现身赔罪,还为他指明了前行的道路。
每一次遇险,护魂符都能及时发挥作用,帮他化解危机。玄奘深知,这枚符箓不仅护持着他的魂魄,更在暗中为他扫清了不少障碍。他越发珍惜这枚符箓,每日诵经之余,都会默默感念那位不知名的仙师,心中的求经之志也越发坚定。
这一日,玄奘行至五行山附近。远远望去,只见一座大山巍峨耸立,山顶云雾缭绕,山脚下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五行山”三个大字。他正欲上前查看,忽然听到山上传来一声震耳欲聋的呼喊:“师父!师父快来救我!”
玄奘心中一惊,顺着声音望去,只见五行山顶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石头下露出一只毛茸茸的猴爪,声音正是从石头下传来。他心中一动,想起临行前一位高僧所言,五行山下压着一位天生石猴,乃是日后助他西行的护法。
他快步走到五行山下,对着石头下的猴爪躬身道:“贫僧玄奘,自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求取真经。不知阁下是何人,为何被压在此地?”
“我乃齐天大圣孙悟空!”石头下的声音充满了激动,“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此地,等候取经人前来解救。师父,你就是那取经人,快揭掉山顶的符咒,救我出来,我愿随你西行,保你一路平安!”
玄奘闻言,心中大喜,连忙登上山顶,果然看到石头上贴着一张金色符咒。他按照孙悟空的指引,小心翼翼地揭下符咒,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五行山轰然崩塌,一只身披锁子黄金甲、头戴凤翅紫金冠的猴子从石头下跳了出来,对着玄奘倒身下拜:“师父在上,请受弟子一拜!”
玄奘连忙扶起孙悟空,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有了这位齐天大圣相伴,西行之路便多了一份保障。而就在孙悟空拜师的那一刻,他贴身藏着的护魂符忽然微微一颤,符文上的金光渐渐黯淡,最终化作一缕清气,消散在空气中——护魂符的使命已然完成,它护持玄奘度过了西行路上最艰难的前半段,如今悟空出现,便无需再依赖符箓了。
玄奘感受到护魂符消散,心中虽有不舍,却更多的是感激。他抬头望向天空,仿佛能看到那位不知名的仙师正在云端注视着他。他对着天空深深一拜,随后转身对孙悟空道:“悟空,我们走吧,继续西行。”
孙悟空应声点头,扛起如意金箍棒,护在玄奘身边,师徒二人并肩向西走去。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前路依旧漫长,却因有了护法相伴,多了几分希望。
而虚无海起源殿中,龙宇看着鸿蒙盘上玄奘与悟空同行的身影,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意。玄空已返回复命,护魂符之事已然办妥,接下来的量劫,便该按部就班地展开了。他抬手抚摸着起源珠,眸中再次映出三界六道的景象,静静等候着后续的因果流转。